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三月(243)
睡前消息255期:冯玮教授的基本功远不如网友,女性群体催生“耽美”,B站集中了中国的年轻受教育人口
2021年3月30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55期
【睡前消息255】复旦冯玮闪退B站,我果断买下冯教授的书
大家好,2021年3月30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55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复旦冯玮闪退B站,我果断买下冯教授的书
2月22日复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冯玮来到B站知识区,自称是最懂二次元的历史教授,要给B站的年轻人讲日本史。冯玮教授发布的第一个视频是《日本战国时代及其终结者德川家康》。视频发布之后立刻激发了B站内外的一致批评,弹幕说好话的不多,冯玮教授似乎承受能力也不强,自己就把视频删掉了,之后也没有在B站上课。督工我没有赶上看冯玮教授的视频,那他的视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讲课视频总共三个部分,虽然冯玮自己删的比较快,但是其他网站还能看到第一部分,后两部分也有截图。
冯玮是大学历史教授,但是哪怕以日本历史爱好者的标准来评价,他的网络公开课依然有很多的常识性错误。如果冯玮这次是搞网络直播,根据记忆随便说说,口误几次还可以理解,但是他自己说了,网络的录播内容来自于他在复旦授课的讲义,所以观众和我都会认真对待冯玮的视频,认为这些显著的错误可以代表冯玮教授的日本战国史水平。
冯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课的,第一段视频从日本战国史的开端,应仁之乱开始,这第一个知识点就非常演义化。所谓应仁之乱是日本室町幕府内部的贵族斗争。对于应仁之乱的起因冯玮教授解释为幕府继承权问题,认为幕府将军足利议政没有决断,在弟弟足利义视和儿子足利义尚之间犹豫,导致幕府的核心力量分裂,最终造成了内战。
这个解释非常符合民间传说的理解方式,但是现在日本战国史研究已经定论了,早在室町幕府体系分裂之前,幕府的权力已经被重臣群体把持了,反而是幕府将军要努力分化手下的重臣才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将军足利义政为了这个目的企图干涉他的重臣畠(田)山氏和斯波氏的家族继承。将军的权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幕府重臣以细川家和山名家为首,形成了两个对立集团。但是两个集团都打算用武力来挟持将军操纵最高的权力,最终矛盾激化引爆了应仁之乱。在这个过程中,幕府将军的继承矛盾不是最初的起因,也不是最重要的动力,而是动乱后期才被引入的问题。冯玮教授的解释类似于拿着三国演义给外国人科普汉末的中国。
后面冯玮讲到织田信长时代,说织田信长元服以后,由朝廷赐予了“上总介”官职,这抄袭了后来的历史小说观点。实际上这个上总介的头衔是织田信长自封的。一开始织田信长曾经自称过更高级的官衔“上总守”,几年后改成了“上总介”,但是一律没有和朝廷发生关系,这是当时日本武士家族的常见操作。冯玮被小说观点带偏了,说明他对日本战国时代的官制缺乏基本了解。
然后冯玮描述了织田信长的扩张,说织田信长向四国九州地区发展势力,灭掉了上杉谦信,灭掉了毛利辉元,势力越来越越大。历史上的上杉谦信是自己病死的,毛利逃元也没有被消灭,后来还扛住了羽柴秀吉的讨伐,活到了德川幕府建立以后,比织田信长多活了几十年。如果冯玮教授能够多玩几局日本游戏,就不会把织田信长的关键信息搞错了。
接下来冯玮教授的错误越来越多,虽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视频已经彻底下架,但是其他观众截取了足够的视频片段,已经足够我们批判了。比如说他把丰臣秀吉的苗字木下和羽柴当成了姓,明显是不理解日本武士姓与氏的区别,这也是基本功不扎实的体现。
冯玮最离谱的一个错误是第二段视频第16分钟的发言,“在小牧·长久手之战的时候,德川和丰臣联手消灭了很多对手”。小牧长久手之战是日本战国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即使是入门级的日本历史爱好者也知道这场战役是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对抗,冯玮教授这句话一出口就必然导致满屏的弹幕爆炸。
马前卒工作室也有不少日本历史爱好者和日本游戏的玩家,对于冯玮的网络授课,他们的态度和网络主流意见一致,很诧异up主冯玮居然是复旦的历史教授。
冯玮的确是研究日本史的教授,但是重点在日本近现代。现在他来B站讲日本战国史,那出现错误能不能解释为专业跨界了呢?
