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的总结
上海会议之后,叶剑英元帅代替罗瑞卿主持办理军委的日常工作,叶帅领导和主持的对罗瑞卿批判的会议是成功的。会议遵照上海会议的精神,完全是党内生活,根本没有过火的斗争,这是大家的共同看法。
叶帅说:「会议从三月四日到四月八日,共开了一个月又五天,参加会议的共有九十五人,除了事假病假外,发言的同志有单独发言的,有联合发言的,共有八十六篇发言稿。从全部发言中可以看到,同志们对罗瑞卿同志的错误,有揭发,有批判,有建议。差不多全部发言,都肯定罗瑞卿同志的错误,最主要的是篡军反党。」
在批罗时,系统发言的有萧华、杨成武(与王尚荣、雷英夫联名)、谢富治。会议结束时,叶帅代表军委做了长篇的总结讲话。叶帅的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大意是:一、罗的错误:1、反对毛主席,是反党的;2、反对林彪同志,是要篡夺军权的。二、罗历史上的错误,抗战时与彭德怀勾得很紧,当公安部长时一上台就大抓个人兵权,大搞「十无运动」,到处大抓大捕。三、到会的高级干部,应从罗的一生取得深刻的教训。在总结中,叶帅对罗瑞卿的批判很精彩,对大家的教育很深刻。叶帅说:要有私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没有公心,发展为野心,罗瑞卿这样的人也不例外。罗是利令智昏,错误的估计形势而垮台的。
叶帅在谈到罗反对林总时说:「他把林彪同志当作敌人,公然伸手抢班夺权。罗瑞卿同志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恶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向党伸手。他私自封官许愿,拉拢一些人,为他效劳,派人当『说客』,以林彪同志迟早要登上政治舞台为名,劝林彪同志让权,此外还亲自出马,当作林彪同志的面大喊大嚷地说:『病号嘛,要像个病号样子嘛!要让贤嘛!』『不要挡路!』最后还想林彪同志有病,把林彪同志气死、逼死、折磨死。其实林彪同志的身体,据医生多次检查的结果,内脏各部都是很好的,只是负伤以后神经功能有点毛病,现在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这是全党全军一个喜报。而罗瑞卿同志却说想不到这个人还能东山再起!使罗瑞卿大失所望,啼笑皆非。这个人还能算是我们的同志吗?!」
叶帅还说:「他拼命反对林彪同志,绝不是什么个人恩怨。罗瑞卿同志跟了毛主席近四十年,受过毛主席许多年的言教身教。在近四十年中,也在林彪同志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做过许久的工作,耳濡目染,宁有几人?罗瑞卿同志当总参谋长也是林彪同志和总理推荐的。林彪同志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对他工作中的错误,多次批评,诚心教育,忍耐等待,足足六年。罗瑞卿同志对林彪同志的批评、指责、教育,如果自己认为有委曲之处,何以不报告毛主席?而竟同刘亚楼等同志密谈!跟毛主席几十年,还不把毛主席看作父兄师长。难道这样做法,不是有意背着毛主席,故意和林彪同志作对吗?林彪同志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好战友,毛泽东思想学得最好,用得最好,跟得最紧。他对党忠诚,对同志和善,几十年刻苦自厉,好学不倦,带病不休,一生以毛主席的理论与实践为准则。他是我们全党最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林彪同志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托,主持军委的工作,在罗瑞卿同志看来,不反掉林彪同志,就不可能实现他篡军的野心,我看这就是罗瑞卿同志拼死反对林彪同志的根本原因。」
在谈到罗三月十八日自杀时,叶帅说,「『将军一跳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是我套用稼轩词句,把『百战』二字改为『一跳』,为罗瑞卿跳楼所哼的悼语。我认为他的政治生命已经死亡了。如果要重新作人,必须真正地在政治上脱胎换骨。」
叶帅还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古人说的话。看来这句话对罗说来,不恰当。罗跳楼前,写了两封没有签名没有月日的遗书,都印发给同志们看了。他说『自杀是可耻的』。但是,『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他竟恶毒地说是会议把他逼死的,说他的可耻行动是被迫的。这简直是对会议的诬蔑,是垂死的反扑。证明罗对自己的错误是想抵赖,也可能是想掩埋不可告人的东西,想把错误带进棺材去。」其实,毛主席对罗的问题早有察觉。主席几次在谈到罗的问题时说:罗的思想同我们有距离;林彪同志带了几十年的兵,难道还不懂什么是军事,什么是政治?过去打仗本质上都是政治仗;你们说罗封锁林彪同志,他罗长子长期以来,从未单独向我请示报告过工作:罗不尊重各位老帅,这和彭德怀的错误是一样的;罗在高、饶问题上实际上是陷进去了;罗是个野心家,又专横跋扈,别人还不反他?!
叶、萧、杨、谢的发言,在中央下发《中央工作小组报告》时作为附件也同时下发了。这是毛主席的一整套部署,可见他们的发言份量之重,对毛主席向刘、邓司令部开火是多么重要。当时,自己的发言能上简报,甚至上文件,是很风光的事情,这样风光的事当时还轮不到我们。后来「两案」公审的时候,整罗的大干将们对此只字不提,我们这些跑龙套的人却成了犯有大罪,天下岂有此理?!
当时,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谁接替罗瑞卿任军委秘书长。上海会议结束时中央原则上已定:萧华任秘书长,杨成武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反罗是积极的、坚定的,过去萧华已被罗拉去半个身子有余,因此,杨成武对萧当军委秘书长很有气。对秘书长人选,杨成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对问题提得很尖锐,他说:「这样的人事安排(指萧当军委秘书长),我们军队今后能够清除罗瑞卿的影响吗?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说穿了,杨认为萧是和罗沾了边的人。林总完全理解提意见人的意思,一九六六年五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叶剑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时,同时决定由叶兼任军委秘书长。
叶帅出任军委秘书长,除了毛主席信任、他自己众望所归和德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林总的建议。以我所知林总与叶帅向来关系都很密切,互相很信任。在文化大革命中,林总对叶帅是大力保护的,支持的,叶帅对林总是钦佩和拥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