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田记

字数:2130

钱公辅

范文正公¹,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²,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³。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⁴,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⁵。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⁶;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⁷。既而为西帅⁸,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⁹,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¹⁰,桓子曰¹¹:“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¹²。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¹³。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¹⁴,享万钟禄¹⁵,其邸第之雄¹⁶,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¹⁷,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¹⁸,又岂少哉?况于它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¹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²负郭常稔(rěn):紧靠外城而经常丰收。稔:庄稼丰收。

³赡:供给,供养。

⁴缣(jiān):双丝的细绢。这里指一匹。

⁵斛(hú):古代容器名,十斗为一斛。

⁶屏(bǐng):通“摒”,抛弃不用。俟代:等待官员出缺而补上去。

⁷不逮:达不到。

⁸西帅:范仲淹在庆历三年为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

⁹敛:通“殓”。

¹⁰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名相。羸:瘦弱。

¹¹桓子:齐国大夫陈文的儿子。

¹²觞桓子: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

¹³服义:在正确的道理或正义面前,表示心服。这里指桓子受觞而不辞。

¹⁴都:久居。

¹⁵万钟禄:形容极高的俸禄。

¹⁶邸第:府邸门第,指宅院。

¹⁷廪稍:公家赐给的粮食。

¹⁸壶瓢:葫芦从中间竖开则为瓢。壶:通“葫”。

【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关系亲近而贫穷,或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施舍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定时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有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去世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现在从范文正公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

唉!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伎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饿殍的,难道还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评析】

本文通篇以“义”字为骨干,旨在表彰范仲淹自奉俭约,购置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的高风义行。前面交代义田来历、管理办法以及受惠人群,具体到什么情况支付多少,给人以清晰印象。叙述简明清晰,文笔错综而不枯燥。特别使用“错综格”中“抽换词面”之修辞方法,例如在“嫁女者五十千”等四句同样叙述文句之后,转用“葬者如再嫁之数”之表述方法,便使语气鲜活灵动。接着用倒叙的笔法简明介绍范仲淹本人生活之简朴清廉,反托其如此义举之难能可贵。再用晏子之言行正面衬托范仲淹之高尚。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话将义田之举和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吻合在一起,提升了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意义。最后用现实社会中许多贵族只顾一己之私的卑琐反衬范仲淹的高大,将主旨表达得极其充分。


谏院题名记袁州州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