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见诸书文汇辑

字数:18000

【题解】

汪继培在前人的《尸子》辑本的基础上,广泛搜罗,把散见于各种古籍中的《尸子》佚文编为下卷。因为属于零碎的辑佚,不成篇章,故以下各段不再安排“题解”。本卷虽然属于零碎的辑佚,但一些史料也值得我们重视,如:“禹治水,为丧法曰:‘毁必杖,哀必三年,是则水不救也。’故使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丧三日。”这就说明了禹是在特殊情况下执行薄葬原则,而后世的墨家不分场合地效法禹的节俭,故而难以得到民众的响应。除此,这些佚文中也有不少警句值得重视,如“圣人畜仁而不主仁,畜知而不主知,畜勇而不主勇”“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卑墙来盗”等等,这些格言至今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1.天地四方曰宇[1],往古来今曰宙[2]。(《世说新语·排调篇》注、《庄子·齐物论》释文)

【译文】

天地四方形成的空间叫作“宇”,古往今来形成的时间叫作“宙”。

2.日五色[3],至阳之精[4],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5]。(《太平御览》三,《事类赋·日赋》注,《路史·后纪七》注)

【译文】

太阳具备了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属于最大阳气中的精华,象征君主的美德。太阳的五色照耀着大地,君主生活在大地上而称为帝王。

3.少昊金天氏[6],邑于穷桑[7],日五色,互照穷桑[8]。(《太平御览》三,《事类赋》注,《路史·后纪七》注,《天中记》一,《海录碎事》一)

【译文】

少昊金天氏,居住在穷桑,太阳的五色光芒,交替照耀着穷桑。

4.使星司夜[9],月司时[10],犹使鸡司晨也[11]。(《艺文类聚》一,《北堂书钞》一百五十)

【译文】

根据星象以了解晚上的时间,根据月亮来了解年月的时间,这就好像让公鸡报晓一样。

5.虹霓为析翳[12]。(《文选·西都赋》注,《文选·荐祢衡表》注)

【译文】

虹霓又叫作析翳。

6.彗星为欃枪[13]。(《开元占经》五)

【译文】

彗星又叫作欃枪。

7.春为忠。东方为春[14]。春,动也[15],是故鸟兽孕宁[16],草木华生[17],万物咸遂[18],忠之至也。(《艺文类聚》三)

【译文】

春天是真诚的象征。东方与春天相配。春天,是万物开始活动的季节,因此鸟兽怀孕生育,草木开花展叶,万物都能够顺利生长,春天对万物真诚爱护到了极致。

8.夏为乐。南方为夏。夏,兴也;南,任也[19]。是故万物莫不任兴,蕃殖充盈[20],乐之至也。(《艺文类聚》三,《太平御览》二十二)

【译文】

夏天是快乐的象征。南方与夏天相配。夏天,是万物兴起的季节;南方,象征着自由任意地生长。因此万物莫不自由兴起,生长繁荣,万物快乐到了极点。

9.秋为礼。西方为秋。秋,肃也[21],万物莫不肃敬[22],礼之至也。(《艺文类聚》三,《太平御览》二十四、五百二十三)

【译文】

秋天是礼敬的象征。西方与秋天相配。秋天,万物开始凋落了,因此万物莫不凋零警惧,这是礼敬到了极致。

10.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北,伏方也[23]。是故万物至冬皆伏,贵贱若一,美恶不减[24],信之至也。(《太平御览》二十七)

【译文】

冬天是诚信的象征。北方与冬天相配。冬天,就是万物终结的时候;北方,是万物隐藏的方位。因此万物到了冬天都隐藏起来,贵贱都是如此,美丑都是一样,冬天诚信到了极点。

11.昼动而夜息,天之道也。(《文选·陶渊明〈杂诗〉》注)

【译文】

万物白天活动而夜晚休息,这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12.八极之内[25],有君长者[26],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故曰:天左舒而起牵牛[27],地右辟而起毕、昴[28]。(《太平御览》三十七,《事类赋·地赋》注)

【译文】

整个天下,凡是有君主治理、民众生活的地方,东西有二万八千里的长度,南北有二万六千里的长度。因此说:天空从牵牛星开始向左边伸展开去,大地从毕、昴星区对应的分野赵国地区向右边伸展开去。

13.八极为局[29]。(《文选·左太冲〈杂诗〉》注)

【译文】

整个天下依然显得局促狭小。

14.凡水,其方折者有玉[30],其圆折者有珠,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31]。(《艺文类聚》八,《太平御览》五十八、七十八)

【译文】

大凡所有的河流,呈方形转弯的地方有玉石,呈圆形转弯的地方有宝珠,清澈的水里有黄金,可以藏龙的深渊里面有美玉。

15.朔方之寒[32],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极左右[33],有不释之冰[34]。(《初学记》三,《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太平御览》三十四)

【译文】

在寒冷的北方,冰冻有六尺厚,树皮有三寸厚。在极远的北方一带,有终年不会融化的冰。

16.寒,凝冰,裂地。(《文选·上林赋》注)

【译文】

寒冷,能够凝结冰块,冻裂地面。

17.荆者[35],非无东西也[36],而谓之南,其南者多也。(《文选·魏都赋》注)

【译文】

楚国,并非没有处于东边和西边的国土,而把它叫作南方国家,是因为它处于南方的国土多。

18.傅岩在北海之洲[37]。(《尚书·说命》正义,《史记·殷本纪》集解)

【译文】

傅岩处于北海中的岛屿上。

19.赤县州者[38],实为昆仑之墟[39]。其东则卤水、山[40],左右蓬莱[41]。玉红之草生焉[42],食其一实而醉卧,三百岁而后寤[43]。(《太平御览》三十八、四百九十七)

【译文】

赤县、神州,实际上就属于昆仑山地区。赤县、神州的东边就是大海和山峰高耸的岛屿,旁边有蓬莱仙岛。玉红之草就生长在这座仙岛上,吃了它的一颗果实就会醉倒,三百年以后才能醒来。

20.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录[44]。(《初学记》五,《太平御览》三十九、一百八十四、一百八十五)

【译文】

泰山上有祭祀神灵的建筑、四面有檐的楼阁、记录帝王事迹的簿册。

21.燧人上观辰星[45],下察五木[46],以为火。(《艺文类聚》八十,《太平御览》八百七十)

【译文】

燧人氏上面观察天上的大火星,下面观察五种取火用的木材,然后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22.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广韵·九鱼》,《初学记》二十二,《太平御览》八百三十三,《北堂书钞》十,《路史·前纪五》)

【译文】

燧人氏在位的时候,天下的水域很多,因此他就教会百姓打鱼的方法。

23.虙牺氏之世[47],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广韵·二 十九叶》,《太平御览》八百三十二,《北堂书钞》十,《路史·后纪一》)

【译文】

伏羲氏在位的时候,天下野兽很多,因此他就教会百姓打猎。

24.伏羲始画八卦[48],列八节[49],而化天下。(《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三)

【译文】

伏羲氏开始画出八卦,制定八个节气,以此来教化天下。

25.神农氏治天下[50],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51],旬为谷雨[52],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53],万物咸利[54],故谓之“神”。(《艺文类聚》二,《太平御览》十、八百七十二,《路史·后纪三》注,《路史·余论一》)

【译文】

神农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人们想下雨而天就下雨。每隔五天下的一场雨叫作行雨,每隔十天下的一场雨叫作谷雨,每隔十五天下的一场雨叫作时雨。他调整好四季的节候,万物都得到了益处,因此他被称为“神”。

26.神农氏夫负妻戴[55],以治天下。尧曰:“朕之比神农,犹旦与昏也[56]。”(《太平御览》七十八)

【译文】

神农氏夫妻两人背的背、顶的顶,一边劳作一边治理天下。尧说:“我与神农氏相比,就好像白天和夜晚那样差距很大。”

27.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牧民易也[57]。(《太平御览》七十八)

【译文】

神农氏连续七十代人占有天下,难道他的每一代后裔都很贤良吗?主要是因为那时的百姓容易治理啊。

28.子贡问孔子曰[58]:“古者黄帝四面[59],信乎[60]?”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61],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太平御览》七十九、三百六十五,《天中记》十一)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古时候的黄帝有四张面孔,这是真的吗?”孔子说:“黄帝任用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四位大臣,委派他们去治理四方百姓,他们不用谋划而百姓自然亲近,不用约束而一切成功,建立了很大的功业,这才是‘黄帝有四张面孔’的真正含义。”

