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007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①。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后合于汤②。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③。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④。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⑤;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⑥;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⑦;材质不惠,不能用兵⑧;忠实无真,不能知人⑨。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⑩。

注释

①背向:即忤合。背,背离,即“忤”。向,趋向,即“合”。协:合同。包:包举。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置之于忤合之境而能加以转化、运用。

②伊尹:商朝的开国名相。本名挚,是商汤妻子的陪嫁奴隶。他因为陈述政治见解而被商汤赏识提拔,辅佐汤讨伐夏桀,建立商朝,尊为阿衡(宰相)。汤死后,又辅助汤的孙子太甲,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传说伊尹曾经五次游说夏桀,五次游说商汤,然后才选定自己的君主,忠诚地辅佐商汤。汤:商朝的开国之君,推行善政。桀:夏末暴君,名履癸,被商汤消灭。明:明于人,使别人知晓自己的能力而重用。

③吕尚:周朝开国功臣,姜姓,吕氏,号太公望,即民间盛传的姜子牙(姜太公)。相传周文王出猎,在渭水边遇见正在钓鱼的吕尚,交谈十分投机,便同乘一辆车回到都城,任命他做军师。周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讨伐纣王,建立周王朝。后被封于齐地,成齐国的始祖。本篇说他曾经三次进入商朝的都城,三次进入周的地盘,不被商朝赏识,最后才选择周文王作为自己的君主。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父,他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

④天命之箝:即天命所归。古人认为朝代兴衰是天意,天意归谁,谁便兴盛。

⑤达奥:穷达、通晓深奥玄秘的事理。

⑥原:追溯、考究渊源。

⑦悉心:尽心,用上全部精力。

⑧材质:才质和能力。惠:同“慧”,聪慧。

⑨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指一味忠诚真心对人,就不会有知人之明,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⑩知睿:知,同“智”,智慧。指聪明才智。孰:谁。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协同四海,包举天下诸侯,对他们实施忤合之术,并且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改换实施措施,然后用此来求得合于明主。所以,伊尹曾经五次归附商汤、五次归附夏桀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商汤而受到赏识、重用;吕尚曾三次依附周文王、三次依附殷纣王来探求天命之所归,最终合于周文王而被拜为军师。这是因为他们最终都能认识到天命所归的明主,所以毫不迟疑地归附他们。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洞悉深奥隐曲的世理,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不能费尽心神地去思索,就不能追溯、究察事物的本原;不能用尽心力去考察事物真情实况,就不能成就名业;个人才能气质不佳,颖悟聪慧不够,就不能筹划军事谋略;一味忠诚真心地对人,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所以,实施忤合之术,自己一定要估计一下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一下自己的优劣短长,看哪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可以入政,可以退隐,也可以从事纵横捭阖的政治角逐。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