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魏承班
诉衷情
高歌宴罢月初盈[1]。诗情引恨情。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2]。 罗帐袅香平(1)[3]。恨频生。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4]。
【校记】
(1)袅:全本作“嫋”。
【笺注】
[1]月初盈:月初圆。唐李世民《帝京篇》十首之九:“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
[2]思想:想念,怀念。《公羊传·桓公二年》:“纳于大庙。”汉何休注:“庙之言貌也,思想仪貌而事之。”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此言男女相思。
[3]袅香平:形容烟缕平匀。
[4]层城:重城;高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唐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绝域望余春。”。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全篇拙。
其二
春深花簇小楼台[1]。风飘锦绣开[2]。新睡觉(1)[3],步香阶。山枕印红腮(2)。 鬓乱坠金钗。语檀偎(3)[4]。临行执手重重嘱。几千回。
【校记】
(1)睡觉:汤本作“梦觉”。
(2)印:汤本、合璧本作“映”。
(3)檀:吴钞本作“擅”,误。偎:鄂本、钟本、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隈”。
【笺注】
[1]花簇:花朵丛聚。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桐花》:“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
[2]锦绣:此指锦绣帘帏。
[3]新睡觉:刚睡醒。唐裴度《凉风亭睡觉》:“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4]语檀偎:与檀郎相偎私语。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东坡得意处,是四脚棋盘,着一味墨子。若“山枕印红腮”句,得意之情景可思。
钟本评语:“山枕印红腮”与“泪花落尽胭脂冷”,写枕席间香宛之致,真不易得!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语檀偎”三字殊拙。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九:“重重嘱”三字,当作“仄平平”,而末字尤当叶韵。魏太尉词五首,惟此首变格,不可不知。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视前差胜,然“语檀偎”句不辞,“临行”句失韵。
其三
银汉云晴玉漏长(1)[1]。蛩声悄画堂[2]。筠簟冷[3],碧窗凉。红蜡泪飘香(2)。 皓月泻寒光(3)[4]。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校记】
(1)云晴:汤本、合璧本、毛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全本作“云情”。
(2)蜡:晁本、陆本、吴钞本、茅本、汤本、合璧本、钟本、张本、毛本、后印本、四库本、徐本、四印斋本、影刊本作“”。
(3)皓月:《花间集注》作“浩月”,误。
【笺注】
[1]银汉:天河,银河。南朝宋鲍照《夜听妓》:“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玉漏:漏壶之美称。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蛩声:蟋蟀鸣叫声。唐白居易《禁中闻蛩》:“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
[3]筠簟:竹席。唐顾甄远《惆怅诗九首》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净。”
[4]泻:形容月光如水泻落。唐李商隐《题郑大有隐居》:“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集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蝉噪林逾静”,藉以咏蛩;“群峰似剑割愁肠”,藉以咏月。
钟本评语:此词与秦少游“偏照画堂秋思”一阕,情味并长,合观可得临摹法。(按:“偏照画堂秋思”应是温庭筠《更漏子》词句)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词非诗比,诗忌尖刻,词则不然。魏承班《诉衷情》云:“皓月泻寒光,割人肠。”尖刻而不伤巧。词至唐末初盛,已有此体。如东坡“割愁还有剑铓山”,巧矣,以之入诗,终嫌尖削。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用相对写法,较有情味。“皓月泻寒光”,佳句也。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香”字趁韵;余尚可;“皓月”两句佳,然“割”字太硬,与“月”不属;结亦平平。
其四
金风轻透碧窗纱[1]。银焰影斜(1)[2]。欹枕卧(2),恨何赊[3]。山掩小屏霞[4]。 云雨别吴娃(3)[5]。想容华[6]。梦成几度绕天涯。到君家。
【校记】
(1):鄂本、吴钞本、玄本、雪本、钟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缸”。王辑本作“红”。
(2)欹:汤墨本作“倚”。
(3)吴娃:吴钞本作“娱侄”。
【笺注】
[1]金风: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
[2]银:银灯。南朝梁萧绎《草名》:“金钱买含笑,银影梳头。”唐长孙佐辅《幽思》:“金炉烟霭微,银残影灭。”
[3]赊:长远无尽。唐郎士元《闻吹杨叶者》:“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
[4]山掩小屏霞:指小屏风上所绘山色霞光掩映的图画。
[5]云雨:用宋玉《高唐赋》典,代指男女欢会。吴娃:吴地美女。《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李善注:“皆美女也。”《文选》左思《吴都赋》:“幸乎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刘良注:“吴俗谓好女为娃。”唐李白《忆旧游赠韦太守良宰》:“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6]容华:美丽的容颜。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唐刘长卿《王昭君歌》:“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赊”字趁韵;余尚可,终非上驷。
其五
其五(1)
春情满眼脸红销(2)[1]。娇妒索人饶[2]。星靥小(3)[3],玉珰摇(4)[4]。几共醉春朝(5)[5]。 别后忆纤腰。梦魂劳。如今风叶又萧萧(6)。恨迢迢(7)。
【校记】
(1)《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双调四十一字。”
(2)情:吴钞本作“晴”。红销: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库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红绡”。全本作“红消”。
(3)星:汤本作“翠”。
(4)摇:王辑本作“瑶”。
(5)共:汤本、合璧本作“度”。
(6)风叶:汤本作“枫叶”,雪本作“风雨”。萧萧:王辑本作“箫箫”,误。
(7)迢迢:王辑本作“迢遥”。
【笺注】
[1]脸红销:应作“脸红绡”,谓脸颊细腻红润如薄绸。
[2]娇妒:娇嗔貌。唐李白《白头吟》之一:“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索人饶:欲得人疼爱。
[3]星靥:指女子酒窝或酒窝上的面饰。唐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唐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4]玉珰:玉制的耳饰。唐李商隐《夜思》:“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
[5]几共:屡共。唐齐己《采莲曲》:“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四:“杨柳索春饶”,黄山谷词也。“一汀烟柳索春饶”,张小山词也。古人惯用“饶”字。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徐士俊评语:“索人饶”,比“索春饶”尤妙。
钟本评语:“如今风叶又萧萧。恨迢迢”,浅浅语,颇有深致。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春情满眼脸红销”,描写细腻。《片玉词》云“拂拂面红如著酒”,同此深刻而艳丽也。
又:“别后忆纤腰,梦魂劳。如今风叶又萧萧,恨迢迢。”……似此笔近清疏,亦复披沙拣金,未易多得。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九:以上五首,盖皆就题发挥。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后结大是不恶,余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