29.黄帝斩蚩尤于中冀[62]。(《事物纪原》十)

【译文】

黄帝斩杀蚩尤于中原地区。

30.四之民[63],有贯匈者[64],有深目者,有长肱者[65],黄帝之德,尝致之。(《山海经》六注)

【译文】

四方的少数民族,有的民族胸部是贯通的,有的民族眼部是凹陷的,有的民族胳膊非常的长,具有美德的黄帝,曾经把他们招到了中国。

31.尧有建善之旌[66]。(《初学记》二十)

【译文】

帝尧的时候设置有供人们进谏善言的旗帜。

32.尧立诽谤之木[67]。(《史记·孝文本纪》索隐,《后纪》十一注)

【译文】

尧帝的时候设置有专供人们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板。

33.尧南抚交趾[68],北怀幽都[69],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有余日而不足于治者[70],恕也[71]。(《荀子·王霸篇》注。)

【译文】

尧帝向南安抚了交趾地区,向北怀柔了幽都地区,把东西方向日月所升起和落下的地方都治理得安定祥和,自己还有闲暇的时间,如此大的国土还不够他治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推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政策。

34.人之言君天下者[72],瑶台九累[73],而尧白屋[74];黼衣九种[75],而尧大布[76];宫中三市[77],而尧鹑居[78];珍羞百种[79],而尧粝饭菜粥[80];骐青龙[81],而尧素车玄驹[82]。(《初学记》九,《太平御览》八十,《文选·辨命论》注)

【译文】

人们都说统治天下的君主,应该住在高大华丽的楼台之上,而尧帝住的却是茅草覆盖的简陋房子;都说君主应该穿着各种各样的华美服装,而尧帝穿的却是粗布衣服;都说君主的宫殿应该有三个市镇那么大,而尧帝却居无定所;都说君主应该吃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而尧帝吃的却是粗米饭和野菜粥;都说君主应该乘坐着高大的骏马,而尧帝乘坐的却是小马拉着的朴素车子。

35.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其田历山也[83],荷彼耒耜[84],耕彼南亩[85],与四海俱有其利;其渔雷泽也[86],旱则为耕者凿渎[87],俭则为猎者表虎[88]。故有光若日月,天下归之若父母。(《太平御览》八十一)

【译文】

舜博爱百姓,努力地施恩惠于天下。他在历山种地的时候,肩上扛着耒耜,在田地里耕种,分利益于天下百姓;他在雷泽打鱼,干旱的时候就为农民开凿水渠,歉收年就为打猎的人标记出野兽出没的地方。因此舜的恩德就像日月的光芒,天下百姓归附于舜就像儿女归附于父母一样。

36.舜事亲养老[89],为天下法。其游也[90],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也。(《太平御览》八十一,《北堂书钞》四十九)

【译文】

舜事奉父母、供养老人,成为天下人的榜样。他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得到了六个人,他们的名字是雒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都是全国著名的贤人。

37.舜一徙成邑[91],再徙成都[92],三徙成国[93],其致四方之士。尧闻其贤,征之草茅之中[94]。与之语礼,乐而不逆[95];与之语政,至简而易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于是妻之以媓[96],媵之以蛾[97],九子事之[98],而托天下焉。(《艺文类聚》十一,《太平御览》八十一、一百三十五、一百五十六)

【译文】

舜第一次迁徙就形成了城镇,第二次迁徙就形成了城市,第三次迁徙就形成了一个大都市,他招来了全国的贤士。尧听说他很贤能,就把他从田野之中招来。尧与他谈论礼制,感到非常愉快而没有任何意见不合之处;与他讨论政治,感到舜的政见非常简要而且易于施行;与他谈论大道,感到他的大道博大深邃而无穷无尽。于是尧就把自己的长女媓嫁给舜为妻,并且让次女蛾陪嫁,还让自己的九个儿子在舜的手下做事,而把整个天下托付给了舜。

38.舜受天下,颜色不变[99];尧以天下与舜,颜色不变,知天下无能损益于己也[100]。(《太平御览》八十)

【译文】

舜接受整个天下的时候,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尧把整个天下禅让给舜的时候,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他们明白整个天下的去留对自己不会有任何影响。

39.务成昭之教舜曰[101]:“避天下之逆[102],从天下之顺[103],天下不足取也;避天下之顺,从天下之逆,天下不足失也。”(《荀子·大略篇》注,《后纪》十二)

【译文】

务成昭教导舜说:“避开天下的不利形势,顺应天下的有利形势,很容易就能够取得天下;避开天下的有利形势,却在不利的形势下有所行动,那么就会很容易失去天下。”

40.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104]。”(《太平御览》八十一)

【译文】

舜说:“遵循大道必然吉祥,违背大道必然凶险,这就好像影子跟随着形体、回响跟随着声音那样自然而然。”

41.舜举三后[105],而四死除[106]。何为四死?饥渴、寒暍、勤劳、斗争[107]。(《太平御览》八十一)

【译文】

舜任用了三位诸侯之后,而四种死亡的原因就被消除了。什么叫作四种死亡原因?就是饥渴、寒冷与暑热、劳累、争斗。

42.古者,龙门未辟[108],吕梁未凿[109],河出于孟门之上[110],大溢逆流[111],无有丘陵[112],高阜灭之[113],名曰洪水。禹于是疏河决江[114],十年不窥其家[115],手不爪[116],胫不生毛[117],生偏枯之病[118],步不相过[119],人曰禹步[120]。(《山海经》三注,《荀子·非相篇》注,《太平御览》四十、八十二,《天中记》十一)

【译文】

古时候,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山也没有凿开,黄河的水从孟门山上流过,涨得很大的水倒着流,看不到丘陵,就连高山也被淹没了,人们称之为洪水。大禹于是疏通黄河、开挖长江,十年没有回家看望一次,手指上没有指甲,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患上了偏瘫疾病,后面的一步无法超过前面的一步,人们称这种走法叫作“禹步”。

43.山行乘樏[121],泥行乘[122]。(《尚书·益稷》正义、释文,《史记·河渠书》集解)

【译文】

在山地行走乘坐樏,在泥地行走乘坐。

44.禹治水,为丧法曰[123]:“毁必杖[124],哀必三年[125],是则水不救也。”故使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126],制丧三日[127]。(《宋书·礼志二》,《后汉书·王符传》注)

【译文】

大禹为了治水,在制定丧礼的时候说:“如果必须因哀伤而身体衰弱不堪,要扶着拐杖才能行走,悲伤的儿女还必须为父母守丧三年,如此就无法去抗击洪水了。”因此就把丧礼改为死于山区的人就葬于山区,死于大泽的人就葬于大泽,桐木做的棺材只有三寸厚,丧礼只需持续三天。

45.禹兴利除害,为万民种也[128]。(《文选·求自试表》注)

【译文】

大禹为民兴利,清除祸害,造福于万民。

46.禹长颈鸟喙[129],面貌亦恶矣[130],天下从而贤之者[131],好学也。(《初学记》九、十九,《太平御览》八十二、三百六十五、三百六十九、三百八十二)

【译文】

大禹长着长长的脖子和尖尖的鸟喙一样的嘴巴,面貌也是丑陋极了,然而天下的人们追随着他并认为他很贤良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好学啊。

47.汤问伊尹曰:“寿可为耶[132]?”伊尹曰:“王欲之,则可为;弗欲,则不可为也。”(《艺文类聚》十八)

【译文】

商汤问伊尹说:“寿命可以延长吗?”伊尹说:“如果大王想延长它,就可以延长;如果不想延长,就不可以延长。”

48.汤之德及鸟兽矣。(《文选·贤良诏》注,《文选·四子讲德论》注)

【译文】

商汤的恩德惠及鸟兽。

49.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133],著布[134],身婴白茅[135],以身为牲[136],祷于桑林之野[137]。当此时也,弦歌鼓舞者禁之[138]。(《艺文类聚》八十二,《初学记》九,《太平御览》三十五、八十三、八百七十九、九百九十六)

【译文】

商汤在抗旱救灾的时候,乘坐的是白车、白马,穿的是用葛、麻织成的粗布衣,身上缠绕着白茅,把自身当作祭品,在桑林的原野里祈祷神灵。在这个时候,是禁止弹琴、唱歌、击鼓、跳舞的。

