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¹。
少卿足下²:曩者辱赐书³,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⁴,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⁵,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⁶。顾自以为身残处秽⁷,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⁸?”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⁹。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¹⁰,虽才怀随和¹¹,行若由夷¹²,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¹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¹⁴,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¹⁵。今少卿抱不测之罪¹⁶,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¹⁷。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¹⁸,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¹⁹。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²⁰,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²¹;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²²,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²³。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²⁴,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²⁵。刑余之人,无所比数²⁶,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²⁷,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²⁸,赵良寒心²⁹;同子参乘³⁰,袁丝变色³¹: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³²,荐天下之豪俊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³³,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³⁴,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³⁵;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向者³⁶,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奉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³⁷,在闒茸之中³⁸,乃欲昂首伸眉³⁹,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⁴⁰,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⁴¹,出入周卫之中⁴²。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⁴³,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⁴⁴,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⁴⁵。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⁴⁶,素非能相善也⁴⁷,趣舍异路⁴⁸,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⁴⁹。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⁵⁰,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⁵¹,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⁵²,横挑强胡⁵³,迎亿万之师⁵⁴,与单于连战十余日⁵⁵,所杀过当⁵⁶。虏救死扶伤不给⁵⁷,旃裘之君长咸震怖⁵⁸,乃悉征其左右贤王⁵⁹,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⁶⁰,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⁶¹,更张空弮⁶²,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⁶³。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⁶⁴。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⁶⁵。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⁶⁶,见主上惨怆怛悼⁶⁷,诚欲效其款款之愚⁶⁸,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⁶⁹,能得人之死力⁷⁰,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⁷¹,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⁷²,即以此指推言陵功⁷³,欲以广主上之意⁷⁴,塞睚眦之辞⁷⁵。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⁷⁶,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⁷⁷。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⁷⁸。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⁷⁹,左右亲近不为一言⁸⁰。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⁸¹,谁可告愬者⁸²!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⁸³,颓其家声⁸⁴,而仆又佴之蚕室⁸⁵,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⁸⁶,文史星历⁸⁷,近乎卜祝之间⁸⁸,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⁸⁹,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⁹⁰,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次比⁹¹,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⁹²。太上不辱先⁹³,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⁹⁴,其次易服受辱⁹⁵,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⁹⁶,其次剔毛发、婴金铁⁹⁷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⁹⁸,最下腐刑极矣⁹⁹!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¹⁰⁰,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¹⁰¹。故士有画地为牢¹⁰²,势可不入;削木为吏¹⁰³,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¹⁰⁴,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¹⁰⁵,视徒隶则心惕息¹⁰⁶。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已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¹⁰⁷;李斯,相也,具于五刑¹⁰⁸;淮阴,王也,受械于陈¹⁰⁹;彭越、张敖¹¹⁰,南乡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¹¹¹,权倾五伯,囚于请室¹¹²;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¹¹³;季布为朱家钳奴¹¹⁴;灌夫受辱于居室¹¹⁵。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¹¹⁶,不能引决自裁¹¹⁷。在尘埃之中¹¹⁸,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¹¹⁹。审矣,何足怪乎?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¹²⁰,已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¹²¹,怯夫慕义¹²²,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¹²³,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¹²⁴!