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贵言
【题解】
贵言,重视别人的谏言。本文除了第一段阐述接受谏言的重要性之外,接着还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心(思想)的重要性,认为“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乃至整个天下的生死存亡;二是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消除祸乱于无形之中;三是强调圣人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范献子游于河[72],大夫皆在。君曰[73]:“孰知栾氏之子[74]?”大夫莫答。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75]:“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76]。”君曰:“善哉言!”明日朝[77],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曰:“以此田也,易彼言也[78],子尚丧[79],寡人犹得也[80]。”古之贵言也若此。
【译文】
范献子在黄河游览,大夫们都在旁边。范献子问:“谁知道栾氏儿子的情况?”大夫们没有人回答。船夫清涓放下船桨回答说:“您为什么要问栾氏儿子的情况呢?”范献子说:“自从我诛杀栾氏以后,栾氏家族的老人还没死,而他们的年轻人又长大了,我因此要查问一下。”清涓说:“您如果能够治理好晋国的政事,在朝廷之内能够得到大夫们的支持,在朝廷之外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戴,即使栾氏之子还活着,又能把您怎么样呢?您如果不能治理好晋国的政事,在朝廷之内不能得到大夫们的支持,在朝廷之外不能得到民众的拥戴,那么船上的人个个都会成为像栾氏之子那样的仇人。”范献子说:“说得太好了!”第二天上朝,下令赏赐船夫清涓一万亩田地,清涓辞让不受。范献子说:“用这一万亩田地,换您讲的那些话,您还有点吃亏,我还占了便宜。”古人就是如此重视良言的。
臣天下[81],一天下也。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桀、纣令天下而不行,禁焉而不止,故不得臣也。目之所美,心以为不义,弗敢视也;口之所甘,心以为不义,弗敢食也;耳之所乐,心以为不义,弗敢听也;身之所安,心以为不义,弗敢服也[82]。然则令于天下而行,禁焉而止者,心也。故曰:心者,身之君也。天子以天下受令于心[83],心不当则天下祸;诸侯以国受令于心,心不当则国亡;匹夫以身受令于心,心不当则身为戮矣[84]。
【译文】
所谓的臣服天下,就是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就是自己的命令一旦下达而整个天下人都要执行,自己的禁令一旦下达而整个天下人都要停止。夏桀、商纣颁布命令而天下没人执行,下达禁令而天下没人停止,所以他们就无法臣服天下了。眼睛认为美好的事物,而心认为这是不义的,就不敢再去看;嘴巴以为甘甜的食物,而心以为这是不义的,就不敢再去吃;耳朵以为优美的声音,而心认为这是不义的,就不敢再去听;身体感觉舒适的事物,而心认为这是不义的,就不敢再去使用。那么命令下达而天下人就能执行,禁令下达而天下人就能停止,最终的原因在于君主的心。所以说:心,是身体的主宰。天子依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治理整个天下,内心的想法不正确则祸及天下;诸侯依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去治理自己的国家,内心的想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国家灭亡;百姓依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去决定自身的行为,内心的想法不正确就会遭受杀身之祸。
祸之始也,易除;其除之不可者,避之。及其成也,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治于神者[85],其事少而功多。干霄之木[86],始若蘖足[87],易去也[88];及其成达也[89],百人用斧斤[90],弗能偾也[91]。熛火始起[92],易息也;及其焚云梦、孟诸[93],虽以天下之役,抒江汉之水[94],弗能救也。夫祸之始也,犹熛火、蘖足也,易止也;及其措于大事[95],虽孔子、墨翟之贤[96],弗能救也。屋焚而人救之,则知德之[97];年老者使涂隙戒突[98],故终身无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于囹圄[99],解于患难者,则三族德之[100];教之以仁义慈悌[101],则终身无患,而莫之德。夫祸亦有突[102],贤者行天下而务塞之[103],则天下无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故曰:圣人治于神,愚人争于明也[104]。
【译文】
祸乱刚刚开始时,容易消除;如果消除不掉,也可以躲避过去。等到大的祸乱形成时,想消除也消除不了,想躲避也躲避不开。用微妙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办事成功的人,做的事情少而收到的功效大。高耸入云的大树,刚出生的时候小得像刚萌芽的根,很容易就清除掉了;等到它长成大树,上百人用斧头砍伐,也无法砍倒。火灾刚刚发生时,容易扑灭;等到烧遍云梦、孟诸大泽时,即使发动全天下的人力,引来长江、汉水的水,也无法扑救。祸乱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好像小火苗、小萌芽一样,容易消除;等到形成了大祸,即使孔子、墨子这样的贤人,也无法挽救了。房子失火而别人帮助救火,房主就知道感谢这些救火的人;如果有老人事先让房主堵塞灶台裂缝、防止烟囱冒火,因而终身没有发生火灾,房主却不知道感谢这位老人。身陷牢狱,有人把他解救出来,那么他的全家都知道感谢这位解救者;如果有人用仁义慈悌的美德去教导他,使他终生没有牢狱之灾,他却不知道感谢这位教导者。祸乱的发生也有自己的原因,贤者巡行天下以努力消除引起祸乱的原因,那么天下就没有战争灾难,却没有人知道感激这些贤者。所以说:圣人用微妙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把事情办理成功了,而愚人在非常明确的事情上却还争执不休。
天地之道,莫见其所以长物而物长[105],莫见其所以亡物而物亡。圣人之道亦然[106]:其兴福也,人莫之见而福兴矣;其除祸也,人莫之知而祸除矣,故曰“神人”[107]。益天下以财为仁[108],劳天下以力为义[109],分天下以生为神[110]。修先王之术[111],除祸难之本,使天下丈夫耕而食[112],妇人织而衣,皆得戴其首[113],父子相保[114]。此其分万物以生,益天下以财,不可胜计也。神也者[115],万物之始,万事之纪也。
【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就是没有人觉察它是如何让万物生长的而万物自然生长出来了,没有人察觉它是如何使万物死亡的而万物自然死亡了。圣人的处事原则也是这样:他们造福于人类,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造福的而福祉自然出现了;他们清除祸乱,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清除的而祸乱自然被清除了,所以称他们为“神人”。为天下增益财富叫作“仁”,为天下操劳出力叫作“义”,给予天下万物以生命叫作“神”。神人修习先王的治国方法,清除灾难的根源,使天下的男子能够耕作而有粮食吃,使妇女能够织布而有衣服穿,人们都能够保有自己的生命,让父子团聚。这些神人给予万物以生命,增益天下的财富,其功德大得无法计算。这些思想境界最高的神人,就是万物的创始者,是万事纲纪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