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县干部-北大博士论文 >
- 第二章 构成
第三节 性别
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干部的性别问题实质是女性的参政问题,女干部的比例问题。女性参与和分享政治权力,不仅是两性平权理想的体现,也是政治民主和文明的体现。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近些年,随着各国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以及女性权力的崛起,女性参与和分享政治权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定期发布的各国性别权力测量(GenderEmpowermentMeasure,GEM)排名即其明证①。
①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5年起定期编制发布性别权力测量,统计女性在管理及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以及女性平均每人GDP占男性的比例,来衡量女性政治参与程度以及对决策的影响程度。(王名騄,2005:4)
中县女干部在各个级别的领导干部中所占比重如下:
表2-4副科级以上干部性别比例统计(截至2009年7月)
男 | 女 | 男性比例 | 女性比例 | |
---|---|---|---|---|
副科级(680人) | 590 | 90 | 87% | 13% |
正科级(280人) | 264 | 16 | 94% | 6% |
正科级一把手(125人) | 117 | 8 | 94% | 6% |
县领导(32人) | 30 | 2 | 94% | 6% |
总数(1013人) | 905 | 108 | 89% | 11% |
资料来源:组织部和相关部门办公室
可以看出,中县副科级以上男女干部比例严重不对等,特别是女正科级一把手和女县领导,总数只有10人,比例只有6%。对于这种女干部任职高层少,正职少,实权少的状况,相关研究者形象地称之为“权力尖端缺损”现象(王凡,2002:64)。
那么,为什么这10名女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她们每个人的具体状况怎样?
表2—5 10名女正科级一把手和女县领导情况表
| > | 职务 | 个人情况说明 |
| 姓名 | | |
| 张 | 组织部长 | 省财经学院毕业,省选 |
亚楠 | 调生,公选为副县长,丈夫为北山市人事局干部。 | |
---|---|---|
曹岩 | 副县长 | 高中毕业,任过乡镇 |
党委书记,父亲曾为文委副主任、政协办公室主任 | ||
,公公曾为中县县委办主任,丈夫在公安局工作。 | ||
+------ | ----------- | ----------------------------------------------+ |
刘 | 县直 | 师范 |
惠芳 | 工委书记组 | 毕业,曾任信访局局长,父亲曾为中县首任县委书 |
织部副部长 | 记通讯员、公安局干部,丈夫为党史研究室主任。 | |
+------ | ----------- | ----------------------------------------------+ |
李 | 六月 | 师范毕业,父亲曾为邮政所长 |
书平 | 镇党委书记 | ,公公曾为中县政协副主席,丈夫为北方镇镇长。 |
+------ | ----------- | ----------------------------------------------+ |
江 | 质监局局长 | 高中毕业,父亲曾为公安局副局长,哥哥为鲁丰市 |
绿叶 | 工商局长,公公曾为民政局长,丈夫为统计局长。 | |
+------ | ----------- | ----------------------------------------------+ |
钱 | 残联理事长 | 师范毕业,父亲曾 |
方如 | 为中县县政府行政科长,丈夫为公路局党委书记。 | |
+------ | ----------- | ----------------------------------------------+ |
刘 | 妇联主席 | 卫校毕业,父亲曾为信访办副 |
艺美 | 主任,表哥为某省副省长,丈夫为县医院副院长。 | |
+------ | ----------- | ----------------------------------------------+ |
陈 | 华生镇镇长 | 师范学院毕业,市选调生, |
玉香 | 父亲为安县某乡中层干部,丈夫为县纪委室主任。 | |
+------ | ----------- | ----------------------------------------------+ |
王 | 解放街道 | 省政法干校毕业, |
杨柳 | 办事处主任 | 公公为军队13级干部,丈夫为县法院监察室主任。 |
+------ | ----------- | ----------------------------------------------+ |
张 | 工会 | 林校毕业,父 |
淑惠 | 常务副主席 | 亲为北山县某乡中层干部,丈夫为信访局副局长。 |
+------ | ----------- | ----------------------------------------------+ |
资料来源:访谈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10名女干部除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之外,她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与她们的家庭背景所拥有的政治资源息息相关。这其中有父辈的庇护,有丈夫的援助,也有组织部门的较早发现和刻意培养;或者几种因素兼而有之。