50.武王伐纣[139],鱼辛谏曰[140]:“岁在北方[141],不北征[142]。”武王不从。(《荀子·儒效篇》注)

【译文】

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大臣鱼辛进谏说:“岁星正处于北方,不可以向北征讨。”武王没有听从他的话。

51.武王亲射恶来之口[143],亲斫殷纣之颈[144],手污于血,不温而食[145]。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荀子·仲尼篇》注)

【译文】

周武王亲自射击恶来的嘴巴,亲自砍断商纣王的脖子,手上沾满了鲜血,没有擦拭就吃起饭来。在这个时候,周武王就像一头猛兽一样。

52.武王已战之后,三革不累[146],五刃不砥[147],牛马放之历山[148],终身弗乘也。(《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七)

【译文】

周武王战胜商纣王之后,不再收藏铠甲、头盔、盾牌,也不再整理刀、剑、矛、戟、箭等各种兵器,把作战用的牛马放归历山之上,终身不再去乘坐。

53.昔者,武王崩[149],成王少[150],周公旦践东宫[151],履乘石[152],祀明堂[153],假为天子七年[154]。(《艺文类聚》六,《文选·百辟劝进今上笺》注)

【译文】

从前,周武王去世的时候,周成王年龄还很小,周公旦就来到东宫,踏着君主登车用的乘石,在明堂举行祭祀,当了七年的代理天子。

54.昔周公反政[155],孔子非之曰[156]:“周公其不圣乎[157]?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158]。”(《长短经·惧诫篇》,《三国志·魏志二》注)

【译文】

从前周公把政权还给了周成王,孔子批评他说:“周公大概算不上是位圣人吧?他把天下让给别人,而不为亿万百姓着想。”

55.人之欲见毛嫱、西施[159],美其面也;夫黄帝、尧、舜、汤、武美者,非其面也。人之所欲观焉,其行也;所欲闻焉,其言也。而言之与行,皆在《诗》《书》矣[160]。(《太平御览》七十七)

【译文】

人人都想见到毛嫱、西施,是因为她们的容貌美好;而黄帝、尧、舜、汤、武的美好,不在于他们的容貌。人人都想见到的,是他们的行为;人人都想听到的,是他们的言论,而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都记载在《诗经》和《尚书》里面。

56.黄帝曰合宫[161],有虞氏曰总章[162],殷人曰阳馆[163],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164]。(《初学记》十三,《艺文类聚》三十八,《太平御览》五百三十三,《隋书·宇文恺传》,《唐会要》十一,《事物纪原》二,《后纪》十二注)

【译文】

黄帝的正殿叫作合宫,舜帝的正殿叫作总章,商朝的正殿叫作阳馆,周朝的正殿叫作明堂,这都是用宫殿的名称来赞美他们品德的美好啊。

57.欲观黄帝之行于合宫,观尧、舜之行于总章。(《文选·东京赋》注)

【译文】

很想看看黄帝在合宫里的言行,还想看看尧、舜在总章宫里的言行。

58.有虞氏身有南亩[165],妻有桑田[166],神农并耕而王[167],所以劝耕也[168]。(《艺文类聚》六十五,《太平御览》八百二十二,《北堂书钞》八)

【译文】

舜帝亲自在田地里耕种,他的夫人亲自在桑田里采桑养蚕,神农氏一边与百姓一起种地,一边治理天下,这就是他们用来鼓励农桑的方法。

59.尧瘦[169],舜墨[170],禹胫不生毛,文王至日昃不暇饮食[171],故富有天下,贵为天子矣。(《太平御览》七十七)

【译文】

尧因劳累而变得很瘦,舜因劳累而面容很黑,大禹因操劳而小腿的汗毛都被磨掉了,周文王一直忙碌到太阳偏西还没有时间喝水吃饭,因此他们才能够富有天下,贵为天子。

60.昔者,舜两眸子,是谓重明[172],作事成法[173],出言成章[174]。(《荀子·非相篇》注,《太平御览》八十一、三百六十六)

【译文】

从前,舜的眼睛里有两个眸子,这可以说是具有了双重的明智,因此他做的事情就成为别人效法的原则,他讲出的话非常有文采。

61.文王四乳[175],是谓至仁。(《太平御览》四百十九)

【译文】

周文王有四个乳房,这可以说是极为仁爱了。

62.夫尧、舜所起[176],至治也[177];汤、武所起,至乱也。问其成功孰治[178]?则尧、舜治;问其孰难?则汤、武难。(《太平御览》七十七)

【译文】

尧、舜刚刚兴起的时候,天下非常安定;商汤、周武王刚刚兴起的时候,天下非常混乱。如果问在他们成功之后,谁的天下最安定?那么就是尧、舜的天下最安定;如果问谁的事业最艰难?那么商汤、周武王最艰难。

63.人戴冠蹑履[179],誉尧非桀,敬士侮慢[180],故敬侮之誉毁,知非其取也[181]。(《太平御览》八十)

【译文】

凡是戴着帽子、穿着鞋子的人,都会去赞美帝尧而批判夏桀,都知道尊敬士人而轻视傲慢的人,因此是受到尊敬、羞辱,还是受到赞美、批判,人们都知道这不是由自己所能决定的。

64.昔夏桀之时,至德灭而不扬[182],帝道掩而不兴[183],容台振而掩覆[184],犬群而入泉[185],彘衔薮而席隩[186],美人婢首墨面而不容[187],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188],飞鸟铩翼[189],走兽决蹄[190],山无峻干[191],泽无佳水。(《太平御览》八十二,《路史·发挥》六)

【译文】

从前夏桀统治天下的时候,美德灭失而没有被继承下来,帝王的治国原则搁置一边而不被使用,学习礼仪的高台被震坏而坍塌,狗成群结队地冲入泉水,猪口叼着野草把野草铺设在水湾处,美女打扮作婢女模样,把脸抹黑而不修饰容貌,善于唱歌的人吞食木炭、闭气而不再唱歌,飞鸟摧残自己的翅膀,走兽损坏自己的蹄子,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泽中没有洁净的清水。

65.桀为璇室、瑶台、象廊、玉床[192],权天下[193],虐百姓。于是汤以革车三百乘[194],伐于南巢[195],收之夏宫[196],天下宁定,百姓和辑[197]。(《太平御览》八十二,《后纪》十四注)

【译文】

夏桀建造了华美的宫殿、奢华的楼台、象牙装饰的走廊、玉雕的床榻,他独揽天下的权力,虐待全国的百姓。于是商汤率领着三百辆用皮革包裹的战车,在南巢一带讨伐夏桀,并在夏宫俘获了他,于是天下才安定下来,百姓才过上安宁和睦的生活。

66.昔者,桀、纣纵欲长乐,以苦百姓。珍怪远味[198],必南海之荤[199],北海之盐,西海之菁[200],东海之鲸[201],此其祸天下亦厚矣。(《太平御览》八十二、八百六十五,《后纪》十四注)

【译文】

从前,夏桀、商纣恣意纵欲,追求无休止的享乐,而苦了全国百姓。他们吃的是远方运来的珍稀怪味,比如一定要吃南海的荤菜,北海的盐,西海的蔬菜,东海的鱼类,这种做法对天下百姓的祸害也太深重了。

67.六马登糟丘[202],方舟泛酒池[203]。(《太平御览》七百六 十八)

【译文】

夏桀乘坐着六匹马拉的车登上酒糟堆成的山丘,乘坐着并在一起的两只船在酒池里游玩。

68.伯夷、叔齐饥死首阳[204],无地故也[205];桀放于历山[206],纣杀于鄗宫[207],无道故也。有道无地则饿,有地无道则亡。(《太平御览》八十二)

【译文】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夏桀被流放到了历山,商纣王被杀于鄗宫,因为他们没有大道。有大道而无土地就会饿死,有土地而无大道就会灭亡。

69.鲁哀公问孔子曰[208]:“鲁有大忘[209],徙而忘其妻[210],有诸?”孔子曰:“此忘之小者也。昔商纣有臣曰王子须,务为谄[211],使其君乐须臾之乐[212],而忘终身之忧;弃黎老之言[213],而用姑息之谋[214]。”(《太平御览》四百九十,《绎史》二十)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鲁国有一位非常善忘的人,搬家的时候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妻子,有这样的事吗?”孔子曰:“这还属于轻微的善忘者。从前商纣王有一个大臣名叫王子须,一心讨好君主,使他的君主为了享受片刻的快乐,而忘记了亡国的终身之苦;抛弃了老人的忠告,而听信妇女和小孩子的计谋。”

