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古代漢語:文選注 - 王力(主编) >
- 第十二單元 賈誼 >
- 韓愈
進學解
進學解¹
國子先生²晨入太學³,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⁴;行成於思,毀於隨⁵。方今聖賢相逢⁶,治具畢張⁷,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⁸。占小善者率以錄⁹,名一藝者無不庸¹⁰。爬羅剔抉¹¹,刮垢磨光¹²。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¹³?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¹⁴;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¹⁵。”
¹唐憲宗元和六年(西元811年),韓愈再降為國子博士,心懷憤懣,作《進學解》以自喻。文中用含蓄的反語諷刺當權者之不明與不公,發洩自己的滿腹牢騷。
²國子,指國子監中的國子。唐代的國子監是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內設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七學,各學都有博士。這裏的“國子先生”是韓愈自稱,即國子博士,掌教三品以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之為生者。
³太學,指國子監。唐代的國子監相當於上古的太學。
⁴業,指學業。嬉,遊戲,玩耍。
⁵行,指為人行事。思,思考。隨,指盲目地跟著別人走。嬉,思,隨,押韻。
⁶聖賢,指聖主賢臣。
⁷治具,治國之具,指法律政令。張,設。
⁸登,進。崇,尊。登崇都是使動用法。畯,或作俊,才智過人的人。
⁹占(zhàn),具有。率,都。錄,錄取,錄用。
¹⁰名一藝者,以一種才能著稱的人。庸,用。
¹¹爬,搔。爬羅,等於說搜羅。剔抉(tījué),指剔除不好的,挑選好的。這是說選拔人才。
¹²刮垢,刮去污垢。磨光,磨出光亮。這是比喻訓練人才。
¹³多,指學問多、才能多。揚,舉。大意是:可能有無才而僥倖獲選的,不會有多才而不被舉用的。
¹⁴有司,主管的官吏。
¹⁵逢,張,良,庸,光,陽,精,明,成,公,押韻。
--------------------
言未既¹,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餘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²,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³。記事者必提其要⁴,纂言者必鉤其玄⁵。貪多務得,細大不捐⁶。焚膏油以繼晷⁷,恒兀兀以窮年⁸。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⁹,攘斥佛老¹⁰;補苴罅漏¹¹,張惶幽眇¹²。尋墜緒之茫茫¹³,獨旁搜而遠紹¹⁴。障百川而東之¹⁵,回狂瀾於既倒¹⁶。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沈浸醲鬱,含英咀華¹⁷;作為文章,其書滿家¹⁸。上規姚姒¹⁹,渾渾無涯²⁰,周誥殷盤²¹,佶屈聱牙²²,《春秋》謹嚴²³,《左氏》浮誇²⁴,《易》奇而法²⁵,《詩》正而葩²⁶,下逮《莊》《騷》²⁷,太史所錄²⁸,子雲、相如²⁹,同工異曲³⁰。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³¹。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³²,左右具宜³³。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³⁴。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³⁵,動輒得咎³⁶。暫為禦史,遂竄南夷³⁷。三年博士³⁸,冗不見治³⁹。命與仇謀,取敗幾時⁴⁰。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⁴¹,竟死何裨⁴²?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⁴³?”
¹既,盡,完畢。
²六藝,指六經。
³披,打開,翻開,這裏是翻閱的意思。百家之編,諸子的著作。
⁴記事者,指記事的著作。
⁵纂言者,指理論性的著作。鉤,鉤取,這裏指探索。玄,指深微的道理。
⁶細,小。捐,棄。
⁷晷(guǐ),日影。這是說夜以繼日。
⁸兀兀(wù wù),勤勉不懈的樣子。一作矹矹。窮年,盡年,即過完一年。編,玄,捐,年,押韻。
⁹抵(dǐ),同抵,觸,這裏當抗拒、抵制講。異端,不合正道的學說。儒家稱墨家、道家等不同學派為異端。《論語·為政》:“攻(治)乎異端,斯害也已。”
¹⁰攘斥,排斥。
¹¹苴(jū),鞋裏墊的草,這裏用如動詞,當填補講。罅(xià),裂縫。罅漏,這裏指儒術的缺漏之處。
