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魏承班
菩萨蛮
菩萨蛮 魏太尉 承斑(1)
罗裾薄薄秋波染(2)[1]。眉间画时山两点(3)[2]。相见绮筵时(4)[3]。深情暗共知。 翠翘云鬓动[4]。敛态弹金凤[5]。宴罢入兰房[6]。邀人解佩珰[7]。
【校记】
(1)陆本、茅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调前作“魏承斑二首”。吴钞本作“唐魏太尉词”、“魏承斑”、“菩萨峦”(“蛮”误作“峦”)。玄本于调前作“魏承斑十五首”。张本作“菩萨蛮,魏承斑”,朱笔圈去姓名,于调上加“魏承班二首”。汤本、合璧本作“魏承班,菩萨蛮”。毛本作“菩萨鬘,魏太尉承斑”。四库本作“菩萨鬘,魏承班”。毛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菩萨鬘”。正本作“魏承斑,菩萨鬘”。清刻本作“菩萨蛮,魏太尉承班”。晁本、鄂本、陆本、茅本、玄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张本、四印斋本、毛本《尊前集》“班”作“斑”。
(2)罗裾:吴钞本、作“罗裙”。
(3)间:正本作“图”。画时: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魏太尉词》作“画得”。两点:雪本作“雨点”。
(4)绮筵:玄本作“绮罗”。四部丛刊本同。
【笺注】
[1]罗裾:丝罗衣裾。秋波染:言裙裾色如秋波澄碧。南朝乐府《吴声歌》:“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2]山两点:言所画山眉式样。唐温庭筠《归国遥》:“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3]绮筵:华丽丰盛的筵席。唐高勉《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绮筵歌吹晚,幕雨泛香车。”
[4]翠翘:翠鸟尾上的长羽。妇女头饰状似之,亦名。唐韦应物《长安道》:“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详见温庭筠《菩萨蛮》(“翠翘金缕双”)注[1]。
[5]金凤: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
[6]兰房:犹香闺。南朝梁刘孝绰《淇上戏荡子妇示行事》:“日暗人声静,微步出兰房。”
[7]佩珰:耳环。亦泛指玉佩。唐李贺《李夫人歌》:“红壁阑珊悬佩珰,歌台小妓遥相望。”一本作“佩珰”。王琦汇解:“佩珰,所佩之玉珰也。”
【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相见绮筵时,深情黯共知”……亦为弄姿无限,只是一腔摹出。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艳冶似温尉。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后结恐温尉所不为也。
其二
罗衣隐约金泥画(1)[1]。玳筵一曲当秋夜(2)[2]。声泛觑人娇(3)。雲鬟袅翠翘(4)。 酒醺红玉软[3]。眉翠秋山远。绣幌麝烟沉(5)。谁人知两心(6)[4]。
【校记】
(1)隐约:晁本、茅本、玄本、吴钞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作“稳约”。
(2)玳: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作“瑇”。
(3)泛:鄂本、陆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茅本、玄本、汤本、合璧本、钟本、张本、明残本、正本、清刻本、徐本、四印斋本、《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颤”。陆本、茅本、钟本、张本、明残本、徐本、影刊本注曰:“‘颤’一作‘泛’。”汤本评曰:“‘颤’一作‘泥’。”按:“泥”乃“泛”之误。
(4)雲鬟: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作“雪鬟”,误。
(5)幌:吴钞本作“愰”,误。
(6)谁:王辑本作“究”,误。
【笺注】
[1]金泥:即泥金。见卷四牛峤《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画”)注[1]。
[2]玳筵:玳瑁筵。南朝陈江总《今日乐相乐》:“绮殿文雅遒,玳筵欢趣密。”
[3]酒醺:唐白居易《醉后戏题》:“今夜酒醺罗绮暖,被君融尽玉壶冰。”红玉:红色宝玉。古常以比喻美人肌色。《西京杂记》卷一:“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
[4]两心:彼此之心;双方的思想。汉焦赣《易林·大过之小过》:“两心相悦。”唐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集评】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艳丽。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全词明倩,“玉软”字亦新。
卷九 四十九首
魏太尉承班(1)十三首
满宫花 一首
木兰花 一首
玉楼春 二首
诉衷情 五首
生查子 二首
黄钟乐 一首
渔歌子 一首
鹿太保虔扆 六首
临江仙 二首
女冠子 二首
思越人 一首
虞美人 一首
阎处士选 八首
虞美人 二首
临江仙 二首
浣溪沙 一首
八拍蛮 二首
河传 一首
尹参卿鹗 六首
临江仙 二首
满宫花 一首
杏园芳 一首
醉公子 一首
菩萨蛮 一首
毛秘书熙震 十六首
浣溪沙 七首
临江仙 二首
更漏子 二首
女冠子 二首
清平乐 一首
南歌子 二首
【校记】
(1)班:晁本作“斑”,从他本改。
魏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