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出第三十四

字数:2427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84],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85],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86]。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87],操器械,设衔枚[88],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89],平垒为军开道[90],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备左右[91],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92]。”

【注释】

[84]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这里指敌国。

[85]必出:成功突围。

[86]“必出之道”三句:意谓成功突围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拥有必备的军用器械,同时最重要的是将士们要能勇敢作战。器械,指各种兵器和器材。施子美曰:“孙子曰:‘围地则谋。’又曰:‘围则御。’是则为敌所围,归路既断,粮食既绝,而敌之粮食甚多,险阻又固,可不求所以为必出之道乎?必出之道,在器与气耳。器械者,人之所资以为用。勇斗者,气之所资以振。器械为宝,则器为可重也。勇斗为首,则勇为可先也。昔李广为右贤王所围,广乃命士持满而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此则欲出者,必以器械为宝也。吴汉为谢丰所围,乃厉诸将使人自为战以立大功。此则欲出者,必以勇斗为首也。”朱墉引《大全》曰:“器械不利以卒予敌,况当陷围求出之时乎?说一‘宝’字,正见器械者,三军所持,以为威猛者也,务必极其犀利,极其锋锐,然后可以破围能生。”又引《新宗》曰:“‘勇斗’,兼将帅士卒言。当被围之时而求必出之道,生死悬于顷刻,若非奋勇疾击,安能决围而出耶?”

[87]玄旗:黑旗。玄,黑色。

[88]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89]冒将之士:指敢于冒险犯难的将士。又,飞足,《武经七书直解》本作“飞走”。

[90]平垒为军开道:意谓攻占敌人的营垒为我军打开通道。

[91]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备左右:意谓将武冲大扶胥战车置于前后以护卫部队,让武翼大橹矛戟战车防御部队的左右两翼。刘寅曰:“武冲扶胥,即大扶胥冲车。武翼大橹,即矛戟扶胥。皆用之拒御而已。”又,备,《武经七书直解》本作“蔽”。

[92]三军勇斗,莫我能御:朱墉引叶氏曰:“伏兵,火鼓,此亦受围俟夜求出之奇略也。言我俟夜以求出,必审候敌人追我,乃发伏兵疾击其后,而又多设火鼓以壮军威,有若从地而出、从天而下一般。自是敌人莫我敢御,不亦可以出乎?”又引《开宗》曰:“此言被围而夜出,及出而防追之事。”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敌人从四面将我军合围,阻断了我军的退路,切断了我军的粮道。敌人人数众多,粮食充裕,占据险要难攻的地形,阵地非常坚固。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要想成功突围,应该怎样做呢?”

太公答道:“成功突围的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拥有必备的军用器械,同时最重要的是将士们要能勇敢作战。察明敌人空虚薄弱的地方,以及无人防守之处,从这些地方突围就可以成功。将士们人人举着黑旗,拿着器械,口中衔枚以禁喧哗,趁着夜色突围。安排勇猛有力、善于奔跑、敢于冒险的战士在前面行动,攻占敌人的营垒为我军打开通道,让作战本领高强的士兵拿着强弩,作为伏兵断后,弱卒和车兵、骑兵处于中部。阵形安排好了以后缓慢行进,小心谨慎,不可惊慌失措。将武冲大扶胥战车置于前后以护卫部队,让武翼大橹矛戟战车防御部队的左右两翼,敌人如果被惊动,发现我军的突围意图,就命令勇猛有力、敢于冒险的士兵快速在前面冲击,弱卒和车兵、骑兵紧紧在后面跟随,让作战本领高强的士兵拿着强弩隐藏起来以伏击敌人。确切察知敌人追赶我军,就命令伏兵快速攻击敌人的尾部,多拿火把和战鼓,好像从地下冒出,又像从天而降。全军勇敢战斗,这样就谁也阻截不了我们了。”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93],塞我归道,斥候常戒[94],险塞尽中[95]。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96]。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97],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98],为四武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99]!”

【注释】

[93]限:这里是阻挡、隔绝的意思。

[94]斥候:指侦察敌情的哨兵。

[95]险塞尽中:《武经七书直解》本作“险塞尽守”。按,“中”字疑误,似应作“守”。

[96]勇斗则生,不勇则死:朱墉引叶氏曰:“三军皆勇锐精斗,所谓置之死地而能生者也。”

[97]踵军:指后卫部队。云火:烟火。

[98]先出者令至火而止:意谓要让先期突围出去的部队到达有火的地方就停下来。朱墉引《大全》曰:“先出至火而止,无非欲并气齐力以求必出之意。”

[99]善哉:朱墉引《开宗》曰:“此言欲出险阻而当屯垒在备济军之具,明必死之心。”朱墉《全旨》曰:“此章‘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三句,是一篇之纲。首节之器械,则在武冲扶胥、武翼大橹,为拒守遮蔽之具,强弩为射阵之具,而使材士勇斗疾击则敌难御,而我可以必出。及武王又有大水逾渡之问,更为危难,奚能必出?次节之器械,则在预备飞江、转关、天潢,可以济渡。格斗已出之时,又结为四武冲阵,所恃精锐之力战,则敌亦莫能止御,何非藉赖于器械勇斗,不此之重而奚重也?虽然,军士艰苦万死一生甚矣,深入之不可不谨也。”孔德骐说:“如若大部队被敌人重重包围,突围就更加困难,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要更高的指挥艺术。第一,要备有充足的器械,士卒要具备勇猛的战斗精神。第二,需将敌情侦察清楚,选择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段作为突破口。第三,兵力部署恰当,设好埋伏。行动时,令勇力走在最前面以开辟通路,‘材士强弩’居后,‘弱卒车骑’居中,‘武冲扶胥’战车配置在前后,‘武翼大橹’战车配置在左右。如遇大河、广堑、深谷,可用‘飞江’、‘转关’、‘天潢’渡过。在实施突破时,反复强调勇敢精神,阐明‘勇斗则生,不勇则死’的道理。”

【译文】

武王问道:“假如前方有大水、宽沟、深坑,我军想要渡过去,却没有准备船只。敌人屯兵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住我军归路,他们的侦察兵常备不懈,高度警戒,凡是地势险要的地方都有人驻守。敌人的车兵、骑兵在前面阻拦,勇士在后面追击,该怎么做才能突围出去呢?”

太公答道:“大水、宽沟、深坑,这些地方敌人往往不派兵防守,有的即使派兵防守了,兵力也必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飞江、转关与天潢把我军渡过去,让勇武善战的精兵听从指挥,冲锋陷阵,都尽全力拼死作战。先烧掉我们的军需物资,再烧掉我们的粮食,明确地告诉全体官兵,只有勇敢战斗才有活路,不勇敢战斗就死路一条。突围以后,命令断后的部队设置篝火信号,远远地侦察敌军动态,一定要依靠草木、坟墓以及各种险要地势打击敌人,这样敌人的车兵、骑兵必定不敢长途追赶。之所以用火作为信号,是因为要让先期突围出去的部队到达有火的地方就停下来,并摆出四武冲阵的阵形。这样,我三军将士就精悍锐利,勇猛善战,无人能挡了。”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


疾战第三十三军略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