70.孔子谓子夏曰[215]:“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216],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艺文类聚》十一,《太平御览》七十七、六百二十)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商,你知道君主如何才能当好君主吗?”子夏说:“鱼离开了水就会死亡,水离开了鱼仍然是水。”孔子说:“商,你懂得当君主的道理了。”

71.费子阳谓子思曰[217]:“吾念周室将灭,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忧河水浊而以泣清之也[218]。”(《艺文类聚》三十五,《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七)

【译文】

费子阳对子思说:“我一想到周室就要灭亡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子思说:“然而如今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担忧社会的不安定,而不由自主地流泪,这就好比担忧黄河的水太浑浊,而想用眼泪把它变清澈一样。”

72.人知用贤之利也,不能得贤,其何故也?夫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219],必无走马矣[220];买玉不论美恶,而以大小为仪,必无良宝矣;举士不论才,而以贵势为仪[221],则伊尹、管仲不为臣矣。(《艺文类聚》五十三)

【译文】

人们都知道任用贤人的好处,却又找不到贤人,这是什么原因呢?买马的人不考察马的脚力如何,而以毛色的黑白为标准,肯定买不到跑得快的马;买玉的人不考察玉质的好坏,而以玉石的大小为标准,肯定买不到美玉;举荐士人不考察他们的才能,而以地位的贵贱为标准,那么就找不到伊尹、管仲这样的贤人做自己的大臣了。

73.有医竘者[222],秦之良医也。为宣王割痤[223],为惠王治痔[224],皆愈。张子之背肿[225],命竘治之,谓竘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226]。”治之,遂愈。竘诚善治疾也,张子委制焉[227]。夫身与国亦犹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后治矣。(《太平御览》三百 七十一、七百二十四、七百四十三)

【译文】

有一位名叫竘的医生,是秦国的良医。他为宣王割治痤疮,为惠王医治痔疮,都痊愈了。张子的脊背肿了,要求医竘为他治疗,张子对医竘说:“这个脊背,不是我的脊背,任凭您来治疗了。”于是医竘就为他治疗,接着也痊愈了。医竘的确善于治病,所以张子就完全委托他为自己治疗。治疗身体与治理国家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完全委托给善于治国的人去治理,然后国家才能安定。

74.我得民而治[228],则马有紫燕、兰池[229],马有秀骐、逢,马有骐、径骏。(《文选·赭白马赋》注,《文选·七命》注)

【译文】

我得到百姓的拥戴而治理天下,有良马紫燕、兰池,还有良马秀骐、逢,还有良马骐、径骏。

75.夫马者,良工御之[230],则和驯端正,致远道矣;仆人御之[231],则驰奔毁车矣。民者,譬之马也:尧、舜御之,则天下端正;桀、纣御之,则天下奔于历山[232]。(《太平御览》七百四十六)

【译文】

那些马匹,如果让技术精湛的驾车人去驾驭,就会性格和顺、步伐整齐,能够达到遥远的目的地;如果让不懂驾车技术的仆人去驾驭,就会胡乱奔跑、毁坏车辆了。百姓,就好比马匹一样:让尧、舜去治理他们,那么天下就会安定太平;让桀、纣去治理他们,那么就会毁灭于历山了。

76.车轻道近[233],则鞭策不用[234];鞭策之所用,远道重任也。刑罚也者,民之鞭策也。(《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六、七百 七十三,《北堂书钞》四十三,《后汉书·虞诩传》注)

【译文】

车子上装载的东西很轻而且路途很近,那么就不需使用鞭子;使用鞭子的原因,是因为路途很远而且装载的东西很重。刑罚,就是驾驭百姓的鞭子。

77.为刑者[235],刑以辅教,服不听也[236]。(《北堂书钞》四十三)

【译文】

制定刑法的人,目的是要用刑法辅助教化,征服那些不服从的人。

78.秦穆公明于听狱[237],断刑之日,揖士大夫曰[238]:“寡人不敏[239],教不至,使民入于刑,寡人与有戾焉[240]。二三子各据尔官[241],无使民困于刑。”缪公非乐刑民[242],不得已也,此其所以善刑也。(《太平御览》六百三十六,《北堂书钞》四十四)

【译文】

秦穆公善于处理案件,每到判案的时候,他就对大臣们拱手致意说:“我不聪敏,教化没有做好,使百姓陷入刑罚,我与他们一样是有责任的。诸位在各自的职权之内,不要让百姓遭受刑罚之苦。”秦穆公并不乐于惩罚百姓,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他善于使用刑罚的原因。

79.夫知众类[243],知我[244],则知人矣。天雨雪[245],楚庄王披裘当户[246],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247]!”乃遣使巡国中[248],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粮者,赈之,国人大悦。(《艺文类聚》五,《太平御览》三十四,《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六)

【译文】

要知道众生的感受是相似的,知道自己的感受,也就知道别人的感受了。有一天下了大雪,楚庄王披着皮衣站在门口,说:“我尚且感到寒冷,那些百姓、外地人比我更冷了!”于是就派使者到全国各地巡视,寻找那些没有房屋、没有粮食的百姓和外地人,对他们予以救济,楚国人感到十分高兴。

80.悦尼而来远[249]。(《尔雅·释诂》注)

【译文】

让近处的人感到高兴,让远方的人前来归附。

81.先王岂无大鸟、怪兽之物哉[250]?然而不私也。(《文选·西京赋》注)

【译文】

先王时代难道就没有大鸟、怪兽这一类的东西吗?只是他们不占为私人所有而已。

82.徐偃王好怪[251],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山海经》一注)

【译文】

徐偃王喜好各种奇怪的事物,潜入深水去捕捉奇怪的鱼,进入深山去捕捉奇怪的野兽,然后把它们陈列在大庭里。

83.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山海经》十七注,《史记·秦本纪》集解,《后汉书·东夷传》注,《荀子·非相篇》注,《文选·西征赋》注,《太平御览》三百七十五)

【译文】

徐偃王长有筋肉而没有骨头。

84.莒君好鬼巫而国亡[252]。(《水经注》二十六)

【译文】

莒国君主因为爱好鬼神、巫师而亡国。

85.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北堂书钞》九)

【译文】

天子忘记了百姓就会灭亡,诸侯忘记了百姓就会亡国。

86.娶同姓,以妾为妻,变太子,专罪大夫,擅立国[253],绝邻好[254],则幽[255];改衣服[256],易礼刑[257],则放[258]。(《北堂书钞》四十三)

【译文】

娶同姓女子为妻,立小妾为正夫人,变更太子,把所有罪责都推给大夫,擅自建立诸侯国,与邻国断绝友好关系,就把这样做的诸侯君主囚禁起来;更改衣服的等级式样,改变礼制、刑法,就把这样做的君主流放到远方。

87.好酒忘身。(《北堂书钞》二十一)

【译文】

因爱好饮酒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88.障贤者死[259]。(《北堂书钞》十一)

【译文】

阻碍贤士的人就是死罪。

89.古有五王之相[260],秦公牙、吴班孙、尤夫人、冉赞、公子麋[261]。(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下)

【译文】

古代有五位可以辅佐王业的宰相,他们是秦公牙、吴班孙、尤夫人、冉赞、公子麋。

90.古者倕为规矩、准绳[262],使天下效焉。(《太平御览》七百五十二,《事物纪原》七)

【译文】

古代的倕发明了规矩、准绳,使天下的人都去效法他。

91.造历者[263],羲和之子也[264]。(《太平御览》十六,《艺文类聚》五)

【译文】

创造历法的人,是羲和的儿子。

92.造冶者[265],蚩尤也。(《太平御览》八百三十三)

【译文】

发明冶炼技术的人,是蚩尤。

93.造车者,奚仲也[266]。(《文选·演连珠》注)

【译文】

发明车子的人,是奚仲。

94.昆吾作陶[267]。(《太平御览》八百三十三,《广韵·六豪》)

【译文】

昆吾开始制造陶器。

95.皋陶择羝裘以御之[268]。(《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九,《广博物志》三十八)

【译文】

皋陶选择公羊皮做成的皮衣以抵御寒冷。

96.蒲衣生八年[269],舜让以天下;周王太子晋生八年[270],而服师旷[271]。(《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五,《庄子·应帝王》释文)

【译文】

蒲衣八岁的时候,舜帝就想把天下禅让给他;周灵王的太子晋八岁的时候,就使师旷十分佩服。

97.虎豹之驹[272],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273];鸿鹄之[274],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贤者之生亦然[275]。(《意林》,《艺文类聚》九十,《太平御览》四百二、八百九十一、九百十六,《史记·陈涉世家》索隐,《事类赋·虎赋》注)

【译文】

虎豹的幼崽,皮毛上还未长出花纹就具有吞牛的气概;鸿鹄的幼鸟,羽翼还未长成就有翱翔四海的志向;贤人从小也是如此。

98.仲尼曰:“面貌不足观也。先祖[276],天下不见称也,然而名显天下,闻于四方,其惟学者乎!”(《北堂书钞》八十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面容长相不值得重视。我的先祖,天下没有人称赞他的相貌美好,然而他名显天下,传扬于四方,这大概就是因为他好学的原因吧!”