且夫臧获婢妾¹²⁵,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¹²⁶,而文采不表于后也¹²⁷。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¹²⁸,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¹²⁹。盖文王拘而演《周易》¹³⁰;仲尼厄而作《春秋》¹³¹;屈原放逐,乃赋《离骚》¹³²;左丘失明,厥有《国语》¹³³;孙子膑脚,《兵法》修列¹³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¹³⁵;韩非囚秦¹³⁶,《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¹³⁷。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¹³⁸。
仆窃不逊¹³⁹,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¹⁴⁰,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¹⁴¹,上计轩辕¹⁴²,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¹⁴³,通古今之变¹⁴⁴,成一家之言¹⁴⁵。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¹⁴⁶。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¹⁴⁷,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¹⁴⁸。仆以口语遇遭此祸¹⁴⁹,重为乡党所戮笑¹⁵⁰,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¹⁵¹?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¹⁵²,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¹⁵³,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¹⁵⁴!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¹⁵⁵。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¹⁵⁶?今虽欲自雕琢¹⁵⁷,曼辞以自饰¹⁵⁸,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¹⁵⁹。谨再拜。
¹太史公:官名,即太史令。牛马走:谦词,意谓如同牛马般供皇帝驱遣。
²足下:书信中敬称对方之词。
³曩者:从前。辱:谦词,承受。
⁴推贤进士:推荐贤士使之被提拔。
⁵罢驽:疲惫的劣马。罢:通“疲”。
⁶长者遗风:谨慎忠厚有德之人遗留下来的好作风。
⁷身残处秽:身体残废,处在污秽的地位。
⁸谁为为之:为谁办事?孰令听之:谁来听从。
⁹伯牙:春秋时楚国琴师,善于鼓琴,而钟子期能够知音。
¹⁰大质:指身体。
¹¹随和:随侯珠与和氏璧,都是稀世珍宝。
¹²由夷:许由和伯夷,古代让天下之高士。
¹³自点:自己玷污自己。
¹⁴贱事:琐碎的事务。
¹⁵卒卒:匆匆忙忙。指意:您的心意。
¹⁶不测之罪:难以预测的罪行,死罪的委婉说法。
¹⁷卒然:突然。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
¹⁸舒愤懑:抒发胸中的愤懑。左右;敬称对方。
¹⁹长逝者:指死后的任安。
²⁰阙然不报:隔很长时间没有回信。报:回信。
²¹修身者智之府;修身养性是智慧的集中表现。府:处所。
²²取予者,义之表:如何对待获取和贡献关系是义的表现。
²³立名者,行之极:树立好的名声是人生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
²⁴祸莫憯于欲利:祸患没有比追求欲望利益更悲惨的。
²⁵诟莫大于宫刑:污垢耻辱没有比受到宫刑更大的。
²⁶无所比数:没有办法和正常人相比。比数:比较。
²⁷卫灵公与雍渠: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孔子便离开卫国去陈国。
²⁸商鞅因景监见:商鞅因为是景监的引荐而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景监:秦孝公宠信的宦官。
²⁹赵良:秦国贤者,反对商鞅变法,并劝商鞅自己隐退。
³⁰同子:赵谈,是黄文帝宠信的宦官。参乘:陪同天子同坐一车。
³¹袁丝:即袁盎,西汉大臣。
³²刀锯之余:指受过宫刑的人。
³³待罪:做官的谦词。辇毂:指京城。
