一 良贱

字数:1738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阶级,如果贵贱是一种范畴,则良贱③是另一种范畴。贵贱指示官吏与平民的不同社会地位(包括法律地位在内),良贱则指示良民和贱民的不同社会地位,四民或称良民①,或称齐民,字义的本身,即指出其齐一或平等的身分,并有与贱相对的意识。贱民包括官私奴婢、娼优皂隶②,以及某一时代某一地域的某种特殊人口,如清初山西陕西的乐户、江南丐户、浙江惰民、广东蜑户等③。

③《清会典》一七,《户部》云:“凡民之著于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日军籍,三日商籍,四曰灶籍,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分别良贱并不止是习惯语上的一种抽象名词,在户籍上,在考试法上,在刑法上,都有此分别。明、清律皆有良贱相殴之条。

①《清会典》同上,“区其良贱”句注云:“四民为良。”

② 同上注云,奴仆、倡优、隶卒为贱,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列为齐民外、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番役,皆为贱役。

③ 山西、陕西乐户、江南丐户、浙江惰民,清初皆隶贱籍。雍正元年、七年、八年,始先后豁除贱籍,如报官改业后已越四世,亲友无习贱业者,即准应考出仕。广东之簧户、浙江之九姓渔户,亦照此例(见《清会典》七,户部)。又有某种人口,徽州府之伴当,宁国府之世仆(徽,宁,池三府皆有此种名目),当地呼为细民,执奴仆贱役,法律上并未列入贱籍,社会法律地位不一致,遇有捐监应考及诉讼事件辄生纠纷,身分甚为含混,与其他贱民似有分别。故雍正五年谕旨云:“近闻徽州府则有伴当,宁国府则有世仆,本地呼为细民,其籍业下贱,几与乐户、惰民相同,追究其仆役起自何时,则皆茫然无考,非实有上下之分,不过相沿恶习耳,此朕得诸传闻。若有此等之人,应予开豁为良人,俾得奋兴向上,免致污贱终身,且及于后裔。”又安徽巡抚咨内称:“现在安徽有徽州等府地方,似世仆而非世仆,似良民而非良民,俗谓之细民者不下数千户。”(《清律例汇辑便览》二七,《刑律》,《斗殴》上,“良贱相殴”条引《说帖》)。遇有捐监应考及诉讼等事辄生纠纷(嘉庆十四年安徽巡抚奏折称徽、宁、池三府向有世仆名目,遇有捐监应考等事件,讦控不休。道光三年细民周容法将李应芳殴死一案,刑部以周犯系远年世仆,并无卖身文契,又非在主家朝夕服役,受其豢养,固未便以奴仆论,若照良贱相殴科断,则又与细民致死平民无分等差,若照雇工殴死家长例,又恐并启挟制仇杀之心,非持平恤刑之道,如何办理,有无里碍,大费踌躇。该项细民应否概予开豁为良,或相沿日久不便遽事纷更,而于区别流品之中,如何酌量示以限制,应由该抚察看情形,筹定章程,奏明请旨遵行,——详《清律汇辑便览》“良贱相殴”条引《说帖》)。

凡名列贱籍,法律上明白规定其社会地位不同于良民者,均属于此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平民,他们不能应考出仕①,他们不能与良民通婚②,他们与平民之间的伤害罪也不能以凡论而适用一般的条文,法律上实承认良贱为法律地位不平等的二阶级。

① 乐户、丐户、惰民、蛋户、浙江渔户,皆经颁旨豁除贱籍,如报官改业后已越四世,亲友无习贱业者,即准应考出仕(《清会典》一七,户部)。徽、宁、池三府世仆如现在主家服役者,应俟放出三代后,所生子孙方准报捐考试,若早经放出,并非现在服役豢养,及现不与奴仆为婚姻者,虽曾葬主家之山,佃主家之田,均一体开豁为良,已历三代者,即准其报捐考试(《清律例》八,《户律》,《户役》,“人户以籍为定”,嘉庆十五年续纂例)。其他契买之奴仆,亦须经主人放出,并经报官存案,入民籍三代之后,始准其子孙与平民一体应试出仕(《清律例》“人户以籍为定”条,嘉庆十一年修改例)。即使是赎出为民以后娶亲,所生之子,未经主人豢养,亦不得立即令其子应试,仍须三代以后,方许应试(《刑案汇览》7:36a——38a,嘉庆二十二年《说帖》)。原因是“家奴身充贱役,若放出后即与平民一体应试出仕,其祖父即得以家奴而上膺封典,不足以清流品而重名器”(见同上《说帖》),若未经主人放出,又未经报官准入民籍,便永不得与齐民一体应试。至于长随、雇工虽身分与家奴不同,但为官究属冒滥名器,所以本身及其子孙仍不许应试捐官,违者虽律无治罪专条,向例皆比照家奴之子冒捐职官量减一等治罪,除革去职衔外,杖壹百徒三年(《刑案汇览)7:42b——43a,44ab,45ab,“家奴之子,长随之子捐官”,“长随为子捐监,加捐卫千总衔”,“优令轿夫矇捐官职”,“长随捐官并令其侄冒籍考试”,“报捐主簿之后,其父曾充长随”各案),便是稍有军动,亦不许破例出仕(同上,7:43b,“长随之子虽有军功,不准出仕”案)。

倡优、隶卒及其子孙例不准入考捐监,如有变易姓名,朦混应试报捐者,除斥革外,照违制律杖一百(《清律例》,“人户以籍为定”条例),隶卒之中,除民壮、库丁、斗级,准报捐应试外,其余在衙门应役之人,皆不准考(见《学政全书》),其分别全在是否贱役,例如收生妇女原非贱役,子孙皆准考试,处女犯奸,检验真假,向由官媒应役,如收生妇曾经传验奸情,迹类仵作者,便为贱籍,不许子孙应捐考,须报官改业四世后,方准捐考(《刑案汇览》7:37b,引《礼部通行》)。

②见第二节。

历代立法都采取同一原则,——良犯贱,其处分较常人相犯为轻,贱犯良,其处分则较常人相犯为重。

杀伤罪

奸非罪


第三节 良贱间的不平等杀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