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记不住的二十四式

字数:1827

前文讨论三段论时,引入了很多术语。一个三段论本身是由三个命题构成的,第一个命题叫大前提,第二个命题叫小前提,第三个命题叫结论。在讲到三段论的词项构成时,我们提到了小项、大项、中项,也提到了四类量词,全称肯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以及全称否定。这些术语若加以排列组合,会变出很多格式。

这些格式不涉及具体的内容,而只涉及形式。只要你抓住了格式,就可以快速对整个论证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就三段论推理而言,其有效的格式有二十四种之多。详见下文。

二十四式以外,没有有效推理

一开始,还是得复习一下有关的术语表达的外文缩写。小项即S;大项即P,这是大家已经知道的。那么中项呢?大家只要联想起英文“middle”就能猜到其缩写了。对了,中项即M。S、P与M之间的联系方式,则有A、E、I、O这四种可能,A即全称肯定,E即全称否定,I即特称肯定,O即特称否定。

我们先通过一个例子,看看怎样活用这些英文缩写:

所有的人皆有死;

所有的希腊人皆是人;

所有的希腊人皆有死。

这里的第三句话显然是结论,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句子的主语是什么。主语是“希腊人”,即S项。谓语是“有死”,这就是P项。所以,结论句“所有的希腊人皆有死”便是S和P之间的连接。

但S和P之间的联系的强度是怎样的?是很强的,是通过“所有”这个词来加以完成的。所以这是个全称肯定句,是A。因此,我们把这个结论句写成SAP。

那么该推理的中项是什么呢?中项就是没有在结论中出现的项,这就是“人”。也就是说,大前提“所有的人皆有死”与小前提“所有的希腊人皆是人”里都有“人”,但这个“人”,并没有出现在结论里面。所以,“人”就是M项。

再看大前提“所有的人皆有死”。里面有M项(“人”)与P项(“有死”),二者的连接还是A,所以第一句话就是MAP。

第二句话:“所有的希腊人皆是人”——其中,“希腊人”是S项,“人”是M项。二者的联系还是A,因此第二句的形式就是SAM。

所以,这个三段论的结构就是:

大前提:MAP

小前提:SAM

结论:SAP

逻辑学家把上面这种格式,称之为“巴巴拉式”,因为“巴巴拉”(Barbara)这词,正好出现了三个A。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推理形式是符合巴巴拉式的,就是一个有效推理。

判断三段论是否有效的方便法门

“巴巴拉式”只是二十四式之一,余下还有二十三式。一一记忆下来,的确非常累。有何方便法门?请看下文。

判断三段论是否有效的着眼点有两个。第一是从词项上看,第二是从量词的使用上看。

词项使用出错

此类错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中项用错了,第二种是小项用错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中项用错的论证例子:

所有男的都是人;

林黛玉是人;

所以林黛玉是男的。

这个论证显然是无效的。在这句话里什么是中项?显然是“人”。而这个中项为什么用错了呢?

这就需要说到中项的作用了。中项实质上就是小项和大项之间的桥梁。作为桥梁,它就有必要使得中项所涉及的那些对象在相关的语句中“全员出场”,以作为桥梁的稳定基石。

有一个专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全员出场”的现象——“周延”。说一个概念得到了周延,就是说,从属于它的所有对象都在句子里以肯定的方式得到了展现,或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它们站在一起,让人给它们拍了一张“全家福”照。

回到上面例子中看,“人”这个中项在大前提“所有男的都是人”中就没有得到周延。为何?因为当你肯定所有男的都是人的时候,“所有”这个量词是加在“男的”上面的,不是加在“人”上的。因此,这话并未涉及一张对于“人”这个概念的所有下属对象的“全家福”。

“人”在“林黛玉是人”这话里也没得到周延,其道理与上文所说的也差不多。既然“人”在大前提与小前提里都没有被周延,这个推理的结论就不成立了,因为中项“垮掉”了(顺便说一句,只要在两个前提中,中项哪怕周延一次,中项的桥梁作用就依然能成立)。

上面就是中项用错的情况。那么,小项用错又是咋回事?这就叫“小项不当扩大”。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有的中国游客在东京不文明;

东京在日本;

故此,所有的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表现都是不文明的。

这个推理错在哪里?不难看出,小项“中国游客”在第一句话里并没有被周延,而在结论中,它却周延了,因为它被“所有的”这词给修饰了,这就等于被偷拍了“全家福”。

换言之,在大前提里,小项所断言和涉及的范围本来就一点点,现在却在结论中被扩大了。这里的问题是:前提里的这点信息是不足以支持我们去拍摄一张关于小项的“全家福”的,所以这推理是无效的。

量词使用有误

下面,我们再看看在量词的角度怎么样来判断论证是否有效。我们可以把全称肯定、全称否定、特称肯定、特称否定这四类量词分为两类,一类是肯定类,一类是否定类。然后把所有的肯定,看成是数学中的正数,把所有的否定,看成是负数,然后记住四字箴言:“同类相推”——这就基本够了。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正的前提推出正的前提,负的前提推出负的前提。换言之,你如果看到负推出正,或者说正推出负,你就可以迅速判定这里的推理是无效的。举一个例子:

所有的中国人都不爱吃马肉;

所有的马肉都不是牛肉;

所以,所有的中国人都爱吃牛肉。

“所有中国人都不爱吃马肉”,是个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马肉都不是牛肉”,也是一个全称否定命题,而该三段论的结论却是一个正命题。而负命题推出正命题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可见,推理是无效的。

按照上述窍门,大家就可以迅速地判断哪些三段论的论证形式是无效的。


5. 复杂问题如何化繁就简?7. 提供选择时如何涵盖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