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反思:“一胎化”是一次民族自残¹³
¹³本节为第二版新加内容。
在“一胎化”政策推出不久,即有学者对这一政策的必要性提出过质疑,并以实际的例证说明即使允许二胎也不会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引起政府的兴趣。当时住房难和就业难等问题的存在,似乎为“一胎化”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来,第二代领导人对人口的急刹车式控制,如果能以二胎为限,还不至于有严重后遗症,但“一胎化”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和家庭的结构与价值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子女养育成本的增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很难提高,这已经被发达经济体广泛证实。中国也必将面临保持人口稳定的巨大挑战。人口众多,在很多人眼中是负担,但如果社会经济有较好的发展和服务配套,人口素质提升,则人口就成了社会发展最大的资源优势。而且把眼光放到全世界,中华民族并不一定都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的对外迁移不仅是时代的潮流,也是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和平拓展。而这种拓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不¹⁴是武器,也不是财富,而是人口的规模。
从今日中国的发展现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所仰仗的正是庞大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这是毛泽东早期留下的最重要一笔财富,虽然他老人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笔财富的重要性。
笔者在城市规划和咨询行业常接待一些中国来的考察团,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新加坡成功的最核心要素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最核心的原因不是李光耀和他建立的廉洁公务员体系,而是有赖于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那些伟大的华人母亲们,她们的高生育率奠定了新加坡人口的结构,才有了后来的发展。当时南洋华人家庭生育多子女非常普遍,我的朋友同事中,兄弟姐妹超过十个的就有四个家庭。但李光耀后来推行"家庭计划”,鼓励只生两个,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单身、晚婚、晚育等情况的严重性,已经威胁到新加坡人口的结构。中国未来的人口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新加坡好歹还可以通过从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吸引华人移民来维持种族比例的稳定和国家人口规模的缓慢增长,而这条路对中国则行不通。即使有选择地吸收外来移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¹⁴中国从政府到一些愤青,似乎对出国的人有种天生的情感抵制,以为岀国就是叛国。政府在政策上也有此类表现,比如2004年前,公安部要求所有出国的都要同时吊销户口,回国后才能再恢复,结果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因出国时是集体户口而归国不成,清华大学就有一万多毕业生出国被吊销户口,回国落户变成所有人的头痛问题,笔者就是直接受害者。政府和愤青们都缺乏思想的战略高度:中华民族应该走出去,到全世界去生根发芽,澳大利亚、加拿大那些广阔的土地本来就不是欧洲白人的,中国人一样有权力获取。国家应该对国民出国定居(除公务员和一些特殊人物)和回国省亲创业给予多方面方便,不要小肚鸡肠地对待这些新时代的海外拓荒者,他们自掏腰包和承担风险在帮助中华民族开拓生存空间,传播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无论对整个民族还是中国本土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至于他们的智慧为他国服务,这首先是他们海外立足和被人尊重的本钱。再者,中国政府只要有好的政策,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还在乎几位国人的出走?没有选贤任能的体制,好的人才在国内也是浪费。我1995年考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务员落榜(您懂得)而无奈出国,就是个黑色案例。落叶归根已经是个不值得提倡的落后概念!国家媒体也要少报道海外华人如何"反馈祖国”,这只会增加当地华人与各国政府及土著的不信任,对海外华人的生活生存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只要适当支持各地的中华文化传承就足够了。文化的纽带中性而强大。105第106页共551页第二章息士生育与风民
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带来的伤害,远不止人口结构的问题。
计划生育在优待少数民族情况下,对汉族采取地区无差别对待,其负面影响在内陆地区不明显,但在边远省区则带来严重后果。毛泽东时期通过创办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边疆开荒等,竭尽所能为新躯、黑龙江、内蒙、青海、西藏增加汉族人口,对促进边疆省份的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基础;但计划生育的无差别对待,对毛泽东一代好不容易取得的戍边成就进行了釜底抽薪式摧残,笔者在1990年代在国内读书时曾和朋友们“胡扯”自己的幻想:国家打击“超生游击队”,对农民超生罚得倾家荡产,对公职人员采取撤职等处罚,如果能借机将这些超生的家庭全部迁往新昶,国家资助他们在当地生根垦荒,可以极大幅度地增加边疆汉族人口,是将“超生游击队”转化为国家边疆发展和稳定的原动力。但笔者人轻言微,就连一些体制内学者对“一胎化”的合理质疑都引不起重视,还会有人理会一个学生的胡言乱语?
随着当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养育成本提高,和享乐主义的蔓延,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挑战(甚至海外炎黄子孙人口面临同样的挑战)。为此,我建议以下几点:
(一)在生育观念上再次回归传统。
(二)国家在政策上应该给予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更多的照顾。
(三)对于边远省份多子女家庭给予经济支持。对于内地夫妇移居边阙将给予生育和子女抚养上的支持。
(四)国家将幼教纳入到公办教育体系。
(五)针对一些文化、政治上不太激进的国家女高才生提供奖学金,比如东欧地区(被西方欺骗过的东欧国家民众,会对社会主义有较高接受度;该地区人口整体素质高,女性多)、东南亚等,以及海外华人,吸纳进入中国高校读本科,如果她们和中国男性结婚并生育后代,国家将在绿卡和公民身份方面开绿色通道。政策上不鼓励外国外族男性(外籍华人例外)和中国女性结婚。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男女比例失衡,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六)单身大龄(30岁以上)女性生育权应得到尊重,她们有权在不结婚的情况下生育后代并登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