¹²張惶,張大,使動用法。幽,微。眇,小。幽眇,這裏指儒術中微眇的道理。
¹³尋,等於說整理。緒,指事業(緒業)。墜緒,指斷絕了的儒家道統。茫茫,茫無頭緒的樣子。
¹⁴紹,繼續。
¹⁵障,防堵。東之,使之向東流。這是說防止異端邪說之橫行,而使之歸於正道。
¹⁶回,回轉,使動用法。狂瀾,比喻異端。既倒,指狂瀾橫決而不東流。老,眇,紹,倒,押韻。
¹⁷醲鬱,酒味濃厚,這裏指內容醇厚的著作。咀(jǔ),含在嘴裏細細玩味。這兩句是說深入鑽研古人的好作品,細細體會其中的精華。
¹⁸滿家的書,是作文的根據。意思是說,作文都有所本。
¹⁹規,摹擬,取法。姚,虞舜的姓。姒(sì),夏禹的姓。這裏用姚姒代表虞夏時代的作品。
²⁰渾渾,水大的樣子,這裏指學問淵博。《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
²¹周誥,指《尚書》中的《大誥》《康誥》《酒誥》《洛誥》等篇。殷盤,指《尚書》中的《盤庚》上中下三篇。
²²佶(jí)屈,曲屈。聱牙,不順口。這是形容文章艱澀難讀。
²³謹嚴,指《春秋》用字不苟,寓有褒貶之義。
²⁴左氏,指《左傳》。誇,通誇。浮誇,指文筆誇張。
²⁵奇,奇妙,指卦的變易奇妙。法,指有法則。
²⁶正,指“思無邪”,即義理正大。《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葩(pā),華美,這裏指辭藻華美。華,家,涯,牙,誇,葩,押韻。
²⁷《莊》,指《莊子》。《騷》,指《離騷》。
²⁸太史所錄,指司馬遷的《史記》。
²⁹子雲,揚雄的字。相如,司馬相如。
³⁰工,巧。曲,樂曲。這是說文章雖各有特點,但同樣是好的。錄,曲,押韻。
³¹閎(hóng),大。這是說韓愈的文章,內容閎富,文筆恣肆。
³²方,道。通方,通達道理(不入迷途)。
³³具,俱。這是說無論對什麼事都處理得合適。
³⁴成,成熟,成就。
³⁵跋,踐踏。躓(zhì),遇到障礙而跌倒。一本作“疐”。這是說進退不得自由。《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下巴下垂著的肉),載疐其尾。”意思是老狼前進就會踩著自己的胡,後退就會被尾巴絆倒,進退都難。
³⁶得咎,獲罪,惹禍。友,後,咎,押韻。
³⁷竄,流放。南夷,南方少數民族地區,這裏指陽山縣(今廣東連陽各族自治縣)。德宗貞元十九年(西元803年),韓愈任監察禦史,同年冬,貶連州陽山令。
³⁸憲宗元和元年(西元806年)六月至四年六月,韓愈任國子博士,共三年。
³⁹冗(rǒng),閒散。治,指政治才能。這是說做閒散的官,表現不出政治才能。
⁴⁰大意是:命運跟您的仇敵早已商量好了,所以您屢次失敗。幾時,等於說屢次。
⁴¹頭童,頭禿無發。豁,開。齒豁,有的牙齒掉了,兩排牙齒開出豁口。
⁴²竟,終。竟死,等於說直到死。裨(bì),補益。
⁴³夷,治,時,饑,裨,為,押韻。
--------------------
先生曰:“籲¹!子來前!夫大木為杗²,細木為桷³,欂櫨侏儒⁴,椳闑扂楔⁵,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⁶,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⁷,牛溲馬勃,敗鼓之皮⁸,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者⁹,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妍¹⁰,卓犖為傑¹¹,校短量長¹²,惟器是適者¹³,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¹⁴,轍環天下¹⁵,卒老於行¹⁶。荀卿守正,大論是弘¹⁷,逃讒於楚,廢死蘭陵¹⁸。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¹⁹,絕類離倫²⁰,優入聖域²¹,其遇於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²²,言雖多而不要其中²³,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²⁴。猶且月費俸錢,歲縻廩粟²⁵,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²⁶,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²⁷,窺陳編以盜竊²⁸。然而聖主不加誅²⁹,宰臣不見斥³⁰,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³¹。投閒置散,乃分之宜³²。若夫商財賄之有無³³,計班資之崇庳³⁴,忘己量之所稱³⁵,指前人之瑕疵³⁶,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³⁷,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³⁸,欲進其豨苓也³⁹。”
¹籲(xū),嘆詞,表示不同意。
²杗(máng),房屋的大樑。為,當做,充當。
³桷(jué),方椽子。
⁴欂櫨(bólú),鬥栱(gǒng),即柱頂上承托棟樑的方木。侏儒,指侏儒柱,即梁上的短柱。