冯玮的视频内容是大学正式科目的讲义,他应该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负责。历史教授出来讲历史本身就带有权威性,如果这不是他的专业研究方向,那么他至少应该请教同行做好准备,而不是用网络段子来补充自己的知识盲点。
而且这些错误实在有点低级,并不是在解析复杂问题的时候有偏差,而是搞错了基本常识,类似于授课老师做错了单元测试的第一题,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水平。
另外冯玮教授有一本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日本通史》,这个作者栏只有他一个人署名,有胆量写这么宏大题材的专著,就不能说日本战国史不是我的专业出错概不负责。
我为了理解冯玮教授的视频专门去买了一本《日本通史》,买下来以后我发现问题比视频里面更严重。比如说冯玮的视频里边介绍了织田信长的六大军团长,包括泷川一益和松平家康,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康。但是泷川一益得到任命的时候,已经是织田信长的统治晚期。早在1566年松平家康的苗字已经改成了德川,如果两个名字同时作为军团长出现,应该用德川家康而不是松平家康。翻开冯玮教授在自己著作的第286页,他当时倒是很明白,明明写了军团长叫做德川家康。看来冯玮教授并不熟悉自己写的《日本通史》。
前面我们提到过冯玮教授最离谱的错误之一就是说小牧长久手战役中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盟友。但在《日本通史》290页冯玮又明确说过“小牧长久手”之战的对立双方是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说明冯玮恐怕并没有自己亲自写书,而是请了代笔,事后也没有审阅书稿。对于《日本通史》这么重要的参考书来说,冯玮的创作模式非常不严肃。
督工,冯玮作为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就算对某段历史并不擅长,但至少也应该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限制,为什么会跑到B站来发视频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出来呢?
冯玮自称最懂二次元的历史教授,但是这个自封的头衔明显是跟风蹭热度,他并不理解受二次元文化影响的年轻人,他还以为日本战国史是一门可以居高临下讲段子的学问,所以才会自曝短处。但是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国逐步富强,以及互联网降低了知识分享的成本,很多专门史学的基础知识快速扩散,已经从全国几十个人的研究小圈子变成了成千上万人的娱乐副业。比如说中国拿破仑论坛收集了相当多关于拿破仑战争历史的文史资料,相关爱好者还自己下载了很多的外文论文进行分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讨论圈子。普通的历史学者如果不是恰好研究这段历史,掌握的细节未必就能够超过资深的爱好者。
具体到这次冯玮教授的视频翻车,是因为日本战国史在中国有至少几万爱好者,其中有上千人读过大量的专著,收藏了古地图,对于战争、社会、经济、人事方面的细节了如指掌。他们慕名而来要看复旦教授的历史课,本来是期望能够开拓思路,了解一些深层的规律,结果只看到了一个充满低级错误的科普视频,所以才会愤怒的批驳,逼着冯玮教授不得不自删视频。现在知乎上还有一个专门的话题讨论冯玮教授的B站视频,很多人的分析比我们更细致,大家可以去参加讨论,我们就不做二道贩子了。
冯玮教授1993年成为历史博士,1997年从日本当访问学者回来,在中文互联网催生严肃文化研究圈子之前,他就进入了主流的学术圈。所以他可能不太理解当前互联网小众爱好的研究水平,以为自己读了不少版本的日本通史,作为复旦教授就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向普通人讲段子,还能收获崇拜和掌声。这反映的是传统学者和当代互联网文化之间的代沟。
有代沟不可怕,只要能承认自己的历史局限性,还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冯玮发现视频引来了大量反面意见以后,预期被严重打击,丧失了正面应对问题的勇气,所以自删视频,企图抹杀互联网记忆,逃避批评。这说明他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拒绝承认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我必须质疑冯玮作为公立教师的资格。
至于说《日本通史》是不是代笔,冯玮教授也有义务出来解释一下,否则损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誉,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名誉。
女性群体催生“耽美”