99.家有千金之玉而不知[277],犹之贫也,良工治之,则富弇一国[278];身有至贵而不知[279],犹之贱也,圣人告之[280],则贵最天下。(《太平御览》四百七十二)

【译文】

家里藏有价值千金的美玉而自己不知道,这与穷人是一样的,如果让技术精良的玉工对美玉加以雕琢,那么他就会成为国家最富有的人;自身具有最值得珍惜的德才而不知道去修养,这与低贱的人是一样的,如果圣人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会成为天下最高贵的人。

100.孔子曰:“诵《诗》读《书》,与古人居[281];读《书》诵《诗》,与古人谋。”(《意林》,《太平御览》六百十六)

【译文】

孔子曰:“吟诵《诗经》,阅读《尚书》,就等于和古人生活在一起;阅读《尚书》,吟诵《诗经》,就等于和古人在一起商议事情。”

101.仲尼志意不立[282],子路侍[283];仪服不修,公西华侍[284];礼不习,子贡侍;辞不辨[285],宰我侍[286];亡忽古今[287],颜回侍[288];节小物[289],冉伯牛侍[290]。曰:“吾以夫六子自厉也[291]。”(《集圣贤群辅录》上,《广博物志》二十)

【译文】

孔子在自己思想颓废的时候,就让子路来陪自己;仪态服饰不够修整的时候,就让公西华来陪自己;礼制生疏的时候,就让子贡来陪自己;措辞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让宰我来陪自己;忘记古今典故的时候,就让颜回来陪自己;在处理事情细节的时候,就让冉伯牛来陪自己。孔子说:“我是让这六位弟子来鞭策自己的。”

102.闵子骞肥[292],子贡曰:“何肥也?”子骞曰:“吾出见其美车马,则欲之;入闻先王之言,则又思欲之,两心相与战[293]。今先王之言胜,故肥。”(《太平御览》三百七十八)

【译文】

闵子骞吃胖了,子贡问他:“你怎么吃胖了?”闵子骞回答说:“我过去出门看见那些漂亮的车马,就想得到它们;回来后听到先王的至理名言,又想按照这些至理名言做人做事,这两种想法相互冲突。如今先王的至理名言战胜了内心的物质欲望,所以我吃胖了。”

103.子夏曰:“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294],侉于五兵而辞不慑[295],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296]。”(《荀子·大略篇》注)

【译文】

子夏说:“君子饥寒交迫而思想不会变得邪恶,面对酷刑而毫不畏惧,每逢大事都不会忘记平时学习时所讲的话。”

104.仁则人亲之,义则人尊之,智则人用之也。(《太平御览》四百十九)

【译文】

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人们都会亲近他;具有道义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具有智慧的人,人们都会任用他。

105.树葱韭者[297],择之则蕃[298],仁义亦不可不择也。惟善无基[299],义乃繁滋;敬灾与凶[300],祸乃不重。(《意林》)

【译文】

种植葱和韭菜的人,必须对种苗加以选择才会长得茂盛,人们在做仁义之事的时候也不能不加以选择啊。只有不停地行善,道义才能宣扬开去;认真地对待灾难和凶险,灾祸才不会重复发生。

106.草木无大小,必待春而后生,人待义而后成。(《意林》)

【译文】

草木无论大小,必须等到春天才能够生长,人必须具备了道义才能够有所成就。

107.十万之军,无将[301],军必大乱。夫义,万事之将也。国之所以立者,义也;人之所以生者,亦义也。(《太平御览》二百三十七、四百二十一,《北堂书钞》六十四,《史记·司马穰苴传》索隐)

【译文】

十万大军,如果没有主帅,军队一定会陷入混乱。道义,就是做各种事情的“主帅”。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靠的就是道义;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生存,靠的也是道义。

108.众以亏形为辱[302],君子以亏义为辱。(《文选·上建平王书》注)

【译文】

众人以自己的容貌不佳为耻辱,君子以自己的品德不佳为耻辱。

109.贤者之于义,曰:“贵乎[303]?义乎?”曰:“义。”是故尧以天下与舜。曰:“富乎?义乎?”曰:“义。”是故子罕以不受玉为宝[304]。曰:“生乎?义乎?”曰:“义。”是故务光投水而殪[305]。三者[306],人之所重,而不足以易义[307]。(《太平御览》四百二十一,《天中记》六)

【译文】

贤人对待道义的态度是这样,如果有人问:“你是选择高贵的地位呢?还是选择道义?”贤人的回答是:“选择道义。”因此尧把天下禅让给了舜。如果有人问:“你是选择财富呢?还是选择道义?”贤人的回答是:“选择道义。”因此子罕把不接受别人的宝玉视为自己的“珍宝”。如果有人问:“你是选择生命呢?还是选择道义?”贤人的回答是:“选择道义。”因此务光投水而死。高贵的地位、财富和生命这三样东西,是人人所看重的,却不足以交换贤人的道义。

110.义必利,虽桀杀关龙逢[308],纣杀王子比干[309],犹谓义之必利也[310]。(《文选·非有先生论》注,《文选·运命论》注)

【译文】

行义的人必然会获利,即使夏桀杀害了关龙逢,商纣王杀害了王子比干,我还是认为行义的人必然会获利。

111.箕子胥余[311],漆体而为厉[312],披发佯狂[313],以此免也[314]。(《文选·非有先生论》注,《庄子·大宗师》释文)

【译文】

箕子,名叫胥余,他把漆涂抹在身上装作身生恶疮的样子,披散着头发假装疯了,用这种办法免除商纣王的迫害。

112.莒国有名焦原者[315],广数寻[316],长五十步[317],临百仞之溪[318],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319],独却行[320],齐踵焉[321]。莒国莫之敢近,已独齐踵焉,所以服莒国也。夫义之为焦原也[322],亦高矣。是故贤者之于义也,必且齐踵焉,此所以服一世也。(《太平御览》四百二十一,《文选·魏都赋》注,《文选·思玄赋》注,《文选·长笛赋》注,《后汉书·张衡传》注)

【译文】

莒国有一座名叫焦原的高山,其山顶宽数丈,长五十步,面临数百丈的深谷,莒国没有人敢靠近它。有一位凭借勇气去拜见莒君的人,他敢于一个人倒退着走,一直走到脚后跟与悬崖的边沿相齐的地方。莒国没有一个人敢于靠近,而他敢于独自一人站在悬崖的边沿,这就是他能够征服整个莒国人的原因。道义就如同焦原一样,也非常的高峻。因此那些贤人对待道义的态度,就是一定要站在道义的最险要处,这就是贤人能够征服整个社会的原因。

113.中黄伯曰[323]:“余左执太行之獶[324],而右搏雕虎[325],惟象之未与[326],吾心试焉[327]。”有力者,则又愿为牛,欲与象斗以自试。今二三子以为义矣,将恶乎试之[328]?夫贫穷,太行之獶也;疏贱者[329],义之雕虎也。而吾日遇之[330],亦足以试矣。(《后汉书·张衡传》注,《后汉书·袁绍传》注,《文选·西京赋》注,《文选·蜀都赋》注,《文选·思玄赋》注,《文选·七命》注,《文选·袁绍檄豫州》注,《山海经》六注,《太平御览》三百八十六、八百九十一,《元和姓篡》一)

