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邱会作回忆录 - 邱会作 >
- 第三篇 人民军队忠于党 >
- 第二十二章 炮打司令部
要进行反击战了
一九六六年五月九日,杨成武打电话叫我到他家去看一个文件。我到之时,李天焕等好几个人早在他家里的一楼客厅闲谈,谈得很热闹。
我刚坐下,杨就说:「老邱,要进行反击战了。另外,还要祝贺你得了大奖!」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问题。」
杨笑着说:「你也有不知道的事?」大家哄堂大笑起来了。
李天焕插话:「刚才,杨总长(李称呼杨的职务向来不加『代』字)说,反击战就是毛主席决定,要反击他们正在领导进行的文化革命。杨总长还带回来毛主席对你的报告的指示。」(指毛主席在林总转送的《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的批示,后来称「五七指示」。)
我正在看「五七指示」时,杨成武以高兴的心情谈了他参加杭州会议的情况与讨论的内容。
杨成武说:「前几天,我同康生乘专机去杭州参加中央常委扩大会,怎么把我也扩大进去了,我开始也不知道。中央办公厅通知我去,我去请示林总,他说你去吧,我是代替林副主席去的。会上把罗又批了一通,我向主席报告说要发言,主席说你听听别人的发言。会上大家群情激愤,毛主席在会上还做了重要指示,说我们的文化大革命就要开始了。」
对毛主席指示,杨说了三点:
第一点,毛主席说:「他们(指彭真等)迫不及待地搞一个《汇报提纲》,是没有什么事可做吗?不是的,我交代的好多事都没有人办,连怎样做的意见,都没有提出来。是我官僚主义太多吗?并不完全是,我官僚主义也有就是了。我们应当仔细观察。我不同意整左派。」
第二点,毛主席说:「中央分为一线、二线,没有说要两个中央。我离开北京到外地时,常委议了两条,中央的工作以一线为主,我有什么意见会向北京提出来,我不在外地发指示;同时,也希望北京有什么大的问题,也向我打个招呼。他们搞文化革命是一件大事,但同我连招呼都没有打一个,就做决议,发指示。这是什么问题,大家想想吧。」
第三点,毛主席说:「修正主义不只是文化界出,党政军也有。总要有个办法吧。跟着他们走,也是办法,但大家又不愿意,就只好唱对台戏了。」
另外,杨成武还说了杭州会议一些细节。例如,文化革命的名称都议论了好久,才定下来的。陈伯达提出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主席说伯达提得好,就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杨谈话至此,我也吹了杨几句:「杨代总长是中央要人了,可以同毛主席一起议事了。『反击战』一词用到政治斗争上来,也合适,表达力很强。」
李天焕说:「总长同统帅的关系,早就是同桌办公了。在我军高级干部的心目中,早已明确:杨总长是林副主席的接班人。」
杨成武面带笑容,声音很大地说:「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兵嘛。百年之后,林副主席的事业,总要有人继承的!」
很显然,杨成武内心是高兴地承认了他自己是林副主席的接班人。这里顺便说一句:杨这个人不爱说笑话,嘴巴里脏字很少,但非常善于表现自己。他在同人们的接触中,特别是同高级干部的接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自我介绍,毛主席、林副主席怎样器重、培养、信任自己,常常委以重任。「泸定桥」、「腊子口」经常挂在嘴上。
我们正在谈得热闹时,叶群来了。她是来看望杨成武和来取「五七指示」的。
叶群来到之后,首先亲热地拉住杨成武的手说:「我来时,『一〇一』交代,要告诉成武:他这个时候做了很多大工作,很累,要好好休息两三天。我感激他,代我到杭州去参加中央常委会。我得到了休息,他倒是很累的。」
杨成武接着说:「我一定听『一〇一』的话,我感到能够为『一〇一』办事,是非常非常光荣的。我等一会就去看林副主席。」
杨、叶互相间的谈话,使我感到,林、杨、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亲密无间,而且有很温暖的人情味。
叶群看完毛主席的批示全文之后,接着说了一段很长的话,她说:「我看了毛主席的批示,不敢用任何字眼来评价,只有认真学习。主席对一个部门的报告做这样的批示,以我知道,解放以来是第一个。主席的批示,对军队,特别是对总后,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邱部长的工作做得好,向你祝贺!」
我立即说:「林总领导得好。军委领导得好!」
这次在杨成武家谈话,受益不小。大约谈了三个小时,大家才高兴地散了。
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前,陶铸在京西宾馆黄永胜的住房里,两人有不短时间的谈话,我是去看黄永胜,然后在那里静听的。
陶铸以自己特有的风度,直接了当地说:「现在,我们党内不是一个中央……,毛主席说过几次,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前一段,主席还谈到两头蛇的问题。主席说:顾名思义,两头蛇是一条蛇有两个头,一头向东,一头向西,总是走不到一个方向,这有好受的吗?……」陶铸临走时,同黄永胜说:「要带口罩,不要感冒了。感冒了,闻不出气味,就会上错了门。」
六六年罗瑞卿的会结束后,有一次叶帅在京西宾馆他的宿舍闲谈的时候,叶帅也转述了毛主席说的两头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