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条」的问题
「四条」的核心问题是「伸手」,即有「野心」的问题。罗自己在检讨中,已经触及到「伸手」的问题,罗瑞卿说「我对陶铸、萧华、杨成武、梁必业说的那些话,我都是说了的。类似的话,还同刘亚楼同志说过,这些都是绝大的错误。」
中央工作小组《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叶帅在北京批罗会议上的总结发言,萧华的揭发以及杨成武的几次系统揭发,都提到「伸手」问题,都确认有「四条」。翟云英也说有。如果说没有,首先是叶剑英、萧华、杨成武他们几个人给全党开了大玩笑,有些人后来改了口,那也只是改了口嘛!
其实,既然毛主席要拿掉罗,主要不是因为罗的质量问题,而是要拿掉罗的军权,防范刘、邓。那么,在毛主席倒罗的决心中,「四条」就并不是很重要了,没有「四条」,毛主席也要拿掉罗的。
林彪和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的关系是很好的,都是拥护毛主席的。一军团还有一批尖子,陈赓、罗瑞卿、刘亚楼、萧华、黄永胜、杨成武、杨得志、邓华、李天佑、赖传珠、吴法宪、梁必业、梁兴初、曾国华等等。刘亚楼和林总共事时间长,他们是「同志加兄弟」。罗靠上了贺龙,自己有了非分之想,他叫刘亚楼去和林总讲「四条」意见,这「四条」是叶群在上海开会时,在小组会上揭发的。开完上海会议回到北京后,在批罗的会议上萧华、杨成武有系统的发言,又讲到这「四条」意见。这就是让叶群告诉林总:(一)一个人早晚要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林总将来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二)要认真爱护林总的身体,拜托叶群多费心;(三)林总把部队的方针都定好了,今后林总就不要多管军队的具体事了,由他们去管,主要是把林总的指示落实好;(四)林总要放心让罗去管,放手让罗去管。
刘亚楼去世以后,在整理遗物时,有一封刘六五年四月十五日写给罗瑞卿的信,信当时没有发出去,刘在信中对罗大为不满。这种不满总不会是凭空而来的吧,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好,这封信是上海会议的文件之一,此信对与会人员的震动是高于叶群发言的。因为毕竟是罗让刘上了「竿子」去和林讲,林又把刘训了一顿,碰了一鼻子灰嘛。一九六五年初,罗瑞卿到上海,去医院看刘,刘和罗大吵一架。刘的秘书何汝珍和照顾刘亚楼生活的空四军的管理员过全都听见他们在吵。这之后刘的身体状况下降很快,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他们还能吵什么呢?这都是不言而喻的事。
林总更伤罗与贺搞到一起去了的心,军队让谁掌管,毛主席心中有数,并非林彪能左右,罗瑞卿这样的意见,肯定被林顶了回去。罗昏了头,刘也昏了头,他们昏了头与当时贺的「兴旺」是有密切关系的。林彪生病期间,主席叫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虽然主席对贺龙也有亲近的话,但毛绝不会把军队交给贺。主席的底牌还是林,我们那时离上面还远,我们还能看清主席的底牌,罗是应该能看清的,但罗看走了眼,这就是利令智昏的道理吧。很快刘亚楼醒悟了,他痛哭流涕地揭发了罗。
现在,有的材料上说,在开上海会议的时候,邓小平说上面所讲的事情「死无对证」,我没有听到邓说过这样话,我更不相信邓当时有胆量说这样的话。邓小平、彭真都是批罗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若表示了相反的态度,不是把自己放到毛主席的对立面上去了吗?如果邓小平说了「死无对证」的话,杨成武、萧华又怎么可能在批罗的大会上,把这「四条」和罗的其他问题,又认认真真揭发呢?杨成武、萧华又不是傻瓜,我想他们只会说有根有据的话,不会说「死无对证」的话。中央工作小组给中央的《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也郑重地提到「四条」,这个报告都是要经邓的手把关的,如果邓说了这个话,他怎么还同意写上四条?!这只能说明罗的确钻到刘、邓司令部里面去了,邓小平说「死无对证」是教唆罗耍赖。想想看,罗都投降了刘、邓,毛主席怎么能放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