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农”改革不能都走大农场化
(本节为第二版新加内容。)
最近几年,关于农村和农业改革出现过不少响亮的口号。一是城市化,这个不谈了,因为没有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根本就是制造城市大难题,是不切实际的。另一个就是农村土地的货币化和资本化。后者似乎越来越多地进行试点和应用。
看待三农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还有个更加重要的要素始终没有引起重视,就是由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所承载的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传统文化在今匸I的大都会和小县城都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这些丰富多姿的传统文化,很多并没有通过文字做丰富的呈现(也不可能完整呈现),在城市人看来,甚至将其视之为落后的东西。但这些却构成了屮国人几千年来最具有特色的地域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伦理观念,在这些乡土文化中得到了更原始的传承。
笔者在研识《金瓶梅》¹时,感觉里面的用词、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几百年来,中国人就是这麽生活的。而这些内容对于今日的城市人来说,则显得那麽陌生和遥远。
¹《金瓶梅》作为世情长篇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奇峰。毛泽东对《金瓶梅》有深度的认识和理解,他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笔者对《金瓶梅》从早期的没感觉,到后来的被吸引,其中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现和历史场景感起到一定作用,让笔者看到了草根阶层的丰富生活面貌,这是历史书籍里看不到的。可见,民俗文化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
三农问题非常复杂,在处理时要格外谨慎,本处难以对这个庞大的课题做深度分析,但有几点是基本原则性的思路:
(一)城市化必须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科学引导,而不是拔苗助长。农村青年移居城市是大势所趋。政府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创造农村留人条件方面做些工作。
(二)一个地区的农业用地的改革探索,本着积极进取和谨慎保守相结合,不可一刀切。中国这个大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刀切式强制改革都必然副作用严重。
(三)“三农”不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政府必须尽到基本的公共责任,修好路,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和幼教,环境保护及垃圾处理,做好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与完善。不论乡村未来是什么,这些工作永远是必须的。
(四)做好地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掘。比如,我老家山东曲县乡村几十年前曾普遍使用的农具、纺织、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等,都在快速消失中,当代人已经搞不清楚他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这些都是亟待发掘保护的乡土文化财富。笔者所在的山东曹县孙老家镇老家,父母往生后,收拾出很多他们用过的织布缝衣等做家务活的用具,就萌生在老家建一座民俗博物馆的念头,把老一代的生活方式展示出来。但精力和经济实力限制还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五)共产党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已经培育了一批庞大的“共产党反动派”,或者极右翼共产党干部和知识分子精英,“低端人口”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极右思想下的词汇,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国首善之区的北京政府官员口中,可见中国政治道德已经堕落到何等地步。农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应该获得社会的尊重,这是共产党必须重视的意识形态建设内容。让农民不以移居城市作为成功的标志,农村一样是广阔天地和高质量居住地。尤其是那些与农民打交道的政府部门公务员,要做好素质教育。他们中素养低劣、趾高气扬的小市民太多了。
(六)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在“特色”,不太可能成为普适性的方向。传统自然村的保护、发展、合并(如新农村)、搬迁等,要慎之又慎。需要对此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参拜毛主席纪念堂川流不息的人河,比任何官方文件和学术报告更准确地反映出人民对伟人的评价。(图,先父先慈于2000年)
一九五八年九月的『八大』主席台上。他们中谁是刽子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