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文课堂里的美国大选

字数:1332

美国大选前的那个学期,我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古希腊思想课,这是一门本科生必修的人文教育课,以学生的自由讨论为主。有一天,我们正在阅读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讨论中,一位学生说,请大家看国王克瑞昂的这一段台词,他朗读道:“任何人在没有被看到善于统治/善于立法之前,他的品性、想法和智慧/是不可能得到充分认识的。/因为,任何人,如果他是国家的/最高领袖,而不采取最善的决定,只是心怀顾忌,知而不言,/这种人我一向认为最卑劣”。

这位学生接着说,虽然我不同意克瑞昂处死安提戈涅,但我同意他对政治家品行和智慧的想法。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比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更有资格当总统,因为选民对他的政治智慧比对奥巴马有更充分的认识。

他刚说完,马上就有另一位学生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奥巴马的智慧,他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课堂里一阵议论纷纷之后,有一位学生说,有博士学位只能证明他有知识,不能证明他有智慧,更不能证明他有政治智慧。

一位学生补充道,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博学并不等于见识”。另一位学生说,政治领袖应采取“最善的决定”,政治智慧指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更是知识的善用和德性目标,麦凯恩支持布什的多项错误政策,不能算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

又有一位学生接着说,知道什么是政治之善并不难,难的是知而必行^那些说一套做一套的政客正是克里翁所说的“心怀顾忌的卑劣之徒”。克里翁是个悲剧人物,因为他是个诚实的人,他要是不诚实,那就是个丑角了。麦凯恩比奥巴马更让人觉得是个诚实的人。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大致可以听出来各自心目中的候选人是谁。这些刚满18岁的年青大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大选投票。这次大选中,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非常高涨。向来被视为美国大选重要战场的俄亥俄州,9月30日提早投票,前一天晚上,有几百名大学生在票站外搭帐篷,等候第二天早上的投票。这种情形是前所未有的。大学生的政治热情我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感受到了。

这次美国大选适逢华尔街金融动荡、失业率上升、股市急挫、经济陷入严重困难、前景不明的时刻。一般选民关注的大多是经济问题。但是,在课堂里,学生们表达的却是对大选的政治价值关怀。那种理想主义的公共政治热情,正是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东西。

在民主政治的现实中,这些青年公民并不想通过大选实现什么高远缥缈的乌托邦梦想。他们知道,自己在大选中所作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最不坏的选择。前一阵,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初选,选民在不完美的希拉丽和不完美的奥巴马之间选出了奥巴马,接下来又会在不完美的奥巴马和不完美的麦凯恩之间选出一个比较不那么不完美的总统。无论谁当选,都不是党和国家的优秀、杰出领导人,只不过是一时间中最不坏的政治人物罢了。

课堂上也有沉默不语的学生。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想。他们当中的一个说,我对大选不感兴趣,没什么可选的,选来选去都一样。听了这话,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学生马上说,只要是自由、公正的选举.,没有什么可选的选举才是好选举。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答道,一场选举要是能就此决定国家的命运,那选举还不要弄得打内战?这位学生是从津巴布韦来的,她说,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有像美国这样的选举。

我听着学生讨论,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我18岁,赶上“文革”,被送去“上山下乡”,对民主连起码的概念都没有。我们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也曾怀有理想主义的热情,不过这种热情被浪费在荒诞的政治运动之中。我眼前这些正值“八九点钟太阳”年华的美国学生,民主政治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理想主义的政治热情是谨慎而理性的,因为吸引他们的不是狂热的政治运动,不是空洞的爱国主义,而是按常规民主程序进行的公民选举。


4 什么是美国学生眼中的公民第一美德6 神不正义,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