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中全会的特点

字数:1968

十一中全会,可能与以前的全会都不同。中央文革后来解释,十一中全会是「造反」会议,这种解释是有根据的。

全会的特点之一:毛主席号召造反。对全会震动的最大的是,八月五日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是党内生活出现的新事物。从大字报的内容看,完全可以看出是针对刘少奇的,但为什么要「炮打」就不理解了。当时,会内会外,都认为要打倒刘少奇了。会议中间的一个晚上,总理把参加会议的不少军队的同志叫去,给我们吹风,我是跟杨成武一起去的。总理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的作用比林彪大多了。总理把主席的大字报念了一遍,直截了当地说:刘少奇不成了,辜负了主席;林彪同志几十年来一直是拥护主席的,主席号召全国学习解放军。

接着,总理又说:可能大家没听清(总理念毛主席的大字报),我再念一遍,不过今天的会议内容不要外传,听安排,今后要把会开好。说完总理又念了一遍主席的大字报。开会前,大家都在那兴高采烈、东拉西扯地乱谈一气,散了会大家的话就少多了,不过也没有什么紧张的,各自上车回家了。

毛主席除了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之外,在两个月以前还批准发表了聂元梓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八月一日写了致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一封信,从上述一系列活动表明:毛主席依靠「造反派」搞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明朗化了,要拉解放军来为他保驾护航。过去的运动主要是依靠党委领导,依靠老干部,依靠群众的大多数,即使有些偏差运动后期也能纠正过来,关键就是有各级有党的领导。文化大革命就不同了,依靠力量变了,依靠的是中央文革,依靠了少数造反派为骨干,这就决定了文化大革命一定要遭到最严重的损失和最终的失败。

全会的特点之二:「革命师生」参政。过去,有过领导干部列席中央全会,一般干部列席全会的听都没有听说过,这次是别开生面,有「革命师生」(包括聂元梓)列席会议。

全会特点之三:刘少奇泰然自若。刘少奇是比较成熟的政治家,在十一中全会上表现出老练、沉着的风度。

刘少奇我并不熟悉。一九四〇年二月间,在河南洛阳才第一次同他谈话。当时,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秘密住在洛阳。我由延安带中央财经工作团到山东,路过洛阳。我临离开延安时,毛主席同我谈过两次中原的形势和战略方针问题,要我路过洛阳时,一定要向刘少奇转达清楚,因为有些话,电报上还不好说,同时也难于说透彻。我到达洛阳时把毛主席的话向刘少奇详细转达了。刘听后说:「你的话转达得很清楚,对中原今后的斗争是一个根本问题。」由于工作的关系,以后同刘少奇就没有直接接触了。

十一中全会斗争的对象是刘少奇,我总以为他会很紧张。但他竟同平常一样的!刘少奇是一个不善言谈,更不说笑话的人,也不多说话。以我看到的他在全会的表现,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一是,胸怀宽广,若无其事。二是,一切照常,毫不计较。三是,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刘少奇在小组会上,他总是平心静气说,在工作上有错误和有过不同意见,同反对毛主席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在全会开幕和闭幕进场,他也是坚持原则的,开幕时,刘少奇走在毛主席的后面;闭幕时,他走在康生的后面。

当时,我对毛主席和刘少奇的严重分歧和斗争了解不多,我认为刘少奇有错误,但决不是反革命。毛主席打倒刘少奇,是他一生中政治上、组织上最大的错误。这一错误,给国家造成了灾难,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本人的形象。毛泽东去世后,给刘少奇平反是完全正确的,但措施又不适当。这样,给刘少奇的平反,在宣传上又打击了毛主席。

全会的特点之四:王光美的活跃。王光美当时是刘少奇的秘书,她在全会上露面的时候特别多。她的一切做法,似乎都向大家表示什么。

我是一九四六年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时认识王光美的。一九五五年,我到北京之后,看到她的机会并不多。现在她的打扮变了,穿的很朴素。在全会期间,王光美对人的态度很谦虚,见到任何人都是客客气气的。这使我想到她介绍桃园四清运动经验的报告,我去听过。她不肯在台上讲话,一定要到台下同听众在一起。一次在人大会堂河北厅讲话时,她无论如何不肯坐在台上去,一定要到台下才讲。

我认为在文革中王光美如果有错误,批评她是可以的,运动来了一些过火行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把王光美打成反革命则是完全错误的。

全会的特点之五:会议期间,出席十一中全会的人员,到清华看大字报,参观文化大革命,自由参加,我也参加了。

全会的特点之六:刘少奇下台,林彪成了中央唯一的副主席。据叶帅在京西宾馆讲过:在十一中全会的后期,即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之前,中央常委开过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对中央的决策和党的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林彪接见革命群众。

当时参加常委会的,除常委:毛主席、林彪、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外,还吸收了陈伯达、康生、陶铸、叶剑英参加。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但实际上是批判刘少奇。在叶帅那里闲谈的有好几人。其实叶帅并非闲谈,而是在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叶帅还说:十一中全会的最后阶段突然根据毛主席的建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根据毛主席的提名,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是新当选,刘少奇、朱德、陈云的位置明显拉后了,林总引人注目地排到了被看作为接班人位置的第二位。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毛泽东点火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