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读书人的毛泽东情结
几千年来,中国的读书人背负着国家的兴衰和家族的荣辱,有人会投靠权贵,也有人潦倒一生或壮志难酬,但在读书人的内心里永远都有一份对无知权贵们的本能轻视。但面对毛泽东这样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手不释卷、出身寒微、战功卓著、生活简朴、哲思远虑的领袖,中国的知识分子难免会有一种亲近感。毛泽东身为一名博学的大知识分子,他身上嗅不到中国传统酸臭文人的腐朽,也没有一些依附权贵者的猥琐,更没有哗众取宠文人的乖谬,有的是朴素、恢弘、博大的气势,散发着泥土和墨香的浓厚气息,以及和劳苦大众的无间接触。而毛泽东的胆略和意志,又弥补了中国读书人缺乏而又渴盼的领袖性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发表的瑰丽诗篇《沁园春•雪》能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造成巨大影响和吸引力。中国知识分子们对文采飞扬的毛泽东的心理向往,自然强于武夫形象的蒋中正,如果抛弃政治理念的话。这样的政治家恐怕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于再现。无论是喜欢打桥牌的邓小平,还是多才多艺的江泽民,都难于像毛泽东那样对读书人具有恒久的魅力。有位对政治没有丝毫兴趣的朋友,在首次出国时,在笨重的行李里只带了两本书:一本《英汉词典》,一本《毛泽东诗词》。
在反右和“文革”中有不少知识分子蒙冤,对其本人或国家都是个损失。“文革”结束后,有些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但同时也有些人坦然面对过去,没有半句怨言;出于他们对毛泽东其人、其事、其文的认识。一位被错划为右派的老师曾讲:毛主席作错什么事都不是为自己,看他的家庭就能知哓;他并非鼠目寸光的领导人,看他的文章即可明了;他绝非心胸狭隘的庸俗之辈,读他的诗词即可了然;他所犯的错误是不能用世俗的得失去评判的。曾和一中国作协的朋友谈及毛泽东,他说:毛主席诗词中所表露的霸气、伟美和雄丽在唐宋诗词中也难见;其文章更如行云流水,让下层人民读之不以为深奥,让知识阶层读之不以为土气,高雅而不洋,平凡而不俗,浅显中见深理,尽显“五•四”白话文运动之精髓;毛虽没让他拥有彩电,但深以曾在毛泽东时代生活为荣。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颇有“以死在英雄剑下为荣”的豪侠气概,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极为不俗的一面。
(图)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组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图)颗颗红心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