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象声词的一点思考

字数:1060

我所编写的现代汉语教材把副词列入实词。如果有人说“把副词归入虚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决不会提出异议,因为副词本来就是个大杂烩。找一些例子可以说明它是实词,找另一些例子又可以说明它是虚词。

象声词也是一个大杂烩。不过,要看清这个大杂烩的面目,不能像考查副词那样从书面语中找例证,更不能凭着词典中几个条目就下结论,因为文字会掩盖它的真实情况。记着,我们讲的是口语中的词。举例说吧,有位同志打算写封信给一家商店,说明新买的洗衣机有毛病,发出某种怪声。他问我表示那种声音的词怎么写,我实在难以回答,也无法向词典请教,只好说:“随便写个声音相同的字就行了”。与那种怪声相同的字恐怕很难找到,大概也只好用声音近似的字了。口语里的象声词究竟有多少,无法估计。词典中所收的象声词是极小的一部分,即使拿文学作品来说,书面语中的象声词大都没有被词典收录。要把口语里的象声词都作为词典中的条目,谁也没有这个本领。

象声词也是一个大杂烩。

口语里的象声词究竟有多少,无法估计。

再看看词典所收录的象声词,例如《现代汉语词典》:

咯吱  象声词:扁担压得~~地直响。

这里的解释,只是用法举例,很难说这种用例就是常见的。如鲁迅的《肥皂》中有:“咯支咯支,哈哈!”“呵呵,洗一洗,咯支……唏唏……”这里的“咯支”如果解释为擦肥皂的声音,恐怕也不对,谁听见擦肥皂时发出“咯支”的声音来着?看来要把象声词说成是表示特定声音的词并不科学。再举个例子。

沙沙  象声词,形容踩着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走在河滩上,脚下~地响|风吹动着枯黄的树叶,~作响。

这里先说明“沙沙”用在哪些方面,再举例证。采取这种释义方式,大概是列举常见的用法。当然还有许多别的用法。如鲁迅的《在酒楼上》中有:“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总之,象声词究竟表示什么声音,离开了语境恐怕难下定论。正因为如此,书籍中注释象声词,往往引起争议。例如:

象声词究竟表示什么声音,离开了语境恐怕难下定论。

唧唧  象声词,形容虫叫声。

《木兰辞》中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有人认为“唧唧”是虫叫声,有人认为是叹息声。因为这里的上下文帮不了大忙,只好另找证明。主张是虫叫声的引欧阳修的《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主张是叹息声的引白居易的《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又有人出来说,两说都不是,“唧唧”应该指机杼声,因为下文讲的是织布。

由于文字的逆影响,有少数象声词不象声了,这属于词的异化。记得解放前参加一些追悼会,听到人家读祭文,总有“呜呼哀哉,伏惟尚飨”的句子。这个“呜呼”,古人写作“於戏”,实际怎么发音,很难说清楚,不过意思是容易了解的。异化了的象声词,意义趋向专一,使用范围大体有限,又常作为修饰语,有些人把它们归入形容词不是没有道理的。

异化了的象声词,意义趋向专一,使用范围大体有限,又常作为修饰语,有些人把它们归入形容词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关于“有”的思考五、“会”的兼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