【译文】

中黄伯说:“我左手提着太行山上的猿猴,右手还能与毛色斑斓的老虎搏斗,只是与大象还没有比试过,我心里很想与大象比一比力气。”有力气的人,就希望自己能够像牛一样,想与大象争斗以比试一下力量的大小。如今诸位都认为自己在施行道义,将用什么事情来检验一下自己呢?贫穷困窘,就好像太行山上的猿猴;被君主疏远而地位低贱,就好像施行道义时遇到的老虎。而我每天都会遇到这些情况,也足以检验我了。

114.人谓孟贲曰[331]:“生乎?勇乎?”曰:“勇。”“贵乎?勇乎?”曰:“勇。”“富乎?勇乎?”曰:“勇。”三者[332],人之所难,而皆不足以易勇,此其所以能摄三军、服猛兽故也[333]。(《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汉书·东方朔传》注)

【译文】

有人问孟贲:“你是选择生命呢?还是选择勇气呢?”孟贲回答:“选择勇气。”“你是选择高贵的地位呢?还是选择勇气呢?”孟贲回答:“选择勇气。”“你是选择富有呢?还是选择勇气呢?”孟贲回答:“选择勇气。”死亡、低贱、贫穷这三样东西,是人人都感到畏惧、讨厌的东西,然而都不足以改变孟贲的勇气,这就是他能够震慑全军、征服猛兽的原因。

115.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兕[334]。(《史记·袁盎传》索隐)

【译文】

孟贲在水里不惧怕、回避蛟龙,在陆地不惧怕、回避虎兕。

116.飞廉、恶来[335],力角犀兕[336],勇搏熊、犀也。(《太平御览》三百八十六)

【译文】

飞廉、恶来,他们的力量可以与犀牛相争斗,勇气可以去搏击熊与犀牛。

117.田成子问勇[337],颜歜聚之答也不敬[338],田子之仆填剑曰[339]:“更言则生[340],不更则死。”歜聚曰:“以死为有智[341],今吾生是也[342]。是吾所以惧汝[343],而反以惧我!”(《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

【译文】

田成子询问什么叫作勇敢,颜歜聚的回答不恭敬,田成子的仆人就手按着剑柄说:“改正你的话就让你活下去,不改正就杀死你。”颜歜聚说:“人们都认为死后有知觉,那么如今我活着就与死后是一样的。死亡,是我用来恐吓你的,你反而拿死亡来恐吓我!”

118.圣人畜仁而不主仁[344],畜知而不主知[345],畜勇而不主勇。昔齐桓公胁于鲁君[346],而献地百里;句践胁于会稽[347],而身官之三年[348];赵襄子胁于智伯[349],而以颜为愧[350]。其卒,桓公臣鲁君[351],句践灭吴,襄子以智伯为戮。此谓勇而能怯者也[352]。(《太平御览》四百三十七、四百九十九)

【译文】

圣人不断积累仁义但不会被仁义所主宰,不断积累智慧但不会被智慧所主宰,不断积累勇气但不会被勇气所主宰。从前齐桓公受到鲁君的胁迫,而献给鲁国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句践受到吴国的胁迫而困于会稽山上,自己亲自在吴国服务了三年;赵襄子受到智伯的胁迫,因脸上被智伯泼酒而深感羞愧。到了最后,齐桓公使鲁君臣服于自己,句践灭掉了吴国,赵襄子杀死了智伯。这些都说明勇敢的人,在需要示弱的时候也能够示弱。

119.汤复于汤丘[353],文王幽于羑里[354],武王羁于玉门[355],越王役于会稽[356],秦穆公败于殽塞[357],齐桓公遇贼[358],晋文公出走[359]。故三王资于辱[360],而五伯得于困也[361]。(《太平御览》四百八十六)

【译文】

商汤受困于汤丘,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周武王羁留于玉门,越王勾践在会稽山受困之后当了奴仆,秦穆公在崤山的要塞遭遇惨败,齐桓公遇到伤害,晋文公被迫出逃。所以说三位帝王在羞辱中增长了才干,而五霸在困境中获得了益处。

120.鲍叔为桓公祝曰[362]:“使臣无忘在莒时[363],管子无忘在鲁时[364],甯戚无忘车下时[365]。”(《太平御览》七百三十六、七百七十三)

【译文】

鲍叔牙为齐桓公祈祷神灵以求福说:“让我不要忘记困于莒国的时候,管子不要忘记困于鲁国的时候,甯戚不要忘记困于车下喂牛的时候。”

121.为令尹而不喜[366],退耕而不忧[367],此孙叔敖之德也[368]。(《文选·登池上楼诗》注)

【译文】

当令尹而不感到高兴,退职当农夫而不感到忧愁,这就是孙叔敖的品德。

122.孔子至于胜母[369],暮矣,而不宿[370];过于盗泉[371],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文选·猛虎行》注,《水经注》二十五)

【译文】

孔子到了胜母,天色已经晚了,而孔子不在那里住宿;路过盗泉的时候,口中干渴了,而孔子不愿喝盗泉里的水。这是因为讨厌它们的名字。

123.曾子每读丧礼[372],泣下沾襟[373]。(《艺文类聚》二十、三十五,《太平御览》三百八十七、四百八十八,《文选·恨赋》注)

【译文】

曾子每次阅读有关丧礼的书籍时,眼泪都浸湿了衣襟。

124.孝己一夕五起[374],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375],爱其亲也[376]。(《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九、一百三十四,《太平御览》四百十三、七百七)

【译文】

孝己一夜之间五次起床,去看视父母衣服的厚薄,枕头的高低,他太爱他的父母了。

125.鲁人有孝者,三为母北[377],鲁人称之。彼其斗则害亲,不斗则辱羸矣[378],不若两降之[379]。(《太平御览》四百九十六)

【译文】

鲁国有一个人非常孝顺,为了赡养母亲三次从战场上败逃下来,鲁国人都称赞他。他如果拼命作战就会伤害到自己的母亲,不敢作战又会因为被视为胆怯而受到羞辱,不如两边都降低标准以求折中。

126.韩雉见申羊于鲁[380],有龙饮于沂[381]。韩雉曰:“吾闻之,出见虎,搏之;见龙,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闻也。”遂射之。(《水经注》二十五,《太平御览》六十三)

【译文】

韩雉去鲁国拜访申羊,看见有一条龙正在沂水边饮水。韩雉说:“我听说,出门看见虎,就要搏杀它;看见龙,就要射击它。今天如果不射击它,这就是不能够践行自己所听到的道理。”于是就射击了这条龙。

127.荆庄王命养由基射蜻蛉[382],王曰:“吾欲生得之。”养由基援弓射之,拂左翼焉[383],王大喜。(《艺文类聚》七十四,《太平御览》七百四十五、九百五十)

【译文】

楚庄王命令养由基射蜻蜓,庄王说:“我想要活捉它。”养由基拿起弓箭射击蜻蜓,射中了蜻蜓的左边翅膀,庄王非常高兴。

128.驸马共为荆王使于巴[384],见担酖者[385],问之:“是何以[386]?”曰:“所以酖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387]。已得之,尽注之于江[388]。(《太平御览》四百十九,《天中记》五十九)

【译文】

驸马共为楚王出使到巴地,看见一个担着毒酒的人,驸马共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回答:“是用来毒死人的。”于是驸马共就请求买下那些毒酒,金钱不够,又加上自己的车马。他购得毒酒之后,就把这些毒酒全部倒入了长江。

129.公输般为蒙天之阶[389],阶成,将以攻宋[390]。墨子闻之,赴于楚,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391]。见般,曰:“闻子为阶,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胡不已也[392]?”公输般曰:“不可,吾既以言之王矣。”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393]?”公输般曰:“诺。”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394],邻有敝舆[395],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396],而欲窃之;舍其粱肉[397],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此为窃疾耳。”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398],犀兕、麋鹿盈溢[399],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饶[400],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401],犹粱肉之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402],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请无攻宋。”(《艺文类聚》八十八,《太平御览》三百二十七、四百六十二、九百五十三)