³⁴拾遗补阙:不能为朝廷弥补缺漏和不足。
³⁵斩将搴旗:斩杀敌人将领,夺取敌人军旗。
³⁶向:以往。
³⁷亏形:身体残缺。扫除之隶:打扫卫生的仆隶。
³⁸闒茸:卑贱低下之人。
³⁹昂首伸眉:无拘无束很随意的神态。
⁴⁰负不羁之才:缺乏远大的志向。负:没有,缺乏。
⁴¹得奏薄伎:能够发挥浅薄的才能。奏:实现,发挥。
⁴²周卫之中:周密的保卫状态之中。指皇宫中。
⁴³戴盆何以望天:头上扣着盆便无法看到天。比喻事难两全。
⁴⁴一心营职:一心一意干好自己的工作。
⁴⁵大谬不然:大错特错而不像想象的那样。
⁴⁶俱居门下:都担任能够出入宫中的职务。
⁴⁷素:平素,平常。
⁴⁸趣舍异路:追求和放弃的不一样。指人生道路不同。
⁴⁹徇国家之急:以身殉国家之急难。
⁵⁰媒孽其短:渲染增大他的罪名。媒孽:曲饼,用于造酒的酵母。
⁵¹提步卒:率领步兵。
⁵²垂饵虎口:如同老虎口里的诱饵。
⁵³横挑强胡:向强大剽悍的匈奴发起挑战。
⁵⁴亿万之师:形容敌人兵力之多。
⁵⁵单于: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⁵⁶所杀过当:所杀伤的敌人超过自己军队的数量。
⁵⁷不给:来不及。
⁵⁸旃裘之君长:指匈奴的君主和酋长。
⁵⁹左右贤王:匈奴在单于下有左右贤王,是单于之下最高首领的称号。
⁶⁰呼劳:呼喊慰劳,指动员士兵。
⁶¹沫血饮泣:用血抹脸,咬牙切齿而啜泣。
⁶²空弮:空的弓箭,指没有箭矢。
⁶³北向争死敌:向着敌人方向而拼死争战。北向:即背向,对着敌军的方向。
⁶⁴奉觞上寿:向皇帝进酒祝贺。觞:酒杯。
⁶⁵听朝不怡:上朝听政也不高兴。
⁶⁶窃:私下里。卑贱:地位低下。
⁶⁷惨凄怛悼:悲伤忧郁。
⁶⁸款款:忠诚恳切。
⁶⁹绝甘分少:甜美的东西自己不吃,分东西时自己拿得很少。
⁷⁰得人之死力:得到属下官兵的拼死效力。
⁷¹摧败:摧毁打败敌人的军队。
⁷²适会召问:恰巧遇到皇帝召我问话。适:适逢。
⁷³此指推言陵功:就用这个意思来说明推许李陵的战功。
⁷⁴广主上之意:宽慰皇帝的心情。广:使之广。宽慰。
⁷⁵塞睚眦之辞:堵塞那些冤家落井下石的诽谤之词。睚眦:怒目而视。
⁷⁶沮贰师:毁谤、中伤贰师将军李广利。
⁷⁷遂下于理:于是把司马迁送交法庭审判。理:大理,也称廷尉,负责诉讼刑狱之官。
⁷⁸自列:自己陈述,为自己伸冤。
⁷⁹交游莫救:交往的朋友没有人出面相救。
⁸⁰左右亲近:指皇帝身边的臣子。
⁸¹囹圄:监狱。
⁸²告愬:哀告诉说。愬:诉说。
⁸³生降:求生而投降。
⁸⁴颓其家声:败坏了他家族的名声。
⁸⁵仆又佴之蚕室:我又接着受了宫刑。佴:次,紧接着。之:去。蚕室:对犯人进行宫刑的屋子,要温暖而不透风,类似养蚕之室。
⁸⁶剖符丹书:汉代皇帝发给大臣的两种享受特殊待遇的信物。剖符:把符一分为二,君臣各一,作为盟约凭证。丹书:所谓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⁸⁷文史星历:即太史公职责,掌管记载文化历史和天文历法。
⁸⁸卜祝:占卜和祭祀之人。
⁸⁹倡优:演奏乐舞的伶人。畜:养活。
⁹⁰若九牛亡一毛:如同九头牛损失一根汗毛。比喻极其渺小。
⁹¹比:相比较,相提并论。
⁹²用之所趋异;因此人们对于死所采取的态度不同。趋:趋向。
⁹³太上不辱先:最上等的是不辱没先人。
⁹⁴诎体受辱:身体被捆绑而受到侮辱。诎:弯曲肢体。
⁹⁵易服:换上罪人衣服。指穿犯人服。
⁹⁶关木索:关进囚笼。被箠楚:被拷打。箠、楚:都是刑具。
⁹⁷剔毛发:指髡刑,剃光头发。婴金铁:指钳刑:用铁圈戴上脖颈。
⁹⁸毁肌肤:遭受皮肉之苦。断肢体:指刖足,即砍去脚之罪等。
⁹⁹腐刑:即宫刑,阉割生殖器。
¹⁰⁰槛阱:木笼和陷阱。
¹⁰¹积威约之渐:长期威势逼迫积累而造成的。
¹⁰²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个圈作为牢房。
¹⁰³削木为吏:削个木偶当法官。
¹⁰⁴圜墙:四周都是墙,指关在监狱里。
¹⁰⁵头抢地:头触地,指向狱吏叩头。
¹⁰⁶心惕息:胆战心惊,心中恐惧,不敢出大气。
¹⁰⁷拘于羑里:被拘押在羑里。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
¹⁰⁸五刑:《汉书·刑法志》中的五刑为黥刑、斩左右趾、笞杀、枭首、骨肉。这里泛指酷刑。
¹⁰⁹受械于陈:在陈被逮捕捆绑。
¹¹⁰彭越:汉末起义英雄,立有战功。封梁王,被诬告谋反而被杀。张敖:汉高祖刘邦女婿,继承父亲张耳爵位为常山王,受部下牵连入狱,后被释放。
¹¹¹绛侯诛诸吕:周勃封绛侯。刘邦死后,吕后家族控制大权。吕后死后,周勃诛吕禄、吕产等,安定刘氏天下。后被人诬告曾入狱,最后被释放。
¹¹²请室:大臣待罪之室。
¹¹³魏其:窦婴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有功封为魏其侯,后因跟田蚡政权而被杀。衣赭衣:穿囚俘。关三木:头、手、脚都戴刑具。
¹¹⁴季布:楚人,好任侠,初为项羽将,曾多次困辱刘邦。刘邦称帝后,通缉抓捕他。他躲藏起来。朱家钳奴:季布后来髡钳为奴,卖给鲁地大侠朱家。
¹¹⁵灌夫:颍阴(今河南省许昌一带)人,武帝时曾为太仆,后因得罪田蚡而被囚禁。著名的“灌夫骂座”便是他的故事。
¹¹⁶罪至罔加:获罪后就会被法网所加,即受法令制裁。
¹¹⁷引决自裁:即自杀。
¹¹⁸尘埃:即尘俗社会。
