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 >
- 第三章 艰难的长征
十四、 穿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
在会理休息几天之后,部队继续北上,准备穿过彝族人民聚居的大凉山地区,然后越过大渡河。这时,蒋介石也已开始向大渡河地区调集军队。红军又开始了与敌人、与时间的赛跑。
我们红一师部队经米易、德昌、西昌,很快就到了冕宁。西昌城里有敌人,我们绕城而过,只对守敌进行监视,未去攻占城市。
一到冕宁,就进入了彝区,由于历史原因,彝族人惧怕汉人,同时也仇视汉人。中央决定,红军必须尽量避免和彝人发生冲突,一定要抢在蒋介石之前到达大渡河,决不能在彝区耽误时间,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刘伯承、聂荣臻和萧华率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作为先头部队,先期进入彝区,去寻求同彝族各部落达成互不侵犯的相互谅解约定,并借道彝区。后来,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由小叶丹亲自带队,护送红军穿过了彝区。这样,我们终于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来到了大渡河的安顺场渡口。
大渡河,发源于偏远的西北青海省,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由于地处高山地区,河的落差较大,水量也较为充沛。大渡河从起伏的山岳中,挟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下,浊浪翻滚,涛声如雷,河面并不很宽,但那河水的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漩涡和礁石,都无不令人望而生畏。我们看到的都是黄泥巴水,浩浩荡荡,汹涌澎湃地往下流。 渡江艰险,登攀大渡河的两岸的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艰险,是个危险的去处。
这次,我们三团仍是走在全师的后面。这一段,我们只是跟着走,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也没有什么掉队落伍的。当我们来到安顺场渡口时,一团、师部、二团都已经顺利渡过了河,只有两条渡船在等待我们。由于每条船每次只能渡一个排,一直渡到五月二十七日中午,我们全团才过了河。
我们一个团渡河尚且如此,两万人的大部队要靠两条小渡船在短时间全部渡过去,显然不太现实。蒋介石部署尾随追击我们的十万嫡系部队即将到来,而且四川军阀调动扼守大渡河的部队也将赶到,而我们在安顺场只有两条渡船。如果我们在这里延误时机,红军将成为”石达开第二”。
当时大渡河上只有一座桥,那就是泸定城边的铁索桥。我们已经渡过河的红一师,奉命沿着大渡河右岸的崎岖小路向泸定桥急进。左岸的红二师则由林彪亲自率领,沿河向泸定桥方向急进。就这样,中间隔着一条大渡河,我们一师、二师并肩前进,准备不惜一切牺牲,飞夺泸定桥。当时红二师的师长是陈光,政委是刘亚楼。
五月二十九日,先头部队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扬成武的带领下,经过三天的急行军,来到了泸定桥边,冒着对岸敌人点燃桥板的熊熊大火,在浓烟烈火中发起强攻,终于占领了泸定桥。与此同时,我们一师部队也在大渡河右岸,即敌人的背后发起总攻击,消灭了守敌,有力地配合了对岸二师夺取泸定桥。夺取泸定桥后,大部队迅即从桥上渡过大渡河,终于甩掉了国民党的追兵。
顺利通过大渡河,只是克服了漫漫长征路上的一道险阻而已,在我们前面,还有爬不完的高山峻岭、过不完的险滩急流,并且还要面临饥饿的威胁,部队的极度疲劳和少数民族的敌对情绪。有人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着三种敌人:一是国民党的强大队伍;二是大自然的威胁;三是党内的严重斗争。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将经历雪山草地和张国涛分裂活动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