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争第六
【题解】
姓争,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姓,姓氏。这里指氏族部落。本篇通过高阳与力黑的对话,阐述了解决氏族部落之间相互争斗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在平息争斗的时候,要恩德与刑罚两手并用,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成功。本篇提出的“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成为后人的口头禅。在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上,作者提出了“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几;天道环周,于人反为之客”,认为只要能够恩威并用,把握时机,人们就可以在天道面前反客为主。在先秦时期,这一观点无疑新人耳目。
高阳问力黑曰[312]:“天地[已]成[313],黔首乃生[314]。莫循天德[315],谋相复顷[316],吾甚患之[317],为之若何?”力黑对曰:“勿忧勿患,天制固然[318]。天地已定,规侥毕挣[319]。作争者凶[320],不争亦毋以成功[321]。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322]。天地已成,黔首乃生;胜生已定[323],敌者生争[324],不谌不定[325]。凡谌之极[326],在刑与德。
【译文】
高阳问力黑说:“天地已经形成,于是人类就开始出现了。然而却没有人能够遵循上天的美德,总在谋划着相互倾轧,我对此十分担忧,该怎么办呢?”力黑回答说:“不需发愁,也不必担心,天道具有自己不变的原则。天地的格局确定下来之后,各种生灵都在纷纷争斗。首先挑起争斗的人就会遇到凶险,然而一味不去争斗的人也无法成功。顺应天道行事的人就会繁荣昌盛,违逆天道的人就会失败衰亡。不去违逆天道,就不会失去自己已经占有的东西。天地已经形成,于是人类就开始出现了;氏族部落已经形成,于是敌对的部落之间也就开始出现争斗了,不去惩罚这些争斗的人而天下就不会安定。惩罚的原则,就是同时使用刑罚和恩德两手。
“刑德皇皇[327],日月相望[328],以明其当[329]。望失其当[330],环视其央[331]。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天刑[332],非德必顷[333]。刑德相养[334],逆顺若成[335]。刑晦而德明[336],刑阴而德阳[337],刑微而德章[338]。其明者以为法[339],而微道是行[340]。
【译文】
“要光明正大地去使用刑罚与恩惠两种方法,就好像天上的日月交替运行一样,要让天下的人们都知道我们的刑罚与恩惠使用得恰如其分。如果这两种方法配合得不恰当,那么环视四周就全是灾殃。上天的恩德是那样的光明美好,但是没有刑罚的配合也无法实行;上天的刑罚是那样的威严肃穆,但是没有恩德的配合也必然会失败。刑罚与恩德要相辅相成,那么无论是背逆天道还是顺应天道的事情就都能够处理成功。刑罚属于晦暗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光明一类的事情;刑罚属于阴气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阳气一类的事情;刑罚属于微暗一类的事情,而恩德属于彰显一类的事情。要把自然、社会规律作为法则,要遵循自然、社会规律做事。
“明明至微[341],时反以为几[342];天道环[周][343],于人反为之客[344]。争作得时[345],天地与之[346]。争不衰[347],时静不静[348],国家不定;可作不作[349],天稽环周[350],人反为之[客][351]。静作得时,天地与之;静作失时,天地夺之[352]。
【译文】
“明白如何去使用恩德与刑罚,就能够把握天时运行的规律以抓住自己行动的契机;在天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中,天道在人们的面前反而会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应该安静的时候就安静,应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天地都会帮助他。如果一味地与人争斗,应该安静的时候而不安静下来,国家就无法太平安定;应该行动的时候而不去行动,那么在天道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人们就会重新处于被动地位。动静合乎时宜,就会得到天地的帮助;动静不合时宜,就会被天地所抛弃。
“夫天地之道,寒涅燥湿[353],不能并立;刚柔阴阳,固不两行[354]。两相养[355],时相成。居则有法[356],动作循名[357],其事若易成[358]。若夫人事则无常[359],过极失当[360],变故易常[361],德则无有,昔刑不当[362]。居则无法,动作爽名[363],是以僇受其刑[364]。”
【译文】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寒冷与暑热、干燥与潮湿,是不能够同时并立的;而刚强与柔弱、阴与阳,也是不能够同时并行的。它们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帮助,那么就能够时时刻刻做到相辅相成。安静无事的时候遵循应有的法则,有所行动的时候遵守自己的名分,事情就容易成功。至于那些做事不守常规的人,超越了原则而举措失当,擅自改变成法、常规,那么就是缺乏美德,使用刑罚的时候也就不会恰当。安静无事的时候不遵循应有的法则,有所行动的时候也不遵守自己的名分,因此就会非常耻辱地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