¹¹⁹勇怯四句:《孙子兵法·兵势篇》中的话,意谓勇敢、胆怯、坚强、软弱,都是形势造成的。
¹²⁰自裁:自杀。绳墨:指法律。
¹²¹不必死节:勇敢的人不一定为节气而死。
¹²²怯夫慕义:怯懦的人也会仰慕节义。
¹²³去就之分:指舍生就义的道理。
¹²⁴沉溺缧绁:陷于牢狱之灾。
¹²⁵臧获婢妾:男女奴仆。
¹²⁶鄙陋没世:卑贱浅陋就死了。
¹²⁷文采:文章辞彩,这里指著作。
¹²⁸磨灭:逐渐消失。
¹²⁹倜傥:风流倜傥,潇洒不受拘束。
¹³⁰演《周易》:文王被商纣王软禁在羑里而推演周易而发明重卦。
¹³¹仲尼厄:孔子困厄不得志而著《春秋》。
¹³²《离骚》:屈原因为被流放,忧愤而写作《离骚》。
¹³³厥有《国语》:左丘明因双目失明才撰写《国语》。
¹³⁴膑脚:孙膑被庞涓所害,被废掉两腿,而修《孙膑兵法》。
¹³⁵《吕览》:吕不韦被贬谪到蜀地,流传下来《吕氏春秋》一书。
¹³⁶韩非囚秦:韩非子,韩国人,入秦被李斯陷害入狱死。
¹³⁷述往事:追述以往的事迹。思来者:希望后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志向节操。
¹³⁸垂空文:留下文章。文章不是社会实际功业,故称空。
¹³⁹窃不逊:私下里不自量力。谦语。
¹⁴⁰网罗:搜集。放失:散佚。
¹⁴¹稽:考察。兴坏:兴盛衰败。
¹⁴²轩辕:轩辕氏,号黄帝,司马迁《五帝本纪》中第一位。
¹⁴³究天人之际:探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¹⁴⁴通古今之变:贯通古今历史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¹⁴⁵成一家之言:独立成为一家的历史哲学学说。
¹⁴⁶就极刑:接受极其残酷的刑罚。无愠色:没有恼怒的表情。
¹⁴⁷责:通债,指所遭受的冤屈和耻辱。
¹⁴⁸负下:负罪而在卑贱地位。下流:地位低下。
¹⁴⁹口语:说话。
¹⁵⁰乡党:家乡邻里。戮笑:批评耻笑。
¹⁵¹父母之丘墓:指祖坟。
¹⁵²忽忽:精神恍惚的样子。
¹⁵³闺阁之臣:指宦官充当的官员。
¹⁵⁴深藏于岩穴:指隐居。
¹⁵⁵狂惑:狂妄昏聩疑惑。愤激之词。
¹⁵⁶剌谬:背谬、违背。
¹⁵⁷雕琢:本义是对玉进行加工,这里引申为修饰美化。
¹⁵⁸曼辞以自饰:用美妙的言辞来自我粉饰安慰。
¹⁵⁹固陋:顽固不化,见识浅陋。
【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
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不敢如此。我虽然愚钝笨拙,也曾经听说过长者的遗风。我私下认为自己身体残缺而处在污秽的环境中,稍微一动就被责备,想要帮助谁反而会损害谁,因此终日压抑郁闷而不和谁说什么话。谚语说:“能为谁做什么?又让谁听什么?”钟子期死,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为什么?士人为知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化妆打扮。像我这样的人身体已经残缺,即使有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才能,有伯夷叔齐那样高的品行,却始终不可以为荣耀,正好足以令人耻笑而自取侮辱罢了。
您的信我早就应该答复,恰恰跟随皇帝东行回来,又迫于许多琐事,我们相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即使见面也是十分仓促,在很短的时间里也不能尽情倾诉衷肠和心意。如今您遭遇不测的罪过,大约一个多月,就接近冬季了,恐怕在仓促之间会发生不可讳的事情,这样就会使我没有机会抒发满腹的愤懑以让您知晓,而您在逝世后的魂魄也会私下里有无穷的遗憾。因此请允许我粗略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很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听说,修身是智慧的府库,爱好施舍是仁的开端,在取和给予方面,是义的表现,知道耻辱,是勇敢的标志,建立好名声,是品行的最高表现。士人具备这五种品格,然后才可以托身于社会之上,被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因此,祸患没有比贪欲私利更凄惨的,悲哀没有比刺伤心灵更严重悲痛的,行为没有比使先人受到侮辱更丑陋的,耻辱也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大的了。受到宫刑的人,和任何人都无法相比,不是一代,这种情况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从前卫灵公和雍渠同坐一车,孔子事后马上离开卫国去了陈国。商鞅是通过景监见到的国君,赵良便感觉寒心;太监赵谈陪着汉文帝同坐一车,袁盎立即变了脸色。自古以来便以和遭受宫刑的人在一起而感觉耻辱。中等才能的人,只要和宦竖有关联,没有不感觉伤害自尊心的,何况是慷慨有志气的士人呢!如今朝廷虽然缺少人才,又怎么会让受过宫刑的人,推荐天下的豪杰才俊之士呢?
