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¹,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²。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³,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⁴,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⁵,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⁶,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⁷,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⁸。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⁹。
仆自贞元十五年¹⁰,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¹¹。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¹²,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¹³。然时称道于行列¹⁴,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¹⁵。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¹⁶,赭其垣¹⁷,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¹⁸。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¹⁹,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慄²⁰。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²¹,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²²。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²³,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
¹杨八:名敬之,柳宗元亲戚,王参元朋友。
²更:更改。
³焚炀(yáng)赫烈:火势猛烈。
⁴滫瀡(xiūsuí):都是烹调用的佐料。
⁵倚伏:《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⁶诞漫:漫无边际。
⁷小学:古代指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⁸道:称道、赞扬。
⁹嗤嗤:象声词,嘲笑的声音。
¹⁰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
¹¹蓄:积蓄在心中。意谓不能推荐。
¹²御史尚书郎:指在永贞元年参加永贞革新时,柳宗元曾任重要官职。
¹³郁塞:指仕途堵塞不顺。
¹⁴行列:指同僚。
¹⁵孟几道:即孟简,擅长诗文,尚节义,是柳宗元好友。
¹⁶黔其庐:房屋保留火灾剩下的黑色。
¹⁷赭其垣:墙壁保留火灾留下的赭红色。
¹⁸祝融、回禄:都是传说中的火神。
¹⁹喙:鸟嘴,此处借用为人嘴。
²⁰慄:害怕、恐惧。
²¹蓄缩:畏缩、怯懦。
²²“古者”四句:春秋鲁昭公十八年时,宋、卫、陈、郑四国发生火灾,许国不进行慰问,有识之士便认为许国将要衰亡。
²³颜、曾之养:颜回、曾参的养生方式,即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译文】
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疑惑,最后才转而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要向您道贺了。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贺。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使日子过得很安宁。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而调和饮食等工具,也许不能正常供给,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相互倚伏,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去和来也不定。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时,就开始受到种种困难和种种惊吓,因此才会有水灾或火灾,才会有小人们的怨恨嫉妒和诬陷。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才能够走上光明的道路。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认为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很疑惑。
像您这样读很多古人的书,又能写文章,对文字训诂也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有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在心中而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人很多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就有人嘲笑认为是得了您的厚礼。
我从贞元十五年就看见过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仅仅是对不起您。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有说话机会了,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郁闷。但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嘲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而非常痛心。您如今幸好被天火所荡涤,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出来,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孟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和交情,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知道你而表扬你,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开口为您说话;主持考试的,也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而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反而非常高兴。
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很憎恶许国。如今,我陈述了这样的事理,和古代有所不同,所以本来准备慰问您,而改为向您道贺。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虽然清贫却使父母感到非常快乐,物质上又怎么会缺乏呢!
【评析】
这是一篇“令人惊绝”的文章。标题就很奇特,出人意料,颇有悬念。王参元是鄜坊节度使王栖曜的小儿子,是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的弟弟,是著名诗人李贺的姐夫,是作者柳宗元的朋友,从其亲朋的圈子就可以看出此人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优越。朋友家里“失火”,生活失去着落,作者不去劝解、安慰,反而要“祝贺”,实在是出人意表,非常奇特。文章开篇,先交代自己得到王家失火的消息时思想情绪的变化,“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这构成全篇内容的筋脉,也是全文的纲领。
文章接下来就从“始骇”是柳宗元最初的反应,这是人之常情。第二层接着分析“中疑”的原因。对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法表示怀疑。柳宗元并不认为“火灾”与“大有为”“能光明”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最后具体分析“终喜”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王参元是“多能”的进士,凭他的学问才识,早就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展“济世救民”的才干,但到如今依旧是“进不能出群士之上”,郁郁不得志。原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实际是一种仇富心理在作怪。当时之士追求“好廉”虚名,明明知道王参元的才干,但因王家有财,怕推荐就被人说是接受贿赂,从而影响自己的名誉仕途。作者自责自己也不能免俗,虽然担任“天子近臣”,曾因赞美王参元而被别人“窃笑”,所以,心里虽然对这样的现象表示不满,但也只是“痛”而已,只能表示无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猜忌横行、俗见混乱、积毁销骨的不合理现象。也流露了作者对怀才不遇之士的深切同情。如今大火烧掉了王家的财产,却也让王参元摆脱了多财的累名,也可算是种“幸运”,终于可以理直气壮推荐他了。“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看似滑稽可笑的话语中包含着无尽的酸悲。因此这次王参元家失火,虽然家产荡然无存,但人们自可毫无顾忌地与他交往,为之延誉,这正好为王参元扬名提供机会,故值得庆贺。柳宗元庆贺王参元家遭遇火灾,正是意图借这种反常的现象造成的变态心理抨击不合理的社会风气。这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真是匠心独运,下笔不凡,警俗戒世,快语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