而且,如果进行职位分析的话,会发现这10名女干部基本都有职位倾斜和政策倾斜的因素,也就是多少沾了女干部政策的光。从张亚楠和曹岩的情况来说,在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2006年1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要至少各配备1名女干部。张亚楠和曹岩分别是县委、县政府至少要配备的1名女干部。张亚楠公选为副县长后,从正县宣传部长进步一个隐形台阶,调动而来。曹岩的情况,按照当年和她一起提拔的一位县领导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她是女干部,当年不可能提拔,因为民主推荐只得了10多票,远远落后于其它几名男干部的后面。而李书平、陈玉香和王杨柳的成长则有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各级提拔女干部的因素,以及乡镇党政正职要有适当数量女干部的政策因素。江绿叶的质监局局长则有垂直部门竞争小的因素,因为在中县,副局长提拔为局长寥寥无几,而垂直部门由于竞争小,则不断有副职提拔为正职的情况发生。而江绿叶在访谈时明确表示,如果是在县直,基本不可能提拔为局长。刘艺美的妇联主席则是职位因素。刘惠芳、钱方如和张淑惠则再次印证“权力尖端缺损”现象,都是不重要的位置。
县乡女干部成长为什么这么难?组织部部长张亚楠说:
“女干部成长难,这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比如传统习惯、男权社会,还有各种约束女同志,不适合女同志的岗位。主观原因,比如封闭、狭隘和不思进取,受社会和家庭羁绊等等,主要就这些,只不过哪些方面占主要方面就不一定了。我给你说,在家庭和事业方面,没有一个女人能处理好的,女人干事业都患得患失。我最后的观点就是女同志要过女式生活,青春愉快、养尊处优,不宜从政。”(张亚楠访谈,2009)
女同志“不宜从政”,这话从管干部的组织部长口中说出,令人震惊。
副县长曹岩说:
“女干部在选拔任用方面,在竞争方面,远远不是男同志的对手,比如拉票啊,喝酒啊,平时交往啊,这些方面,女同志根本不行。”(曹岩访谈,2009)
对于女干部成长难的问题,男领导干部怎么看?县委办主任李宇说:
“女干部上来的少,首先她们在党政机关的就不多,基数就少。另外你比如这次选拔,讲资历,讲条件,这样一比,一些女干部就拼不过男干部。还有就是对女干部也有某种程度的偏见。”(李宇访谈,2009)
复旦大学毕业的中县法院院长魏光庆说:
“我们那有40多个女同志,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有3-4人。女干部成长难,我认为主要是她们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以个人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要照看孩子,要做家务等等,这样她们花在工作的时间上就少一些。所以如果单位不考虑她们的社会责任,而仅仅从工作方面考虑,女干部肯定不如男干部。另外在投票的时候,女干部也明显处于劣势。”(魏光庆访谈,2009)
还有一些男领导干部认为女领导少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美国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女总统。男女还是有别,而这种差别最终反映在了能力上。同时,女性比较感性,往往从个人方面考虑太多,这也影响了她们的成长。更有一些男干部认为现在不存在女干部成长难的问题,这是个伪命题,相反干部政策已经给她们倾斜不少,女干部少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在中县男领导干部的丛林中,能明显感觉一些女领导干部,特别是正科级一把手以上的女干部,精明、果断、干练,同时也大大咧咧、泼泼辣辣、风风火火,和男领导干部拼酒、拼语言,不同程度具有男性化气质,而这样的形象和气质,也往往更受男领导干部的认同和接纳。忘掉性别,成为男性丛林的一部分,这既是一些女干部的成长经验,也是一些女干部的成长之忧。
中县女干部成长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绯闻和谣言。人言可畏,唾沫如钉,很多女干部的谣言和绯闻,往往在添枝加叶之后,发酵沉淀,在如流的政治生涯之中,不断泛起,不时侵蚀一些女干部的政治生命,直至女干部退出政治舞台,这些谣言和绯闻才会成为历史陈迹。“县乡干部难,县乡女干部更难”,一些女干部往往不经意间就成为舆论中心,成为男干部兴奋的谈资。一些女领导干部坦言很多时候睡不着觉,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这也是令很多女性对从政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从中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各种对女干部倾斜的政策中,硬性规定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的女性“最低名额”和“最低比例”,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2006年1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对没有按要求配备女干部的人事安排方案,上级党委原则上不予审批。”
“正确评价女干部对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贡献,不求全责备,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
“在建立地厅级、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时,保证女干部比例分别不少于15%和20%。
”从中县的实践来看,硬性规定的女干部政策基本都执行了,但对于柔性规定的倾斜政策,则没有很好的落实。比如上述文件规定:“县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也应按有关要求配备女干部”,这在中县就没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