我仰赖先人遗下的事业,能够在皇帝身边做事,二十多年了。所以自己反思一下:对上,不能对效纳忠心取得信任,不能和圣明的天子交结。其次,又不能拾取遗漏,补证缺失,招纳引进贤士和能人,发现有才能的隐居之士。对外,不能参加军队,攻城拔寨或在野外作战,有斩杀敌人将领或夺取敌军旗帜的功劳。在下,不能日积月累取得工作业绩而获取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俸禄,作为宗族以及亲朋好友的光荣。四个方面没有实现一个,苟且随和取得人家的宽容,没有什么大小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出来了。从前,我也曾经厕身在下大夫的行列,奉陪在朝廷上参加议论,不能在这个时候来引导伦理纲常,尽一点自己的忠心诚意,如今已经亏缺了形体而成为扫除卫生的仆隶,处在卑贱者的行列里,却还想要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评论是非,不也是轻视朝廷而羞辱当代的士人嘛!唉!唉!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且事情的原始本末是不容易说清楚的。我在年轻时缺少突出的才能,长大了也没有乡里的美誉,幸亏皇帝由于我先人的缘故,使我能够奉献薄薄的技艺,可以在宫中出出进进。我以为头上顶着盆怎么能看见天,因此断绝和朋友客人的来往,忘掉家中的事情,日夜刻苦想尽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能,专心致志经营自己的职责,来讨好皇帝求得欢心。可是事情却有极其荒谬的情况。我和李陵都在门下省做官,平常并没有什么友好关系,追求和舍弃的也不一样,也没有过共同饮酒,很亲密地交往的欢乐。然而我观察他的为人,是位能够自己守住节操的奇特的士人,侍奉亲人孝敬,与朋友交往诚信,面临钱财的时候廉洁,在索取和贡献的方面很讲道义,分别长幼尊卑而有谦让之礼,恭敬俭朴而尊敬他人。经常想要奋不顾身而献身国家的紧急需要。这是他平常累积养成的修养,我认为他有国士的风度。作为人臣能够提出万死不顾一生的计谋,勇于奔赴国家的急难,这已经非常难得了。如今行事有一处不适当,而那些保全生命和家庭妻子的人就造谣夸大他的短处,我私下里实在是太痛心了!
况且李陵率领的步兵不足五千,深入践踏战场的腹地,兵锋经过匈奴的王庭,如同送在虎口边上的诱饵,勇敢挑战强大的匈奴,迎战百万的军队,和单于连续作战十多天,所杀伤的敌人超过自己的军队。敌人救死扶伤都来不及,匈奴穿裘皮大衣的高级将领全都震惊恐惧,于是征集左右贤王,率领全部能够拉开弓箭的士兵,全国兵力共同进攻并包围他们。转战一千余里,箭都用光了,也没有道路可退,救兵又不来,士兵死伤都堆积起来。然而李陵一大呼号召军队,官兵没有不起来的,李陵亲自流着热泪,满脸血沫而吞咽自己的血泪,更拉开空弓,冒着雪白的刀刃,向北和敌人拼死争战。李陵没有战败覆没的时候,使有来报,大汉公卿王侯,都敬酒祝贺。其后几天,李陵战败的消息报告到来,皇帝为之吃饭都没有滋味,听朝也闷闷不乐。大臣都忧愁恐惧,不知道该如何做。我私下里不自己估计一下自己的卑贱,看见皇帝悲痛伤心,实在想要尽心奉献内心的愚见和忠诚,认为李陵平常日和士大夫交往中好东西不要而分东西自己少要,能够得人为之拼死努力,虽然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身虽然战败陷敌,观察他的意思,是要寻找等待机会报答汉朝。事情已经无可奈何,他所摧毁杀伤的敌人,其功劳也足以显露在天下了。我正怀着这样的看法想要陈述一下而没有门路。正好碰上皇帝召见我征求我的看法,我就用这些话来推崇李陵的功劳,想要宽慰皇帝的心情,堵塞那些攻击诽谤的舆论。没有把话说透彻说明白,圣明的皇帝没有充分理解,以为我中伤贰师将军李广利,而替李陵游说开脱,于是把我交由大理寺审判。拳拳诚恳的忠心,始终不能解释清楚。因为属于侮辱皇帝,最后听从法官的判决。人不是草木,独自和法官狱卒为伍,深深陷入在监狱之中,能够向谁倾诉啊!这些都是您亲眼所见的,我的行为和做事难道不就是这样吗?李陵既然活着投降敌人,堕落损害了他家族的名声,而我又在蚕室受刑,两重耻辱为天下人看热闹并耻笑。悲哀啊!真是悲哀啊!
