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戴眼镜的都是渣男?

字数:2456

本节要讨论的是归纳论证。由此,我们的讨论内容也将慢慢进入经验之理的层面。

复习一下:讲道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逻辑之理,第二个层次是语义之理,第三个层次是经验之理。逻辑之理讨论的是语句或命题的逻辑形式,语义之理讨论的是各个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而经验之理则牵涉到上述这些道理在经验世界中的运用。经验之理的层面上,最典型的论证形式就是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戴眼镜的都是渣男?

归纳论证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前提的信息没有办法涵盖结论的信息——前提的信息比较少,结论的信息比较多,所以结论要跳出前提的范围,给出更普遍的结论。

我举一个例子:小红在以往所交的男朋友都是渣男,而且他们都是戴眼镜的。从这个前提中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天下戴眼镜的男人都是渣男。大家或许立即就会觉得这个结论有一些不对劲。但从论证角度看,这的确是一个归纳论证(尽管很不成功),因为它从对于一些个别情况的搜集当中,试图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归纳论证。为什么呢?因为人类的生活太复杂、案例太多了。因此,我们需要一些普遍性的概括,让我们抓大放小。这些概括从哪里来呢?从归纳中来。

归纳论证的问题是:尽管它的确很有用,但是它有时却很不靠谱。然而,完完全全靠谱的归纳论证,其实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就碰到了一个难题了:归纳论证要不靠谱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不可接受的?“可接受性”的标准是什么?真的是愁煞人。不过,为了入门,我不妨先讨论哪些归纳论证肯定是非常不靠谱的,由此把这些最极端的案例加以排除。然后,我们再看看余下的归纳论证的案例是不是更靠谱一些。

三人成虎式的“仓促概括”与“幸存者谬误”

第一类非常不靠谱的归纳论证,就是所谓的“仓促概括”。意思是说:从一部分很小的样本出发,仓促地得出了一个很具普遍性的结论。我们平常所说的“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说的也就是这意思。

还有一些别的案例。有些人去国外,可能带有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但是,若一个外国人看到个别国人有这种行为,他就做出了这样一个不太恰当的概括,说中国人都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仓促概括的具体案例。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谬误,它与仓促归纳有点像,即“幸存者谬误”。“幸存者”在这里指的就是战争中有能力活下来并且提交战斗报告的人。换言之,若军队上级要研究战场的真实情况,他们的归纳所依赖的具体样本,仅仅来自幸存者,即那些能说话的人,而无法涵盖那些已经死掉的人的所见所为。因此,这样的取样是非常偏颇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这个问题。有些人觉得进行高学位的深造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所提出的一个理由就是,你看看马云,他商业做得那么成功,但是他的学历恐怕要比他所管理的很多人的学历都要低,所以学历有什么作用呢?但是他忘记了马云是商战当中的幸存者。我们不要忘记了,在同一个战场中,已经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在职场竞争中,到底有多少低学历的人一直没有爬到较高的生态位。

为何仓促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常见?这就是因为一个“懒”字。换言之,人类在搜集案例的时候,总是从身边比较容易搜集的那些情况出发,而忽略那些自己看不到的事情。但是请注意:恰恰在你看不到的事情里面,或许就藏了很多“魔鬼的细节”——所以,当我们进入经验之理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伸长“触角”、多听多看,摆脱私见可能带来的误导。

拒绝归纳:三万人都不成虎

第二种归纳谬误,就是所谓的“拒绝归纳”:即使是在样本量已经足够多的情况下,也拒绝归纳出一个结论来。

举个例子:一个皇上要服某个炼丹士献上的仙丹。太医跟皇上说:“这个炼丹士已经用这种仙丹喂死五千个太监了,皇上您不要再吃这仙丹了。”皇上仍然将信将疑,要求再找一万个宫女去做人体实验。这就叫“拒绝归纳”。

拒绝归纳之所以会产生,很可能就是因为当事人性格过于狐疑,由此对任何经验调查表示疑问,优柔寡断,没有大主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归纳所需要的样本空间的规模,往往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高到让人根本无法接受。与“三人成虎”的毛病相比,这种毛病更为致命——因为仓促概括依然有机会蒙中真理,而拒绝归纳则永远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

基于“吸睛度”:死于心脏病的人真的更多吗

这种谬误的意思是,当海量的事物在我们的心理世界中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机制会天然地对其中的某些具有“吸睛度”的事情感兴趣,而对另外一些事情加以忽略——而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自然进入了相关的归纳活动所依赖的资料库,而那些我们不太感兴趣的事项则在归纳活动中被忽略。

请看下面一个例子:有心理学家曾经问过很多美国人一个问题:“你觉得在世界上死于流感的人多呢,还是死于心脏病的人多?”很多人都说死于心脏病的人多,尽管实际答案是死于流感的人多。

为什么呢?因为“心脏病”是一个很有“吸睛度”或者“凸显度”的词,“流感”没有这么大的凸显度。我们心理上容易偏向更有凸显度的字眼,想起身边的人因为心脏病死掉的案例,而会忽略掉死于流感的真实人数。

基于趣味性:越八卦越好玩

第四种是基于趣味性的谬误。这里为何要提到“趣味性”呢?任何案例,只有变成语言的形式,才能在公众之间流传。但容易被流传的,往往是故事,也就是具有有趣的情节与人物的事件结构。换言之,越八卦的故事就越容易得到流传,尽管并非越八卦的故事越容易是真的。然而,当人们在考虑一件假设性命题的成真概率的时候,往往就会把那些更有趣、更八卦的证据性事件纳入考量范围,由此导致概率误判。

很多在自媒体上做营销的人也是抓住了这个心理。要营销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就要扯上权力、金钱、性等等“刺激”要素。在这样的一个信息环境中,大家很可能就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

排斥重要案例:意大利军队最厉害,除了不会作战之外

第五种是排斥了最重要的例外的归纳概括。

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我来解释一下。大家都知道,再好的归纳概括也肯定有例外。正因为害怕有例外,所以我们为了把话说得比较圆润,就会说“一般而言这个概括是成立的,只是在某某例外发生的情况下它才不成立”。然而,如果例外太多了,或者把太重要的事情也当成例外了,上述的这种概括法就会被质疑。

比如,小张说,根据他对二战史的研究,意大利军队是二战中最厉害的军队,除了不太会打仗以外。这实际上就是把军队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功能(打仗)当成例外来加以排除了。

现在我们来小结前面的讨论。尽管所有的归纳论证多多少少都有点不靠谱,但我们还是要先把那些最不靠谱的归纳论证予以排除。哪些归纳论证形式是明显不靠谱的?第一种就是所谓的仓促归纳,第二种就是在有很多证据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归纳,第三种则是基于表征的“吸睛度”的归纳,第四种是基于故事的趣味性来进行的归纳,第五种是在归纳的例外中放置过于重要的事项的错误。


15. 润物细无声地坑你17. 归纳是一种主观世界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