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十月(334)
睡前消息343期:房产税可减少邻里矛盾,引洮工程是世纪工程
2021年10月22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43期
【睡前消息343】莆田杀人案背后,宅基地补偿缺凭据
大家好,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欢迎收看343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莆田杀人案背后,宅基地补偿缺凭据
上周10月10日福建莆田市平海镇的一起凶杀案引发了全国关注。嫌疑人是当地农民欧金中,因为自建房的问题和邻居起了纠纷,持刀行凶,造成两人死亡,三人受伤,几乎制造了灭门惨案。接下来当地镇政府以自己的名义发布了悬赏公告,发现杀人者线索奖励二万,发现尸体奖励5万,含糊不清的言辞引发了网络关注。然后网民根据嫌疑人的名字倒查,发现了欧金中之前在网上留下了很多痕迹,有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态度非常诚恳的求助信,有正能量发言和点赞,还有当地网民声称他曾经见义勇为救助人命。这起惊悚的杀人案立刻就被涂上了一层逼上梁上的戏剧色彩。根据最新的通告,欧金中已经在被追捕的过程中自杀。督工,你怎么评价这起案件?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多,但农村亲戚很多,无论是通过直接感受,还是间接听亲戚朋友聊天,我都发现农村社会日常矛盾的激烈程度要比现在的城市社会高好几倍,而且几乎没有逃避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和土地相关的矛盾。
具体到莆田的这起凶杀案目前来看原因也是宅基地冲突。欧金中和自己的邻居既是同族又有姻亲,但同时也有宅基地争议,很多恩怨在几十年前,甚至从之前一两代人就开始积累,已经很难说清楚哪一家的诉求完全合理。
欧金中这次希望改建住房是改善型的改造,并不像他自己宣称的那样不改造就只能住窝棚。但是他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房子,却始终解决不了程序问题,原因是当地的乡镇遵循了一条在中国很多基层政府通行的土规则,要求所有的农村建筑工程在开工之前要取得邻居的书面同意,否则就是违法建筑。
这个土政策或许可以避免制造新的矛盾口实,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和减少他们的责任,但是这也会把历史的恩怨暴露出来,让每个农民都可以给自己的邻居制造麻烦。欧金中想改造住房,拿不到邻居的书面谅解,反复申诉没有结果,最后矛盾激化,决定杀人泄愤。
对于这一类农村基层矛盾,我的处理水平肯定远远不如一线的乡镇干部,所以这里我先不评价莆田的杀人案,我只是提醒各位观众,城市社会也有类似的问题。
我用“加装电梯”和“邻里矛盾”做关键词,随便百度一下就找到了428万个搜索结果,其中排在前几页的案例基本上都闹到了暴力冲突和法律诉讼的地步。而百度的相关推荐基本上都是质疑这项福利政策的观点。
在21世纪的中国社会,居民家具越来越多,搬家越来越频繁,同时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方便居民生活,给旧楼加装电梯肯定算是社会进步。同时作为福利,各地政府在提倡改造楼房的同时,一般也会提供补贴,每部电梯至少补贴十几万元,居民的直接经济负担很轻,几乎可以算是最理想的社会改造项目了。
但是实际推行起来,加装电梯总是有阻力,甚至会激化邻里矛盾。原因是低楼层,尤其是一楼的居民反对,认为电梯制造噪音遮挡阳光以及担心电梯提升其他楼层的价值,相对打击低楼层的房屋价格。而政府一般会强调整个单元甚至整栋楼的一致同意原则,必须所有人签字才能开始施工,这显然会导致支持者和反对者尖锐对立,就算做下来谈判也很难就补偿达成一致。所以只要政府推出改造电梯的政策,旧小区就会立刻爆发争吵,暴力对抗也不罕见。
近乎完美的加装电梯项目推行起来还是这么艰难,深层原因和莆田的杀人案一样,就是垄断性的权利没有对应性的义务,失去了定量补偿的标准。
无论是莆田欧金中的邻居还是旧小区的一楼住户,他们的居住权利的确有可能因为邻居的改造项目受到影响,如果不允许他们参与谈判,直接就批准工程肯定不合理,也会制造怨气和隐患。但是一旦在法律或者惯例上认同他们的权利,他们相对于希望开展工程的居民又拥有了绕不过的否决权,这是一项垄断性的权利。
垄断性的权利如果不受制约,赎买起来就很困难。拥有权利的人往往可以随便开价,最高可以要求拿走改造工程的全部收益。比如说电梯改造给楼上的住户带来了总计200万元的收益,1楼住户完全有可能对楼上开价150万,远远超出了自己实际的损失。无论这150万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都必然产生严重的邻里矛盾。如果不是城里的警察密度大,莆田的凶杀案完全可能在城里的旧小区重演。
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很多地方在改造旧小区的时候,也开始考虑修订“一票否决”的政策,允许绝对多数的业主强行通过改造决议。但是这也很可能制造反向的问题,就是多数的居民无视少数人的权利,不给出合理的补偿就强行搞工程,同样会积累怨气、制造隐患。
