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革”十年中国人在干什么?
要以该书有限的篇幅罗列这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还要专节谈论此事,只是希望强调:我们对“文革”十年的“一刀切”看法,存在对事实的严重扭曲。
提起这十年,在今人头脑里的印象不外乎:从不停息的阶级斗争,没完没了的忆苦思甜,老干部和不少知识分子被批斗,人与人信任关系的破坏,文物被毁……,总而言之,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没人正经搞经济,没人搞科研,没人好好办教育,中国的发展乏善可陈。事实到底是这样的吗?或者说,这十年中国人到底在干什么?
由本书来特别谈论这个不得不谈的话题多少有点可悲,因为过去这段历史离我们今天太近,清楚了解这段历史并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不少才到中年。然而,又有谁去认真恢复它的本来面貌呢?不谈历史研究,也可不论对毛个人的评价,但如果不能对这段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形态有个正确评判,后人将面对良心上的谴责,因为我们完全抹杀了这十年当中我们的先辈、兄姐为祖国富强所做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有关中国在这十年之中的经济、文教、卫生、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在前面一些章节中已有提及,在此不再重复。就“文革”对中国正常发展的巨大破坏来看,1966年后半年至1968年上半年的一年多的时间内,非常严重;各种后来倍受指责的荒唐事,也主要发生在这段时间。即使从经济发展数据上怃的应侧也可看出这两年经济各方面的急剧下滑。
但是,自1968年,“文革”一些极大破坏正常经济和社会安定的激烈行为受到制约,经济发展也很快有了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文革”期间的阶级斗争教育,虽然有一些负面作用,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更大程度也发挥了统一人民思想,激励作社会主义新人的积极性,并直接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请看以下“文革”期间两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五”期间(1966年至1970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95%,工业年增长11.7%,农业为3.9%。
“四五”期间(1970年至1975年):基本任务是:狠抓备战,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色、各自为战、大力协调的经济协作区(作者按:出于备战考虑。原子弹摧毁一个地区后,其它地区工业生产不会因产业门类配套问题而停顿),初步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于1969年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使得这五年中国拿出大量的资源进行备战,虽然影响了其它门类的发展,但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成。这五年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7.76%,工业为9.196,农业为4.0%。
这两个“五年计刺”期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或接近“五五”(7.64%)和“七五”(7.9%)期间。从“三五”执行情况来看,虽然其中有两年受到“文革”初期政治运动的巨大干拟,但后来的恢复速度也异常的快,整个五年计划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相当高(中国规模庞大的社队企业和第一章所谈的“人本经济”创造财富,根本不可能在统计资料上反映出来,因此,“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据只会被低估,而不会被高估)。国民生产总值在这十年翻了一番。
不是说“文革”期间大家都在搞运动吗,怎么会有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否搞错了?如果说有错的话,那是当今人们对这十年期间大多数人民敬业精神的完全忽略。请看一下1969年9月,首钢向武钢、包钢、太钢、重钢提出的开展革命竞我的建议,竞赛倡议主要有: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大批判,促进“斗、批、改”各项任务的完成;二、所有干部都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做到定工、定时、定量、定质;三、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单位情况,把一切机器都转动起来,把所有矿山都开起来,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力求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四、逐步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劳动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保证一切设备不受损失,按照不同的条件和各厂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料、电力和原材料;五、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创造优异的成绩,为祖国争光。
以上竞赛倡议中,除第一条有明显的“文革”色彩,后面的具体行动方面和改革开放后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当时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和中国产业工人的高度主人翁精神。今天人们对“文革”期间各项事业的发展视而不见,是对客观历史的无知和对中国亿万人民无私奉献的根本否认。