3月上旬新华社最重要的政论刊物之一《半月谈》发表文章,谈国产电视剧中集中出现的“耽美”题材问题,最近耽美题材的电视剧消耗男主角的速度已经和一整季选秀选手数量差不多了,以至于产生了“耽改101”的说法。半月谈的社论还引用了2018年的一篇论文《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这份论文的作者调查了湖南省1260名青少年,发现37.5%知道“耽美”或“同人”作品,32.3%的青少年表示喜欢,同时男生有2.9%自认为是同性恋,女生有2.4%自认是同性恋。作者认为这意味着耽美题材影响了青少年的性取向,制造了额外的同性恋。督工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所谓“耽美”作品,是以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作为主要卖点,带有色情或者软色情成分的作品,其中的男男组合也被称为“耽美CP”。
最近几年这一类电视剧的确很火,比如说《镇魂》的白宇、朱一龙,《陈情令》的肖战、王一博。但从消费文化的内部逻辑来说,这并不能证明同性恋文化兴盛,恰恰证明了异性恋女性消费能力。
偶像剧不是正剧,最重要的卖点是代入感,如果是男女主角的偶像剧,女性观众的确可以想象自己是人见人爱的玛丽苏主角。但是人毕竟要生活在现实社会,一旦被现实毒打,很多女性观众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魅力,不会长期享受超级美女的代入感,反而会排斥世界围着自己转的剧情,过于漂亮的女演员观众缘不佳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型问题。
女性观众看着帅气的男主角和自己完全无法代入的女演员谈情说爱,最直接的体会是丢掉了一个偶像,很多知名男演员常年隐婚,就是担心给女观众带来失落感。所以如果是两个帅气的男主角之间相互暧昧,女观众一方面可以看到双倍的帅哥,另一方面不会有任何失落感,可以幻想自己同时和两个偶像暧昧,这就是耽美作品的消费基础。如果是同性恋比例真的高,我们反而看不到耽美电视剧了。
另外偶像剧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比较广,也不能说明真实的热度高,只能说明耽美偶像剧的观众在经济上不太宽裕,只能用社交媒体讨论来代替真实的品牌消费。从10年前韩国归国四子开始,貌似男色消费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微博上天天有热搜,但是看看电影市场,看看演唱会的真实市场,鹿晗和肖战是赚不到什么钱的。鹿晗动员了十几万粉丝去购票,就是他们影响力的天花板。某些偶像担心卖不到票,不敢去大场地,只敢在体育馆开唱,得到了“馆主”的称号。相比之下,张学友现在已经是老年人了,随便出来晃一年,唱一百多场,全国有三四百万人购票,微博上却看不到多少新闻。
真正的同性恋影视作品中国也有,但重点不是偶像的生活令人羡慕,而是低调的主角受到了社会打击或者压抑的生活。比如说《蓝宇》这种同性恋作品,主线故事是富人人陈捍东对穷人蓝宇进行性剥削。电影《7月与安生》两个女孩相爱相杀十几年,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唯一。李安的名作《断背山》两个男主角相爱,但是迫于世俗压力分别娶妻过了正常生活。普通人不会羡慕他们。
前面提到湖南省做过青少年调查,2.9%的同性恋认知比例并不超过同性恋的生理比例,并不能证明耽美作品制造了同性恋,反而证明我们和同性恋相关的教育不足。
现在国内的文化圈对于同性恋,尤其是男性同性恋有高度的排斥,沾上同性恋的作品都被一刀切干掉了。国内已经很多年没有反映男性同性恋生活和心理的作品,介绍同性恋心理和生理问题的书籍非常罕见,所以大部分同性恋都是在野生状态觉醒,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变化,造成了严重的恐慌,也制造了严重的艾滋病传播。在这种情况下,用同性恋比例来论证耽美作品的好坏,纯粹是搅浑水,或者说根本就是拿着几十年前的价值观闭门造车,自己根本没有看过那些被批判的作品。希望以后的社会学研究者能够更接地气。
B站集中了中国的年轻受教育人口
B站昨天在香港重新上市,督工你对B站的前景怎么看?
我反复说过很多次了,不能看睡前消息来炒股,但是对B站的前景我是看好的,因为这个平台集中了中国的年轻受教育人口,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在80年代和90年代每逢春节假期结束,农村和乡镇的青少年都会成群结队外出打工,这个时候他们彼此的关系往往是亲戚和同村的邻居。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根据我在大巴和硬座车上的观察,哪怕是中国最落后地区的年轻人也开始和同学一起结伴外出,也开始在异性同学中挑选结婚对象,不再需要父母替他们安排婚姻,这就是教育普及对于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冲击。
现在又是20年过去了,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0%,很快所有新一代中国人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会少于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受教育人口的文化消费才是未来的主流。前面有提到冯玮教授在战国史问题上翻车,这就是受教育人口文化升级的表现。
从现在的流量数据看,B站还远远不是中国视频市场的主流,但是这里生产和流传的网络梗几乎都和2008年之后的学校生活相关。这说明制造无脑消遣段子的主流平台必然会慢慢衰落,把市场让给B站,这就是我留在B站的最重要理由。
好,255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对于二次元用户来说,下期又到了一个整数,欢迎各位捧场。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