对付这类问题最正确的办法是衡量每个人现有的权利,对损失的部分做出量化评估,用比较公允的价格做补偿。而所谓公允价格,一般来说就是自由市场的交易价格。比如说我把同事的一个键盘弄坏了,赔偿价格就不可能太过分。因为键盘是批量生产的非垄断商品,漫天要价不能比网上同样的商品贵太多。但是居住权往往不能相互替代,谁也没有办法严格证明一个房子可以完美替代另一座房子,谁也没有办法用严格的公式算出电梯井能带来多大的损失,这就是问题的难点。
所以我这里要再次介绍2019年的年度演讲提出的观点:中国居民需要房产税,最主要的功能是给房地产合理定价,提供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避免基础建设停滞。
现在看来,房产税的定价功能还可以帮助缓和邻居的社会矛盾。
具体来说,按照房产价格的比例收房产税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低估房子的价值,但如果遇到拆迁或者卖房子,谁都希望高估房子的价格。要是再允许政府以溢价征购,比如说拿出120%的评估价就可以直接收房产,大多数人都会比较理性的申报房产价格。
现在围绕拆迁产生的大多数矛盾,本质上都是垄断商品的定价问题,只有房地产税和政府征购的压力可以让房地产增加潜在的流动性,减少在局部市场上的垄断性,拆迁的社会成本就会小得多。
现在城市加装电梯和农村盖房子的主要障碍也是对项目建设前后房产价值的评估不一致,只有对城乡的房产普遍收财产税,政府才能够根据类似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房产纳税估值差异来计算损失,给出统一的补偿标准。
比如说利益受损方对建设之前的房地产报价过高,就要承担对方放弃建设自己多交房产税的风险,要是对项目建设之后的房地产报价过低,就要承担政府征购或者拆迁按照纳税价格补偿的风险。
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交易也许不算完美,但是起码对漫天要价形成了一定制约,也让需要搞建设的居民在开工之前就对补偿成本有一定的预期。两方面的开价相对接近,社会矛盾就不容易激化到动刀动枪的地步。
从这个话题往外展开,最近我还看到了两个和老小区改造相关的新闻,一个是北京二环内的70年老楼改造,否则就要倒塌了,政府愿意出一部分钱帮助业主改造,结果还是有一部分业主激烈反对,认为政府应该出钱出土地,把多户合住的筒子楼改造成现代公寓,否则宁可拉着邻居一起住到楼倒下来,看政府管不管。
另外一个新闻是上海的老小区改造,因为年代久远,而且物业费比较低,维修基金基本耗尽了。现在楼顶漏水、下水道堵塞和电梯破损的问题都越来越严重。但是一部分居民不愿意出钱,认为楼顶漏水和自己没关系,或者觉得自己不出钱,只要邻居都承担了维修基金,也能够搭车享受好处。所以他们都认为先交钱的吃亏,基层工作人员很难用劝说的方式解决维修基金问题。
从市面上的估值来说,北京、上海的老城区业主都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的房产,但是因为持有房产只是权利,没有对应的纳税业务,任何升级改造都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在这样的心态下,任何涉及到一户以上的改造项目都很难办,只有政府承担了大部分经费乃至于全部经费,才有可能勉强推进。
但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政府出钱去改造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是用整个社会的财富去补偿持有老城区高价值房产的富人,不公平也不合理。而且就算是政府承担大多数成本,比如说作为样板工程的一些加装电梯项目,依然绕不过解决一部分业主索要过度补偿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持有房产的权利被绝对化,纳税和接受公允价格拆迁的义务被忽视,最后利益受损的还是大多数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
前面上海旧小区改造这个新闻还引用了上海市房管局的数据,全市把维修基金转到业主大会账户的小区有7731个,其中有300多个小区的维修基金余额已经低于30%的警戒线。
这些北京上海老城区的现在,就是二三十年后全中国的住宅小区的未来。如果我们不希望大多数居民的居住环境逐渐崩溃,不希望任何升级改造项目都被少数人卡住,不希望每个小区都有莆田欧金中杀人案的隐患,就应该支持国家实行普遍的征收房产税的政策,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份房地产财富的权利和义务。在矛盾最激化的地方,国家应该根据房产税确定的房产估值,对那些少数拒绝配合改造的业主进行强行征购,不允许少数人无限主张自己的权利,影响全社会的进步,这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探讨的制度进步。
引洮工程是世纪工程
9月28日新华社报道,甘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水项目,引洮工程全线建成,新华社把它称作是世纪工程。为什么一个局部水利工程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甘肃省是唯一在全国四大地理区域都有土地的省份,其他的省份除了陕西省要跨三个地理大区划之外,最多也就是属于两个分区,所以甘肃省是中国气候和地貌最多样化的省份。
【图略】
