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分子的改造

字数:1763

知识分子无疑令毛失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改造知识分子、教育青年人的重要尝试。中国知识文人轻视劳动,远离民众生活的恶习是颇有历史的;毛泽东试图让他们放下高贵的腰板到生产第一线接受锻炼。今天肴来,这种改造知识分子的方法实在有些粗糙。学外语的没必要在农村生活五年,学物理的不必要知道如何种田。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包含的积极内容。

中国知识分子脱离实际、远离民众的毛病至今并没有完全扭转。“六•四”前,如果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能深入基层了解一下工人农民的想法,他们就能知道他们理想中的民主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很遗憾,如果某教授到基层去一定是指导工作,而非学习。看一下过去二十年中国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媒体的媚俗化、社会学家政治家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漠视和无知,也可看出毛泽东改造知识分子的合理动机。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者们多了解社会尤其必要,否则必将对国家祸患无穷;因他们中不少人将对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笔者自大学一年级起,即对政治等国家发展事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利用节假日自觉进行多层面的社会考察,并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广泛的专业领域充钗自己,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分析能力。在多个理工科、社科、文学等领域都有了一定知识积累,为更好适应社会和认识社会提供了知识储备。然而,社会科学方面的学子们,又有几人能主动自觉地做到这一点?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及毛泽东教育思想值得教育界深入地研究和借鉴。这种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思路,可以进一步完善,但不应该简单否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大国来说,没有对社会的深刻研究和生活体会,要正确地把握中国的国情是不可能的,也自然影响到国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四九年后,中国教育体系受两千年来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知识传授、重书本知识、重师道尊严;而受苏联模式和国家工业化意识的影响,教育结构上存在着重理工,轻文科的倾向。学制长、课业重的现象已相当严重。对于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第一批判者就是毛泽东。在1964年的春节座谈会上,他尖锐指出:“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办法”、“还是考八股文章的办法”、“这种做法摧残青年、摧残人才,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毛泽东对传统教育体系所进行的多次“革命”,有许多左的错误和有违教育规律的简单做法,但其中包涵的带有革命性的精髓是不应被简单抛弃的,值得中国教育界认真地总结和继承。

实际上,只要看一眼现在小学生背上那沉重的书包即可发现,今天的教育现实已远比毛泽东所声讨的五六十年代教育状况严峻残酷得多;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现今应试教育体系的巨大危害,并重新评估“文革”期间基础教育的闪光点。

作者读小学时正直“文革”后半期(1972年),学校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集体义务劳动一天,放学后按要求拣粪、割草、采集中药材。这些劳动并没影响基础课的学习,却对学生的质量进行了塑造。中国某著名演员形象地称:“‘文革’让我们少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而今天的学生除了考试,再无其它。甚至连青少年时期应该具备的一份基于爱国主义的理想和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也在家庭、社会及教育失败的影响下而越来越庸俗化;孩子们的那份纯真已受到社会大环境的污染而没有得到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效呵护。

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尤其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内的不良气氛,似乎在提舰着人们,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和完善还有太长的路要走;而毛泽东不过是在用教鞭敲打读书人的脑袋时,用力稍微大了些,且敲了一些不该敲的人。但不能因为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改造中的偏差,就否定知识分子身上固有的毛病,和知识分子自身改造的必要性。

毛泽东去矣,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和完善步伐不应该停止。当然,今天任何试图用政治的手段促成这种改造都是荒唐的,中共中央高层也没有这样的道德力量来推动知识分子的改造,那么,就只好有赖于知识分子的自觉了。

(随想:自中苏关系恶化后,核战争和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在毛泽东头脑中一直盘旋。“保存骨干力量”是否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机中扮演一定角色?很显然,如果中国的知识阶层全集中在城市,一旦受到核武器攻击,中国最后生存下来的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山区农民,那么能领导和组织起这些农民的力量就不存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能是一种人才上的“三线”战略。当然,笔者的这一随想没有直接证据,毛泽东也不可能将他全部的思路表达出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仅是部分动机,也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和一切剎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继续。


一、知识分子的特点和反右三、再探“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