⁵椳(wēi),門樞臼。闑(niè),門中央所立的短木,在門兩扇相交處。扂(diàn),門閂之類。楔,門兩旁豎立之木,是用來防備車碰壞門的。
⁶桷,楔,室,押韻。
⁷玉劄、丹砂(即朱砂)、赤箭、青芝,都是較貴重的藥材。
⁸牛溲,又叫車前。馬勃,又叫馬屁菌。敗鼓之皮,即壞了的鼓皮。這三種都是粗賤的藥材。
⁹芝,皮,遺,押韻。
¹⁰紆餘,疊韻連綿字,屈曲的樣子。妍(yán),美好。這是說,不露鋒芒的人被認為可愛。
¹¹卓犖(luò),特出,超過一般人。這是說,露鋒芒的人被認為豪傑。
¹²校(jiào),比較。一本作“較”。
¹³器,等於說材能。拙,傑,適,押韻。
¹⁴孟軻好辯,《孟子·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孔道,指孔子之道。
¹⁵轍,車轍。環,繞。這是說孟子周遊列國。
¹⁶明,行,押韻。
¹⁷弘,擴充光大。這是說把儒家的學說發揚光大了。
¹⁸蘭陵,故城在今山東嶧(yì)縣東。荀卿在齊國做祭酒,因被人讒毀,逃到楚國。春申君黃歇任他為蘭陵令。春申君死後,荀卿罷官,老死在蘭陵。弘,陵,押韻。
¹⁹舉足,指行動。
²⁰絕類、離倫,是兩個同義詞組,都是超過一般人的意思。
²¹法,域,押韻。
²²先生,韓愈自稱。繇,通由。不繇其統,不遵從〔儒家的〕道統。
²³要(yāo),約。不要其中,等於說不得其要。
²⁴統,中,用,眾,押韻。
²⁵縻,浪費,一本作“靡”。廩粟,公家供給的食粟。
²⁶從(zòng)徒,使僕役跟隨伺侯。
²⁷踵,追隨。促促,同娖娖(chuò chòu),拘謹的樣子。一本作“役役”。這是說拘謹隨俗而無異能。
²⁸陳編,古人的著作。這是說盜竊舊章而無創見。
²⁹誅,責。
³⁰宰臣,指宰相。粟,織,食,促,竊,斥,押韻。
³¹名亦隨之,名譽也跟著受到損害。
³²分(fèn),本分。之,宜,押韻。
³³商,量度,計較。財賄,指俸祿。
³⁴班資,位次資格,都就官職而言。庳(bēi),通卑。
³⁵稱(chèn),適合,相當。這是說忘掉自己的才能適合什麼職位。
³⁶前人,在己之前的人,指顯貴者。瑕(xiá),玉石上的斑點。疵(cī),病。瑕疵都比喻人的缺點或毛病。庳,疵,押韻。
³⁷詰,責問。杙(yì),小木橛。楹,柱。
³⁸訾(zǐ),詆毀。昌陽,菖蒲的一種,是一種藥材。據說久服之可以延年。引年,等於說延年。
³⁹豨(xī)苓,又叫豬苓、豕零,也是一種藥材,利尿,無助於延年。楹,苓,押韻。
子產不毀鄉校頌
子產不毀鄉校頌¹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²。以禮相國³,人未安其教。遊於鄉之校,眾口囂囂⁴。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⁵。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⁶,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⁷。下塞上聾,邦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⁸。在周之興,養老乞言⁹;及其已衰,謗者使監¹⁰。成敗之跡,昭哉可觀。維是子產¹¹,執政之式¹²。維其不遇¹³,化止一國¹⁴。誠率是道,相天下君,交暢旁達,施及無垠。於虖¹⁵!四海所以不理,有君無臣¹⁶。誰其嗣之¹⁷?我思古人。
¹讀這篇時,可參考第一冊40頁《子產不毀鄉校》。這篇通過對子產的讚頌,表現了韓愈改革政治的要求。他希望統治者廣開言路,普施教化,把國家治理好。
²伊,句首語氣詞。僑,子產的名。
³禮,指治國的禮法綱紀。
⁴囂囂(xiāo xiāo),喧嘩的聲音。僑,教,囂,押韻。
⁵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論語·先進》:“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⁶維,語氣詞。否(pǐ),惡。
⁷弭(mǐ),止。
⁸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視,弭,矣,理,押韻。
⁹養老乞言,周朝興盛的時候,曾奉養一些年老而有聲望的人,讓他們提意見,幫助把國家治理好。《詩經·大雅·行葦》序:“行葦,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九族,外尊事黃耇(gǒu,黃耇,老人之稱),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
¹⁰謗者,指批評國政的人。《國語·周語》載:周厲王暴虐無道,國人批評他,他派衛巫監視批評他的人。最後國人忍無可忍,把他放逐出國。
¹¹是,指示代詞,這個。
¹²式,法式,榜樣。
¹³維,通惟。
¹⁴只因數產沒有遇到聖君,他的教化就只限於一個鄭國。化,教化。
¹⁵於虖,同嗚呼。
¹⁶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為只有君,沒有臣(指稱職的人臣)。
¹⁷《左傳·襄公三十年》載:子產從政三年,輿(眾)人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