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讲道理这事,我们天天干

字数:1838

在本节中,我们要先来概观哲学论证,或者说理活动所牵涉的三类道理。换言之,如果有人逻辑论证错谬百出,你就要知道,他究竟是在哪个说理层次上犯了错误。

三重道理:逻辑之理、语义之理与经验之理

任何一个论证要完全成立,就要在三个层面上全部成立,这三个层次乃是:逻辑之理、语义之理与经验之理。

弥漫宇宙的逻辑之理

逻辑之理就是根据逻辑推理规则而说理的方式。举一个例子:如果小张的钥匙在他的小包里,而他的小包又放在他的大包里,小张的钥匙又在哪里?显然就在他的大包里。

第一个前提是“小张的钥匙的确在小包里”,第二个是“他的小包的确在他的大包里”,如果这两个前提都是对的,那么,从这两个前提中,就得到了第三句话,也就是结论,“他的钥匙在他的大包里”。上述说理过程,用的就是逻辑之理。

逻辑之理的特点是:你不要做任何的经验调查,你甚至也不需要对语词的含义进行深入考究,你也能够得到结论。逻辑弥漫宇宙,无所不在。

充溢着内容的语义之理

语义之理就是奠基于语词之间意义关系的那些道理。

一个相关的例证是:如果小张买了一只包包是咖啡色的,它必定也就是褐色的。为什么呢?因为“咖啡色”和“褐色”指的是同一种颜色。你要知道这个结论,你就必须要知道“咖啡”是什么颜色,要知道这词的意义是什么。这与对于逻辑之理的运用可有所不同,因为在运用逻辑之理时,你可以完全不知道“钥匙”是什么。

语义之理的适用范围是我们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这个世界。这里我要指出,我们语言所能表达的世界,可能要比我们的世界本身小,因为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虽有局限却依然有用的经验之理

第三重道理是经验之理,它是奠基于我们既有经验知识与背景框架的道理。

经验之理类似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的推理,譬如:既然某人以前的模拟考的成绩都这么差,那么,他能考上北大这事就不太会发生。尽管他考上北大这事,在语义表达上没毛病,在逻辑上也可能,但我们却依然倾向于认为这事不会发生。

这一重道理的适用范围,相对来说会局限于我们的经验,而且推论的结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但是它却非常管用。

很显然,我们的经验常识所能够覆盖的这个世界,要比语言所能够覆盖的世界稍小。因为我们的语言能够覆盖一些在经验上看来很荒谬的事情。比如这句话:“我和某个美国政要在月亮背面喝了酒。”——这句话的确是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也可以被听懂,但显然不符合经验之理,因为这事实在是太不可能发生。

不讲道理这事,我们天天干

下面我就要举出一些具体案例,来证明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使用这些论证的道理来做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马未都:司马光没有砸缸

首先我们来看逻辑之理。比如,马未都先生曾经和一位宋史专家进行过一场对谈,里面讨论一个问题,司马光砸缸这件事情是真还是假。马未都会告诉你,以宋代的技术,做不出这么大的缸。

这场辩论里首先呈现出来的,是在逻辑层面上的考量。这里有两个命题。如果司马光砸缸是真的,那么司马光那时候,就肯定真有一个大得能装小孩的缸给他砸。而马未都则说,这样大的缸当时不存在。很显然,一个说缸当时存在,一个说缸当时不存在,这就是逻辑矛盾。

领导很重视你?那么他呢?

我们有时也会犯下语义层面上的错误。比如,领导到不同地方去视察工作,经常说,“我们非常重视你们A部门的工作”,“我们也非常重视你们B部门的工作”。

但“重视”这个词的语义就是把某物当成聚焦点,然后忽略他者。如果什么都重视,实际上就等于什么都没有重视了。大家可以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犯这个错误?

另外一种是,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爱“模糊”,就是我们不愿意说清楚现在的状态,说话有可能都会留有分寸,觉得把话说得活络一点,不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太清楚,以后为人处事就能留有余地。但是在有些特定环境中,暧昧是要闯大祸的。

比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两广总督叶名琛面对英法侵略军的进攻,采取的所谓“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模糊策略,最后反而给敌人借口说,他是一个没有办法进行有效谈判的野蛮人,所以敌人就可以自由使用武力进行攻击。

张三被外星人拐走了?

关于经验之理,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张三失踪了,家人去报警,有个小警察提出一个可能性,即张三是被外星人掠走了。老警察肯定会说:“你一边凉快去。”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我们的日常经验中没有任何一部分能够有效地支持“外星人就在我们身边”这样一个结论。

让经验去指导逻辑

那么在做事的时候,你的计划应该是什么?

第一步,要看你要做这件事的规划,是否有逻辑上的问题。

第二步,要看是不是有语义上的问题。

第三步,要看是否有经验上的问题。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中的循序渐进。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我们还要把三者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三者的覆盖范围有彼此重叠的部分,人类所处的现实状况,也往往同时受到这三重道理的支配,所以具体要用到哪层道理,还是要灵活应对。

逻辑之理起的是地基的作用,向上一层乃是语义之理,再向上一层则是经验之理。即使我们现在是在建筑物的天台上一起开思想派对,也得预设该建筑的地基是稳固的。


1. 为什么要讲道理3. 营造哲学讨论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