【译文】

公输般制造了很高的云梯,云梯造好以后,准备用它进攻宋国。墨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马上赶往楚国,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墨子见到了公输般,说:“听说您在造云梯,将要用它进攻宋国,宋国有什么罪过?没有罪过而去进攻它,这不能叫作仁义,为什么不停止此事呢?”公输般曰:“不行啊,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楚王了。”墨子说:“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公输般说:“好的。”墨子见了楚王,说:“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放弃自己的华美车辆,邻居家有一辆破车,而他想去偷来;放弃自己的锦绣衣服,邻居家有一件粗布短衣,而他想去偷来;放弃自己的美好食物,邻居家有一些糟糠,而他想去偷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是个患上盗窃病的人。”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只有方圆五百里,这就好比华美车辆与破烂车辆的差距一样。楚国有云梦大泽,犀牛、麋鹿充满于其中,长江、汉水的鱼鳖、鼋鼍是天下最富饶的,宋国就是人们所谓的连野鸡、野兔、鲋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比美食与糟糠的差距一样。楚国有高大的松树、纹理华美的楸树、楩树、楠木、樟树,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这就好比锦绣衣服与粗布短衣的差距一样。我认为大王进攻宋国这件事情,与那个患上偷窃病的人是一样的。”楚王说:“你说得很好,我不再去进攻宋国了。”

130.齐有田果者,命狗曰“富”[403],命子为“乐”。将欲祭也,狗入室,果呼之曰:“富出[404]!”巫曰:“不祥也!”家果大祸,长子死,哭曰:“乐乎[405]!”而不似悲也。(《太平御览》七百三十五、九百五,《艺文类聚》三十八)

【译文】

齐国有一位名叫田果的人,他给自己的狗取名叫“富”,给儿子取名叫“乐”。有一次他准备祭祀神灵的时候,狗跑了进来,田果就呵斥狗说:“富出去!”巫师说:“这不吉利啊!”田果家里果然发生了大祸,儿子死了,田果哭喊着:“乐啊!”这哭喊声又不像是悲哀的。

131.宋人有公敛皮者,适市[406],反呼曰[407]:“公敛皮!”屠者遽收其皮[408]。(《太平御览》八百二十八)

【译文】

宋国有个名叫公敛皮的人,有一次他到了市场,有人回头喊他:“公敛皮!”屠户们急忙把自己的皮毛藏了起来。

132.夷逸者[409],夷诡诸之裔[410]。或劝其仕[411],曰:“吾譬则牛也,宁服轭以耕于野[412],不忍被绣入庙而为牺[413]。”(《广博物志》四十七)

【译文】

夷逸,是周大夫夷诡诸的后裔。有人劝他出仕,他说:“我就好比一头牛,我宁肯背着轭木在田野里耕地,也不愿意披着绣花毯子被牵到太庙里去做祭品。”

133.楚狂接舆[414],耕于方城[415]。(《水经注》三十一,《太平御览》四十三)

【译文】

楚国有个佯狂的人名叫接舆,在方城那里种地。

134.隐者西乡曹[416]。(《古今姓氏书辨证》四,《通志·氏族略三》,《后纪》十注)

【译文】

有一位隐士名叫西乡曹。

135.曼邱氏[417]。(《元和姓纂》九)

【译文】

有个姓氏叫作曼邱。

136.北门子[418]。(《元和姓纂》十,《通志·氏族略三》)

【译文】

有位先生叫作北门子。

137.孔子曰:“诎寸而信尺[419],小枉而大直[420],吾为之也。”(《太平御览》八百三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收缩一寸就能够伸展一尺,先有小小的弯曲而能够伸展得更直,我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138.圣人权福则取重[421],权祸则取轻。(《文选·运命论》注,《文选·五等论》注)

【译文】

圣人衡量各种幸福而取其大者,衡量各种灾祸而取其轻者。

139.君子量才而受爵[422],量功而受禄。(《文选·求自试表》注)

【译文】

君子根据自己的才能去接受君主赐给的爵位,衡量自己的功劳去接受君主赐给的俸禄。

140.能官者必称事[423]。(《文选·曲水诗序》注)

【译文】

能够做官的人一定能够把事情办好。

141.守道固穷[424],则轻王公。(《文选·登石门诗》注)

【译文】

坚守大道、穷且益坚的人,就会看轻那些王公大人。

142.卑墙来盗[425]。荣辱由中出[426],敬侮由外生[427]。(《意林》)

【译文】

矮墙会招来盗贼。是荣耀还是羞辱都是由自己的内在品德决定的,是受尊敬还是受侮辱则是由外人决定的。

143.言美则响美[428],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者,响也;行者,影也。是故慎而言[429],将有和之;慎而行,将有随之。(《艺文类聚》十九,《太平御览》三百九十四、四百三十)

【译文】

说话好听那么回音就好听,说话难听那么回音就难听;身材高大那么身影就长,身材矮小那么身影就短。名声,就好像回音一样;行为,就好像身影一样。因此自己讲话要谨慎,就会有人来应和你;行为要谨慎,就会有人来追随你。

144.夫龙门[430],鱼之难也;太行[431],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艺文类聚》七,《太平御览》四十、八百 九十九)

【译文】

龙门,是鱼难以跃过的地方;太行,是牛难以攀登的大山;以德报怨,是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145.厚积不登[432],高台不处。高室多阳,大室多阴,故皆不居。(《太平御览》一百七十四)

【译文】

厚厚的积土不要去攀登,高高的楼台不要去居住。高处的住室阳气太重,宽大的住室阴气太重,所以都不适宜居住。

146.天神曰灵,地神曰祇[433],人神曰鬼。鬼者,归也[434],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尔雅·释训》注,《五行大义》三)

【译文】

天神叫作“灵”,地神叫作“祇”,人死后的灵魂叫作“鬼”。所谓的鬼,就是归家的意思,因此古人把死去的人叫作归家的人。

147.老莱子曰[435]:“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436];寄者,固归也。”(《文选·善哉行》注,《文选·豫章行》注,《文选·古诗十九首》注,《文选·归去来辞》注)

【译文】

老莱子说:“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好像是暂时寄居在这里一样;既然是暂时寄居在这里,那就肯定是要回去的。”

148.其生也存,其死也亡。(《文选·赠刘琨诗》注,《文选·门有车马客行》注)

【译文】

人活着就存在于世间,人死了就消失于世间。

149.人生也,亦少矣[437];而岁往之[438],亦速矣。(《文选·古诗十九首》注)

【译文】

人生在世,也非常短暂;而时光的流逝,也实在太快了。

150.先王之祠礼也[439],天子祭四极[440],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441],士祭其亲也[442]。(《太平御览》五百二十六,《北堂书钞》八十八)

【译文】

先王制定的祭祀礼制是:天子可以在天下任何地方举行祭祀,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封地内的山川,大夫只能祭祀五种神灵,士只能祭祀自己的父母。

151.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443],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意变,其声亦变。意诚感之,达于金石[444],而况于人乎!(《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五)

【译文】

钟鼓发出的声音,如果是在精神振奋的时候去敲击,其声音就显得勇武刚健;如果是在忧伤的时候去敲击,其声音就显得凄凉悲伤;如果是在高兴的时候去敲击,其声音就显得欢快喜悦;人的心情变了,其声音也就跟着变了。真诚所能够感动的,可以达到用金石制成的乐器身上,更何况是人!