事情之经过与是非不太容易为普通人说明白其中的一二啊!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被皇上所戏弄,当如同乐师、优伶一样所畜养的人,为普通人所轻视。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区别?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不过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最后接受死刑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和所处地位促成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方式不同的缘故。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不辱没自己,其次是颜面上不受辱,其次是辞令上不受辱,其次是被囚系受辱,其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其次是戴上刑具、挨打受辱,其次是剃掉头发、以铁索束颈受辱,其次是毁伤肌肤、断残肢体受辱,最下一等是遭腐刑,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猛虎在深山时,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讨吃的,这是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刻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确定计谋是很明确的,必须在遇刑前自杀。如今手脚都被刑具束缚起来,脱掉衣服,接受杖责,关闭在四面墙壁之中。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强制逐步发展的结果。待到这一步,还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说得上尊贵呢?况且,西伯是一方诸侯之长,却被囚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备受五刑的处置;淮阴侯韩信是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都曾高坐王位称孤道寡,后来又都被捕入狱;绛侯周勃诛杀吕氏党羽,权力之大超过了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后来被囚禁在特设的监狱“请室”之中;魏其侯窦婴曾任大将,后来也穿上了罪人衣服,手、脚、脖子上都加了刑具;项羽的大将季布,后来剃光头,以铁圈束颈当了朱家的奴隶;灌夫曾在拘留室里受到侮辱。这些人都身居王侯将相的地位,名声传遍邻近的国家。一旦有罪受到法律制裁,也不能自杀。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对大夫施刑非常慎重,大概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啊。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没有不怀念父母和妻子儿女的;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如今我很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独自一人,少卿您看我对于妻子儿女又如何呢?况且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仰慕道义,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再说,奴婢侍妾一类人,尚且能自杀而不受辱,况且我是不得已啊!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私下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逸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察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弄清从古至今历史的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此书已经起草,尚未完成,就碰上这桩祸事,惋惜它没有写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我确实已经著述完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又有什么悔恨呢!然而,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对俗人就难说了。
况且,在负罪的情况下不容易处世,身处卑贱,受到的非议和指责也就很多。我就因为说话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经常一日而多次愁肠百转,平常日也总是精神恍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湿透!我现在身为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离开皇宫去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只好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风气行事,用来抒发内心的悲愤。如今少卿却教导我推荐贤能之士,这岂不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吗?尽管我也想打扮自己,用美妙的言辞粉饰自己,可这对世俗没有好处,不能取信于人,恰恰是只能招致侮辱罢了。总之,到死的那一天,然后是非才会有个定论。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只能简略地说说一些固塞而鄙陋的想法。谨再次向您致意。
【评析】
这是一篇生命的赞歌和充满悲剧感的咏叹调,借给任少卿回信的机会述说了自己遭受不白之冤而受到奇耻大辱的悲慨,在沉郁顿挫的叙事中抒发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信中反复述说受到宫刑之人的卑贱,而只有太监才会如此,于是他列举了“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的历史事实,极力说明自己也和这些宦竖同样。而司马迁受到如此的耻辱只不过是想要为皇帝分忧安慰皇帝而为失败的李陵说几句话而已。应该说,司马迁向武帝说明时,李陵只是失败而投降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李陵投降的消息才传来。这更加重了司马迁的罪责,这便是司马迁反复申述“事本末未易明”的内在原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中途遭遇此祸,这便是他为何不自杀而坚强地活下来的原因。正是要完成这部传承历史文化的巨大工程,司马迁才坚定地忍受一切难以忍受的耻辱和身心的巨大创伤,咬紧牙关,用余生的全部生命和心血浇铸成这部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高高屹立的丰碑。仔细阅读,反复咏叹这篇奇文,最主要的旋律便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对于后世有意义和有价值,而这种价值不是物质的,而是文化和道德,是承载道德的文化。司马迁在骨子里是要继承孔子《春秋》的笔法和传统,是传播载道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这一点,司马迁做到了。中国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在文化传承上功劳最大的伟人便是孔子和司马迁。
全文纵横开阔,辞气沉雄,气势起伏跌宕。大量的排比和典故的熟练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尤其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一段文字,如同万丈瀑布,如同闪电惊雷,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不知激励了多少英雄豪杰。是《史记》玉成了司马迁,促使激励他活下来,是司马迁玉成了《史记》,才使我们今天非常有底气地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没有间断的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