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 星期三

字数:729

上午把报纸上预备读的两篇文章读了。

《诺尔曼.白求恩断片》―这是叙述一个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来中国服务而牺牲的惊叹的经过。作者很能把这人的“无我”强烈的服务精神和正直的严肃的性格描写出来,很能感人。这是一篇好文章,它比一些无聊的空洞小说式的东西要有意义。读过了,为了要向这作者―住在我隔壁的周而复,一个由正式大学文科出身的三一十几岁的青年人―表示自己一点鼓励的意思―他对我的作品是爱好的―想说儿句称赞的话,偏赶他不在,但我还要告诉他。

人是不该无原则地称赞,但是更不能吝惜称赞,否则就是可耻的狭小,嫉妒。善意的,切实的,适当的称赞对于一个人有更大的好处,但这决不能杂了任何自私的“讨好”或谙媚的企图。―这作者是有着可喜的创作前途的人,只要他不追逐“时髦”的荣誉,虽然他还缺乏一种深沉的使人回味的力量,近乎一个流行的新闻记者的作风。《游击队长查斯朗诺夫》―这是一般苏联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特殊。一种智巧的技术性的记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文学提炼性。(魏林斯基着)

《诗经》―读完《桑息之什》与《都人士之什》。―小雅完。《中国哲学史》―读完《孔子》部分。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应由孔子沿春秋《正名》开始,他也开始现出了阿Q气,精神胜利法,对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只能报复于《春秋》中,这也是个不能容纳“异己”的人―诛少正卯。

名―即原则。名份―即主观的观点。褒贬―批判。孔子是个根据了自己封建复古的原则,主观的封建的观点立场,透过《春秋》,进行现实的批判同时建立了自己政治学说的基础和体系的人。所谓“一以贯之”,是他的宇宙、人生观。“忠”是说明了主观的具有―经验,知识,智慧―“恕”是根据客观的存在,用演绎法推求合乎自己主观观念的方法。

君子―是他理性的人格,起始是由阶级底身份,而后到一般“好人”道德的标准。

孔子的“易”,老子的“道”,全是一种对宇宙法则底理解和说明的表现。

“易”底“变”,“道”底“恍惚”其实是一个东西。不过后者说明它底质,前者说明它底形……前者应用(积极),后者无为(消极),前者要现于行动,后者却要退守于“无为”。以无为作有为―也是一种阿Q胜利法。


十一月十四日 星期二十一月十六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