152.夫瑟[445],二十五弦,其仆人鼓之[446],则为笑[447]。贤者以其义鼓之[448],欲乐则乐,欲悲则悲,虽有暴君,为之立变[449]。(《太平御览》五百七十六,《北堂书钞》一百九)

【译文】

瑟,一共有二十五根弦,如果让没有知识的仆人去弹奏它,就会被别人嘲笑。贤人依照道义去弹奏它,想让听者快乐而听者就会快乐,想让听者悲伤而听者就会悲伤,即使暴君听了,也会因为琴声而马上改变自己的情绪。

153.绕梁之鸣[450],许史鼓之[451],非不乐也,墨子以为伤义[452],故不听也。(《文选·七命》注,《文选·演连珠》注)

【译文】

能够发出婉转、优美声音的乐器,由乐师许史去弹奏它,不是不能令人愉悦,然而墨子认为从事音乐活动有伤于道义,因此他就不去听音乐。

154.商容观舞[453],墨子吹笙[454];墨子非乐,而于乐有是也[455]。(《艺文类聚》四十四,《北堂书钞》一百十)

【译文】

乐官商容观看过舞蹈,而墨子也吹过笙;墨子是反对音乐的,而他在音乐方面也出现过吹笙的事情。

155.膳俞兒和之以姜桂[456],为人主上食[457]。(《庄子·骈拇篇》释文引崔注)

【译文】

负责膳食的俞兒把姜和肉桂调合起来,成为君主的上等食物。

156.鸿鹄在上,扞弓彀弩以待之[458]。若发若否[459],问二五[460],曰:“不知也。”非二五之难计也,欲鸿之心乱之也[461]。(《长短经·昏智篇》注,《艺文类聚》七十四,《太平御览》三百四十七)

【译文】

大雁和天鹅在天上飞翔,有人拉满弓弩以等待射击的机会。在箭将发未发的时候,问此人二乘以五是多少,他就会回答:“不知道。”这不是因为二乘以五的数字很难计算,是因为他急于获得大雁、天鹅的欲望搞乱了他的计数之心。

157.文轩六题[462],无四寸之键[463],则车不行。小亡[464],则大者不成也。(《艺文类聚》七十一,《太平御览》七百七十三,《文选·七启》注)

【译文】

华美的车辆加上六匹骏马,如果没有四寸长的车辖,那么车子就无法行驶。细节失败了,那么大事就无法成功。

158.水非石之钻[465],绳非木之锯。(《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三)

【译文】

水不是石头的钻子,绳不是木头的锯子。

159.利锥不如方凿[466]。(《太平御览》七百六十三)

【译文】

锋利的锥子不如方形的凿子。

160.水试断鹄雁[467],陆试断牛马,所以观良剑也。(《艺文类聚》六十,《北堂书钞》一百二十二,《太平御览》三百四十四)

【译文】

在水中测试可以斩断天鹅和大雁,在陆上测试可以斩断牛和马,这就是用来检验良剑的方法。

161.昆吾之剑可以切玉[468]。(《列子·汤问篇》释文)

【译文】

昆吾之剑可以切割玉石。

162.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469],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470],至昆仑之山[471]。千人往,百人反[472];百人往,十人至。中国覆十万之师,解三千之围[473]。(《意林》,《太平御览》八百五)

【译文】

玉石,它的颜色不如白雪,光泽不如雨珠,莹润不如油脂,光芒不如烛火。然而要获取玉石却非常艰难,要越过许多大江大湖,才能走到玉石的产地昆仑山。一千个人去采玉,只有一百个人能够返回;一百个人去采玉,只有十个人能够到达目的地。这真好比牺牲了十万人的军队,只解救出被围的三千人。

163.吉玉,大龟[474]。(《山海经》二注)

【译文】

吉祥的玉,硕大的龟。

164.玉渊之中[475],骊龙蟠焉[476],颔下有珠也[477]。(《一切经音义》二十)

【译文】

在出产玉石的深渊之中,有骊龙盘踞在那里,它的下巴下面有宝珠。

165.程[478],中国谓之豹[479],越人谓之貘[480]。(《列子·天瑞篇》释文)

【译文】

程这种动物,中原地区的人们称之为豹,越地的人们称之为貘。

166.距虚[481],不择地而走[482]。(《穆天子传》一注)

【译文】

距虚,无论在什么样的地方都能跑得很快。

167.见骥一毛[483],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意林》)

【译文】

只看见良马的一根毛,是无法知道它的整个形状的;只看见图画上的一种颜色,是无法了解这幅图画的美好的。

168.屠者割肉,则知牛长少[484];弓人剺筋[485],则知牛长少;雕人裁骨[486],则知牛长少。各有辨焉。(《意林》,《广韵·十一模》,《太平御览》八百二十八)

【译文】

屠宰者在割牛肉的时候,就知道牛的年龄大小;做弓的人在割牛筋的时候,就知道牛的年龄大小;雕刻骨头的人在雕刻牛骨的时候,就知道牛的年龄大小。他们都有各自辨别牛的年龄的方法。

169.使牛捕鼠,不如猫狌之捷[487]。(《太平御览》九百十二)

【译文】

让牛去捕捉老鼠,不如猫和黄鼠狼敏捷。

170.大牛为犉[488],七尺;大羊为羬[489],六尺;大豕为[490],五尺。(《尔雅·释畜》注疏)

【译文】

大牛叫作犉,七尺高;大羊叫作羬,六尺高;大猪叫作,五尺高。

171.五尺大犬为犹。(《颜氏家训·书证篇》,《尔雅·释兽》释文,《文选·养生论》注)

【译文】

五尺高的大犬叫作犹。

172.羊不任驾盐车[491],椽不可为楣栋[492]。(《太平御览》九 百二)

【译文】

羊无法胜任去驾盐车,椽子不可以去做栋梁。

173.战如斗鸡,胜者先鸣[493]。(《太平御览》九百十八)

【译文】

战斗就好比斗鸡,胜利的一方先发出欢呼。

174.扬州之鸡[494],裸无毛。(《太平御览》九百十八)

【译文】

扬州那里的鸡,全身裸露而没有羽毛。

175.鸡司夜[495],狸执鼠[496],日烛人[497],此皆不令自全[498]。(《意林》)

【译文】

公鸡报晓,野猫捉老鼠,太阳照耀人间,这些能力都不用让它们去学习就自然而然会做了。

176.卵生曰琢[499],胎生曰乳。(《文选·东征赋》注)

【译文】

卵生的动物叫作啄,胎生的动物叫作乳。

177.地中有犬[500],名曰地狼;有人,名曰无伤。(《搜神记》十二,《晋书·五行志中》)

【译文】

地下生活着一种狗,名字叫作地狼;地下还生活着一种人,名字叫作无伤。

178.木之精气为必方[501]。(《艺文类聚》八十八,《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二)

【译文】

树木的精华之气叫作必方。

179.大木之奇灵者为若[502]。(《山海经》二注)

【译文】

奇异而有灵气的大树叫作若。

180.木食之人[503],多为仁者,名为若木。(《山海经》二注)

【译文】

吃树上水果的人,大多都是仁义的人,名叫若木。

181.春华秋英[504],其名曰桂[505]。(《初学记》三,《艺文类聚》八十九)

【译文】

春天开花,秋季也开花,这种花的名字叫作桂花。

182.疓[506]。(《广韵·十五海》)

【译文】

疾病。

183.《春秋》[507]:“隐公五年[508],初献六羽[509]。”《穀梁传》云[510]:“初,始也。穀梁子曰[511]:‘舞夏[512],天子八佾[513],诸公六佾[514],诸侯四佾[515]。初献六羽,始僭乐矣[516]。’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初献六羽,始厉乐矣[517]。’”(《穀梁传·隐公五年》集解)

【译文】

《春秋》记载:“鲁隐公即位的第五年,初次使用六羽舞。”《穀梁传》解释说:“初,是开始的意思。穀梁赤说:‘舞夏这种舞蹈,天子使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诸位公爵使用四十八人的六佾,诸位侯爵使用三十二人的四佾。初次使用六羽,就是开始僭越礼乐制度了。’尸子说:‘舞夏这种舞蹈,从天子到诸侯,现在都在使用八佾,说初次使用六羽,就是说那时已经开始违背礼乐制度了。’”

184.《春秋》:“桓公九年冬[518],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519]。”《穀梁传》云:“朝不言使[520],言使非正也[521]。使世子抗诸侯之礼而来朝[522],曹伯失正矣[523]。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524],以内为失正矣[525]。内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526],则是故命也[527]。尸子曰:‘夫已,多乎道[528]。’”(《穀梁传·桓公九年》集解)

【译文】

《春秋》记载:“鲁桓公即位的第九年冬天,曹伯派遣他的太子射姑来鲁国‘朝见’。”《穀梁传》解释说:“既然是诸侯之间‘朝见’,就不应该使用‘派遣’一词,孔子使用‘派遣’一词就说明曹伯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让太子使用与诸侯一样的礼节来鲁国‘朝见’,曹伯的做法不够正确。诸侯之间相见叫作‘朝见’,鲁国用接待父亲曹桓公的礼节去接待儿子射姑,这种接待礼节也是不正确的。鲁国用来接待的礼节不正确,曹伯的做法也不正确,太子射姑可以制止这些行为,那么这就符合传统的制度了。尸子说:‘制止这些行为,各方面就都符合正确的原则了。’”


十三 神明尸子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