下面再列举一下“文革”时期,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具体事例,当然,在这里要列举所有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1966年10月,第一次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成功实验。
1966年10月17日,第一座合成苯车间在上海建成。
1966年12月,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种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这是生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但因是集体成果而无法获得诺贝尔奖。
1967年1月,中科院完全利用国产组件,研制成功最新型半导体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
1967年5月,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1月,第一艘万吨轮“东风”轮建成,采用国产8820马力增压发动机。
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69年7月,“红旗渠”建成。
1969年,国家决定加速“二汽”建设。
1969年9月,第一台世界水平的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研制成功。
1969年9月,第一台矿用重型32吨载重汽车制造成功。
1969年12月,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投入运营。
1970年4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同年“运十”飞机立项。¹
¹据一些资料显示:运十因是“四人帮”支持搞的,后来_个大人物竟然将其污蔑为“王洪文那小子在上海搞了一个波音七〇八”,有些领导人提不起发展的兴趣。而民航局、航空部等着发财的高层则以“专业”眼光拒绝使用国产飞机,财政部拒绝给予三千万元拨款等于宣判了运十的死刑。首贪为八十年代收取麦道公司两千万美元贿赂的民航局长沈图,被捕后扬言要揭发有关人员而被邓小平所放,移民加拿大延续着富足而肮脏的人生,后来回国养老,居然没人再追究,好像从没发生过,得以颐养天年,死于北京(真是奇葩政治时代)。邓小平以此案终结毛泽东的廉政时代,开启中国高官贪污卖国大门。运十于1980年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继美、苏、欧之后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百吨级大型干线飞机研发能力的国家,研制费用仅六亿元,略高于当时一架波音747的价钱。如果继续进行十多年的货运飞行测试和完善,继波音和空中巴士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飞机制造公司己经在中国崛起。可以说,运十的夭折是美国公司和中国汉奸联手的结果。1985年麦道对《时代》周刊表示:"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和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后来组装量D-90,国家付出40架的技术转让费,结果只生产了两架,航空公司拒绝采用;这是波音和中国航空公司高层再次联手的结果。后来和空中巴士100座飞机合作计划,中国民航的官员宣称不需要100座客机,可联合研制告吹后中国某航空公司立即订购空中巴士100座级的A318。过去三十年,民航系统一再误导否定国产飞机计划,肥了不少贪官,但断送了整个民族的利益。中国民航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大、最成功的颠覆组织。念及运十和民用航空工业过去20年的坎坷命运,令人叹息,更加怀念毛泽东时代那为官清廉、人人讲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如果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世,以他老人家的脾气,非把运十搞好不可;周总理一定会亲自搭乘运十出国访问,这一直是他的心愿。自私的官员和短见的高层断送了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契机=运十项目下马导致研制队伍的培养学费付之东流,30年后国家上马AW21和CA919,虽然整个工业基础已经大为改善,国际合作更加便利,但运十所要经历的每一步,AFU21和CA919—步都不能少,只是白白浪费了30年时间。只要看一下外国对中国技术封锁最彻底的航天和军用飞机领域在过去30年的成就及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就更能体会第二代中央的短见对民用飞机工业所造成的破坏。
1970年,开发辽河油田。
1970年5月,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大型水利工程竣工。标志着规模浩大的淮河治理工程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1970年6月,治理大清河工程提前完成。
1970年7月,成昆铁路建成。
1970年12月,中国最大的金雅城钼业生产基地建成。
1970年12月,开始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1971年1月,改造都江堰工程完工。
1971年6月,第一艘两万吨的“长风”号货轮下水。
1972年1月,6000马力液压传动内燃机车制成。
1972年8月,武钢1米7轧机引进。
1972年10月,902公里的湘黔铁路建成,沟通西南三省和京广铁路大动脉的联系。
1973年及以后两年,和日、美公司签订13套大化肥项目,彻底改变中国农业用肥的结构,为未来农业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1974年5月,大港油田建成。
1974年6月,长城203台式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9月,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制成。
1975年2月,石景山发电厂高井电站应用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热电机组获得成功。
1975年12月,800公里的焦枝铁路建成。
1976年1月,中国第一台原子钟研制成功。
1976年I月,秦皇岛7万吨货轮码头建成。
1976年2月,第一台激光手术刀研制成功。