我们看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图,表现了气候多样化的一个侧面,南部降水充沛的蓝色地区和北部红色地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再看甘肃省的人口分布图,颜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可以看到虽然总体上也是南面多北面少,但人口分布和水资源分布不完全一致。中北部降水不比北面多到哪里去,但是人口密度和南面要接近。
【图略】
这就是人均水资源最紧张的定西市、天水市,都是人均水资源极少的地区,农业工业都搞不起来。当年左宗棠曾经在定西住了一年,留下一句著名的地理概括“陇中苦瘠甲天下”,但是左宗棠也没有说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后来中国从西方学习了现代水利知识,一直考虑从南部降水充沛的洮河流域向北部调水,跨越不太明显的分水岭,支援干旱的渭河上游地区。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甘肃省参议会就多次提案“引洮济渭”,距离今天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了。这次建成的引洮工程就是落实了100多年前的计划,搞了一个甘肃省内的“南水北调”,修了1000多公里的干渠和支渠,每年从洮河方向引水量5亿立方米。
这个引洮工程投资大约是120多亿,在21世纪的中国不算很多。税前消息之前报道过安徽省牵头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安徽和河南的局部南水北调,投资超过了1300亿,是引洮工程的10倍以上。
但从工期来看,引江济淮工程只用了5年左右,二期也预计差不多5年完成。引洮工程在21世纪就建设了15年,原因是工程难度大,几处关键隧道地质条件恶劣,岩层薄弱,盾构用不上力,最后用液氮冰冻了岩土层之后,才勉强把隧道修过去。但是引洮工程称为“世纪工程”,原因并不是这15年的施工进度,而是因为20世纪的中国已经全力尝试过引洮项目。
1958年6月17日“大跃进”期间,甘肃政府没有详细考察沿途的地质情况,只在地图上大致量了一下高度,觉得不难跨越分水岭,就决定在两年内完成调水工程。当年的中国还没有挖长隧道穿越山脉的能力,按照1958年的设计,引水渠要尽量利用地形,反复走折线,像一条盘山公路那样通过分水岭山脉,整个工程要挖4000公里的隧道。
但是事实证明甘肃省低估了工程难度,人力是对付不了山区的南北分水岭的,工程进度远远落后于两年完工的预期,财政开支却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想。
从1958年持续到1961年,甘肃省投入了6000多万个劳动工日,建设资金1.5亿,耗尽了甘肃这个农业穷省的投资能力,没有完成任何一个工程节点,而同时全国经济都进入了困难时期,没有能力再支援甘肃。所以1961年6月引洮工程全线停工,到了1962年宣布彻底下马。
接了几十年引洮过程几乎是劳民伤财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末甘肃省才敢重新讨论引洮项目。
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项目建议书,同意中央财政承担3/4的成本。2021年的今天,引洮工程完工了,但是隆中干旱地区的人口也比当年翻了好几倍这每年5亿立方米的调水量从长远来看只能算是解渴,所以甘肃还在筹划从长江水系的白龙江饮水,工程规模预计是引洮工程的好几倍,不仅要解决喝水问题,还要解决一部分工业用水。
在历史上比较湿润的时期,陇中是富裕地方,秦汉时候就有“天下富庶无如陇右”的说法。现在农业不再是决定性产业了,但从工业资源来看,仅仅庆阳地区就有40亿吨油气、2300亿吨煤炭的可开采储量。在西北风电光电大发展的背景下,这里的资源恰好可以用来建火电厂,解决新能源的波动问题。如果水够用,造坑口电厂都能够把饮水工程的投资赚回来。
另外,渭河流域缺水不仅仅是甘肃一个省的问题,现在甘肃在上游引洮河补水,它的邻居陕西省在下游也马上要搞定一个大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汉济渭”。
我们再看中国地理大区画图,除了甘肃省跨越南北分界线之外,陕西、河南、安徽都是跨越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省份。所以除了国家级的南水北调之外,这几个省都在搞局部的南水北调。
281期睡前消息我们介绍过安徽、河南的“引江济淮”工程,现在“引江济渭”也快要完工了。
不过陕西境内的秦岭实在太高,“引汉济渭”工程做不到自流引水,只能是现在秦岭南坡抽水,在接近秦岭主峰的蓄水库打了一个隧道,穿越秦岭流到西安。整个项目最关键的控制工程“秦岭引水涵洞”,单洞长98.3公里马上就要贯通了。
考虑到汉江的本身水位有限,还要供应下游的中线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所以陕西并不指望这条秦岭隧道能够解决全部问题,他们还规划了一个远景的调水目标,从嘉陵江调水越过分水岭直接补充给汉江,这是一个复现历史水源环境的项目。
一般认为,先秦时代嘉陵江的上游“西汉水”曾将是汉江正源,本来就流入陕西省的汉中地区。到了西汉早期,武都地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严重改变了地形,西汉水才和汉江分成了两条水路流入四川。
现在的嘉陵江几乎每年都有洪水,如果能够打通比较低矮的分水岭,把上游蓄水调给陕西,可以同时改善四川和陕西两个省的水文情况。希望中国能够趁着现在工程能力强,把这些地理上有可行性的工程都先做起来。
好,感谢各位观众,343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