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明堂
【题解】
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除了在此举行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之外,君主还在这里举行选拔贤士的活动。本文的重点谈贤士对治国安民的重要性。作者首先鼓励贤士要努力进取,占据高位,因为只有掌握政权,才有可能施恩惠于万民;接着又提醒君主要主动、诚恳地去礼贤下士,因为只有得到贤士的辅佐,君主才能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夫高显尊贵,利天下之径也[126],非仁者之所以轻也。何以知其然耶?日之能烛远[127],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舜之方陶也[128],不能利其巷下[129];南面而君天下[130],蛮夷戎狄皆被其福[131]。目在足下,则不可以视矣。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地广大,然后能载任群体[132]。其本不美[133],则其枝叶茎心不得美矣[134]。此古今之大径也[135]。是故圣王谨修其身以君天下,则天道至焉[136],地道稽焉[137],万物度焉[138]。
【译文】
获取高贵显赫的地位,是施恩利于天下的途径,仁义之人不应该对此有所轻视。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太阳之所以能够普照大地,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很高;假如太阳处于井里,那么它连十步远也照不到。当舜正在做陶工的时候,不能施恩利于自己的邻里;一旦面向南方君临天下,就连蛮夷戎狄这些少数民族都能够得到他的福泽。眼睛如果长在脚下,就无法看到东西了。上天高远明亮,然后才能够普照万物;大地宽广博大,然后才能够承载众物。树木的主干不美好,那么它的枝叶、茎条、花朵也一定无法美好。占有高贵显赫的地位是自古至今治理天下的重要途径。因此圣王谨慎地修养自身以君临天下,那么就能够掌握上天的规律,观察大地的情况,明白万物的生存法则了。
古者明王之求贤也,不避远近[139],不论贵贱,卑爵以下贤[140],轻身以先士[141]。故尧从舜于畎亩之中[142],北面而见之,不争礼貌,此先王之所以能正天地、利万物之故也。今诸侯之君,广其土地之富,而奋其兵革之强以骄士[143];士亦务其德行,美其道术以轻上[144],此仁者之所非也。曾子曰:“取人者必畏[145],与人者必骄[146]。”今说者怀畏[147],而听者怀骄[148],以此行义,不亦难乎?非求贤务士,而能致大名于天下者,未之尝闻也。
【译文】
古代的圣明君主为了寻求贤士,不考虑道路的远近,也不考虑对方地位的贵贱,看轻爵位而礼贤下士,看轻自身而以贤士为先。因此尧在田野之中寻访到舜,就面朝北而拜访他,不计较礼节,这就是先王能够使天地正常运行、施恩惠于万物的缘故。如今的那些诸侯国君,尽力扩张自己的土地,展示自己兵力的强大,对贤士傲慢无礼;士人则努力修身养性,完善自己的品德学问以轻视这些君主,这些行为是仁爱之人所反对的。曾子说:“接受对方的恩赐必然会畏惧对方,施舍给对方恩惠就会傲视对方。”如今那些游说君主的士人怀着畏惧心理,而听取意见的君主则怀着傲慢心理,如此而想推行正义的事业,不是也很困难吗?不去求贤纳士,而能够使自己名扬天下的事,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夫士不可妄致也[149]。覆巢破卵[150],则凤皇不至焉;刳胎焚夭[151],则麒麟不往焉[152];竭泽漉鱼[153],则神龙不下焉。夫禽兽之愚,而不可妄致也,而况于火食之民乎[154]?是故曰: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听言,耳目不瞿[155],视听不深,则善言不往焉。孔子曰:“大哉河海乎,下之也[156]!”夫河下天下之川故广[157],人下天下之士故大[158]。故曰:下士者得贤,下敌者得友[159],下众者得誉。故度于往古[160],观于先王,非求贤务士而能立功于天下、成名于后世者,未之尝有也。夫求士,不遵其道而能致士者[161],未之尝见也。然则先王之道可知已[162],务行之而已矣。
【译文】
贤士是无法随便就能够招来的。打翻鸟巢,击破鸟卵,那么凤凰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剖杀兽胎,焚烧群兽,那么麒麟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淘干河水,竭泽而渔,那么神龙就不会再到这里来了。禽兽如此愚昧无知,尚且无法随便招来,更何况具有聪明才智的人呢?所以说,对待贤士不够尊敬,任用贤士却不信任,那么贤士就不会再来了;君主听贤士谈话的态度不够敬畏,精神不够深入专注,那么金玉良言就不会再讲给他听了。孔子说:“黄河、大海真是阔大啊,原因就是它们能够处于百川之下。”黄河能够处于天下的百川之下,因此才能变得阔大;君主能够在贤士面前表示谦卑,因此才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所以说:对士人表示谦卑才能得到贤人,对敌人表示谦卑就能化敌为友,对民众表示谦卑才能赢得美好的名声。所以揣摩古代的经验,观察先王的行事,不去访求贤良而能够建功立业、流芳百世的事情,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访求贤良,不遵守谦卑真诚的原则而能够招致贤士的事情,也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先王的求士原则是可以知道的,关键是自己要努力遵照这些原则去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