1976年4凡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京沪杭通讯干线同轴电缆建成。
1976年5月,海上石油平台“渤海一号”诞生。
1976年5月,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建成。
1976年6月,大连新港建成。
1976年8月,中国第一艘5万吨级油轮下水。
简单罗列以上事例,至少已经证明:所谓“文革”十年没人搞生产和科研的论调是多么的不堪一辩。仅1%6年至1973年底建成的大中型水电站就有20多座,小水电5万座3这10年共建成8大铁路干线,化肥施用量增长3.1倍,用电VI:增长4.7倍,杂交水稻开始推广,建成多个大型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完整工业体系建成。仅军工系统中的飞机项目就有歼6甲、歼7.1,2、歼8.1,歼12歼教6轰教6«水蹦S轰6丁、强5乙,K,1L运7,8,10,11、直6、直701、延安2(直)、靶6、长虹1号等20多项(如此密集的新机型研制和改进,在世界航空工业史上是罕见的,考虑中国当时的基础,尤其不可思议),以及新型常规潜艇和战略核潜艇、洲际导弹、巨浪1潜射导弹、一箭多星、回收式卫星、多种战术导弹、新型驱逐舰等也在这十年内完成或启动研发。后来批判“十年动乱”时,犯了“把澡盆里的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严重错误。除了“文革”刚开始的一年多,后来八年的经济发展和科研,都取到巨大成就。后来的几年里,学校教育工作也发展很快。而中小城市受到“文革”运动的冲击更是微乎其微。在“文革”冤枉少数人时,却使全国大多数人的思想得到革命化教育改造,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劳动热情,使得“废寝忘食”地忘我工作,已不是什么典型。
这段时期,内陆三线企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缩小了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而全民备战期间修建的,遍布各中心城市的地下防空洞,能够容纳大中城市总人口的60%,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防工事。仅北京就有一个至今对外保密的地下城市,而哈尔滨在八十年代中期将位于市中心的地下防空洞改造成地下商业街,进入这个三层的地下社区,即可一窥中国民防设施建设的成就。这些防空洞虽然没立即排上用场,但确保了中国是世界所有大国中抗核打击能力最强的国家。当美国总统在核战争中登上滞空时间最多二十几个小时“空军一号”时,中国的军事指挥系统和人民,已经转移到更安全的庞大地下城市里,确保了以后的中国具有最强的生存能力。很显然,这是一笔可用上百年的财富。
当城市知识分子批判毛泽东的“文革”错误时,在广大农民中很难找到知音。实际上,“文革”十年,是中国基层教育事业爆炸式发展的十年,也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时期,也是县及公社卫生院大发展的时期,县及社队工厂也在这期间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后来乡镇企业的崛起作了必要的准备。而所有这些成就,使得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和中小城市居民受益匪浅,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口的整体文化和健康素质,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意义是无论如何夸张也不算过分的。
当然,本书无意为“文革”进行非分地辩护(也无意过分苛责,因为它的影响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得到更清晰的认识),同样反对对这十年历史认识上的一叶障目。毛泽东对人民的教育和思想改造,极大地激励了大陆人民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涨的劳动热情,并直接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抓革命”的目的是“促生产”。人民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听起来很荒唐(发生在“文革”开始的两年),但这和当今各类宗教有多大区别吗?毛泽东确实给人民提供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使得人民在跳完几分钟的“忠字舞”和“早请示”之后,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并激励人们做出成绩,否则,这“晚汇报”可就没法汇报了。笔者读书期间经常写《决心书》和表“理想”,但这一点没有影响到课业学习,却对少年时人生观的塑造,发挥了正面的作用。当今日的人们批判“红卫兵”(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红卫兵不但没有干多少坏事,饮际上做了不少好事,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造反派”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遍布各行业的群体——劳动模范和技术革新干将,还有学校里的少先队员。当批判“文革”初期的打、砸、抢时(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忽略了遍布各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建设大会战、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产业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技术能力(像各行业产生的高级技工,如八级工)。“文革”十年的发展成就虽然不能归功于“文革”本身(但“文革”期间通过“破四旧”而极大地解放了人民思想,人们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空前高涨,不知是否算是“文革”的成果?),但完全忽略这十年社会各方面的辉煌成就,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和对先辈无私奉献的亵济。简单地以“十年动乱”予以概括是不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