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道第十二

字数:1140

【题解】

前道,从前已经存在的大道,也即已有的治国原则。本篇所主张的治国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第一,要重用圣贤。圣贤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百姓,如果君主能够重用圣贤,就是国家的最大幸运。第二,君主治国,要懂得天时、地利、人和,千万不可抱着侥幸的心态去随心所欲。第三,强调正名。名正则治国顺利,名不正就会引起天下大乱。第四,作者反复强调,一切都要按照大道行事,如果能够遵循大道,那么就会治军则军强,治国则国昌。

圣[人]举事也[533],阖于天地[534],顺于民,羊于鬼神[535],使民同利,万夫赖之,所胃义也。身载于前[536],主上用之,长利国家社稷,世利万夫百生[537]。天下名轩执□士[538],于是虚[539]。

【译文】

圣人在做事的时候,遵循自然规律,顺从百姓心愿,符合鬼神心意,使民众都能够获取利益,万民都要依赖他们,这就是所谓的符合了道义。要把圣贤放置在前面,如果圣贤得到了君主的重用,他们就会永远有利于国家社稷,世世代代有益于千千万万的百姓。国家应该派出宽敞华美的车辆去邀请这些大名士,要把天下名士搜罗一空。

壹言而利之者[540],士也;壹言而利国者,国士也。是故君子卑身以从道[541],知以辩之[542],强以行之[543],责道以并世[544],柔身以寺之时[545]。王公若知之[546],国家之幸也。

【译文】

一句话就能够使百姓获利的人,这叫作贤士;一句话就能够使整个国家获利的人,这叫作国士。因此那些君子、贤人都是自身谦卑以遵从大道,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去认识大道,并努力地按照大道去行事,他们寻求大道并把它推向整个社会,自己则与世俯仰以等待时机的到来。王公大人如果能够了解、重用他们,那就是国家的大幸。

国大人众,强国也。□身载于后[547],□□□□□□□□ □□□□□□□□□□而不□□□□□□□幸也[548]。故王者,不以幸治国[549]。治国,固有前道[550],上知天时,下知地利,中知人事。善阴阳[551],□□□□□□□□□□□□□□□□ □□□□□[552],[名]正者治,名奇者乱[553];正名不奇,奇名不立[554]。正道不台[555],可后可始[556]。乃可小夫[557],乃可国家;小夫得之以成,国家得之以宁。小国得之,以守其野[558];大国[得之,以]并兼天下[559]。

【译文】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是强大的国家。但如果把圣贤置于脑后,□ □□□□□□□□□□□□□□□□而不□□□□□□□幸也。作为君主,不能带着侥幸的心理去治理国家。治理一个国家,本来就有既定的法则,这就是上要懂得天时,下要了解地利,中间还要明白人事。要精通阴阳之道,□□□□□□□□□□□□□□□□□□□□□,名分确定了国家就会安定,名分不正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名分确定了办事就会顺利,名分不正办事就无法成功。遵循正道就不会失败,无论是后行动还是先行动都会顺利如意。正道不仅适合于百姓的个人生活,也适合于治理整个国家;百姓掌握了正道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国家掌握了正道就能够太平安宁。小国掌握了正道,可以守护自己的疆土;大国掌握了正道,就可以统一整个天下。

道有原而无端[560],用者实[561],弗用者雚[562]。合之而涅于美[563],循之而有常[564]。古之贤者,道是之行[565]。知此道,地且天[566],鬼且人。以居军[强][567],以居国其国昌。古之贤者,道是之行。

【译文】

大道具有自己的本原,而人们却无法找到它的端绪,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感到它的实际存在,不使用它的时候似乎是空无一物。符合大道的事物都会变得美好,遵循大道就能够找到办事的常规。古代的圣贤,办事只知道遵循着大道。懂得了大道,天地就会完美地配合,人们与鬼神也能和睦相处。用大道去治理军队,军队就会变得强大;用大道去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变得昌盛。古代的贤圣,只知道遵循着大道行事。


本伐第十一行守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