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县干部-北大博士论文 >
- 第二章 构成
第五节 教育
同领导干部的年龄规范一样,县乡领导干部的学历规范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1983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县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其中对县级领导干部的教育规范是:
“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除少数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以外,一般应当是高中(中专)以上,其中应有三分之一具有大专文化程度;县委书记和县长,一般应有一人具备大专文化程度。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和专业结构要注意合理配套。”
“要大批选拔政治上强、具有大学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优秀中青年干部”
这之后,中共组织部门也多次发文对县级领导干部教育程度进行规范,河南省委和北山市委组织部门也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条例细则,具体要求就是:副科级领导干部一般是要求中专以上学历①,正科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一般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乡镇党政正职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县党政正职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业则要求配备合理,专业互补,同时注意选拔熟悉宏观经济、外经贸、金融、高新科技的领导人才,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领导班子,应配备具有较深专业造诣的领导人才。
中县领导干部的学历和专业结构情况如下:
表2—12 县领导教育结构统计表:资料截止到2009年7月
> | > | > | > | > | > | 第一学历(全日制教育) | > | > | > | > | > | 在职学历教育 | |
---|---|---|---|---|---|---|---|---|---|---|---|---|---|
高中 |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人文社科 | 自然科学 | 文理不分① | 没有②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 | 人文社科 | 自然科学 | |
县委领导(8人) | 5 | 1 | 2 | 4 | 4 | 1 | 3 | 4 | 8 | ||||
人大领导(6人) | 1 | 3 | 2 | 2 | 4 | 2 | 1 | 1 | 2 | 3 | 1 | ||
政府领导(6人) | 1 | 3 | 1 | 1 | 2 | 1 | 3 | 1 | 3 | 2 | 5 | ||
政协领导(5人) | 3 | 2 | 1 | 4 | 3 | 1 | 1 | 4 | 1 | ||||
公检法武工领导(7人) | 2 | 2 | 3 | 3 | 2 | 2 | 1 | 1 | 3 | 2 | 6 | ||
总数(32人) | 7 | 15 | 4 | 6 | 9 | 10 | 13 | 4 | 6 | 11 | 11 | 26 | 2 |
百分比 | 21 | 47 | 13 | 19 | 28 | 31 | 41 | 13 | 19 | 34 | 34 | 81 | 6 |
资料来源:简历和访谈
① 对于第一学历是高中和师范的,由于文理科目都学,且专业化不深,所以统计为文理不分。
② 指参加工作后没有继续在职学历教育的
从第一学历来看,中县县领导接近一半是中专毕业。其次分别是高中和本科毕业,大约各占20%,大专毕业的最少。而从总体来看,中县县领导第一学历接近70%是高中和中专毕业,大专、本科毕业的只占20%多一点,这说明中县县领导第一学历严重偏低,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而从县领导的专业结构来看,文理不分背景的占40%,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背景的各分别约占30%,说明中县县领导既不是技术官僚,也不是人文社科官僚,而是专业化不足基础上的文理官僚共治。从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县领导来看,人武部、公检法领导比例最高,县委、县政府也有一些,而人大、政协则一个没有,说明公检法由于司法资格准入制度,而成为县领导中第一学历最高的群体,而中县法院院长是复旦大学本科毕业,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大、政协领导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的,既说明了领导之间年龄差所带来的教育差距,也符合其二线岗位性质。
从毕业的学校来看,中县县领导主要来自下列学校:郑州大学、北山市师范学院、北山市师范学校,北山市农校,这说明县领导主要是市属院校毕业,为地方培养,其中师范和农校为多,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在精英形成中的分层作用。
从在职学历教育来看,中县县领导可谓高歌猛进。除了13%的没有在职学历教育以及19%的大专外,接近70%都是本科研究生毕业,与他们第一学历的高中中专相比,在职学历教育可谓大跃进。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第一学历是大专本科的,在职学历教育的往往不多;第一学历是高中中专的,往往在职学历教育跃进到本科研究生。从县领导在职学历教育的专业结构来看,人文社科的高达81%,而自然科学的只占6%,所以如果从这个属性来讲,中县县领导基本是人文社科官僚,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这其中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则是人文社科学历容易拿。
从毕业的学校来看,在职学历教育主要是下列几所学校:中央党校、河南省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而26名进行在职学历教育的县领导中,13名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是中央党校的函授教育,这充分说明中央党校不仅是省部级干部的摇篮,也是县乡领导干部的摇篮,是标标准准的中国各级党政干部的大熔炉。从专业来看,在职学习基本都是经济管理,部分为法律,这既说明“注意选拔熟悉经济管理、外经外贸、财政金融、法律、城市建设管理和信息科技知识的干部”的导向作用,也说明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而出现的人文社科背景中“经济官僚”的崛起。
下面让我们来看正科级一把手的教育构成情况:
表2—13 正科级一把手教育情况统计表(截至2009年7月)
第一学历(全日制教育)在职学历教育
> | > | > | > | > | > | > | 第一学历(全日制教育) | > | > | > | > | > | > | > | 在职学历教育 | |
---|---|---|---|---|---|---|---|---|---|---|---|---|---|---|---|---|
初中 | 高中 |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人文社科 | 自然科学 | 文理不分 | 没有 |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研究生 | 人文社科 | 自然科学 | ||
乡镇长(15人) | 2 | 9 | 3 | 1 | 5 | 4 | 6 | 1 | 3 | 11 | 14 | |||||
乡镇党委书记(15人) | 1 | 11 | 1 | 2 | 3 | 7 | 5 | 3 | 2 | 8 | 2 | 13 | ||||
县直部门一把手(83 人) | 2 | 24 | 40 | 6 | 11 | 12 | 27 | 44 | 20 | 1 | 35 | 24 | 3 | 59 | 4 | |
垂直部门局长(12人) | 8 | 4 | 2 | 2 | 8 | 2 | 9 | 1 | 11 | 1 | ||||||
总数(125人) | 2 | 35 | 64 | 10 | 14 | 22 | 40 | 63 | 24 | 1 | 42 | 52 | 6 | 97 | 4 | |
百分比 | 2 | 28 | 51 | 8 | 11 | 18 | 32 | 50 | 19 | 1 | 34 | 41 | 5 | 78 | 3 |
资料来源:简历和访谈
从第一学历来看,中县正科级一把手超过一半是中专毕业,依然是空前绝后的中专一代。从最反映教育程度提升的乡镇长群体的学历来看①,仍然60%是中专毕业,说明中县领导干部大规模的教育提升还没有完成,还没有从中专一代提升到大专一代。县直部门一把手的学历分布最为广泛,涵盖初中到本科各个层次②,说明县直部门一把手之间年龄差距大,教育程度异质性大。而垂直部门竟然65%以上还是高中学历,100%是高中、中专学历,成为正科级一把手中学历最低的群体,说明垂直部门由于封闭运行,选人用人范围窄,文化程度严重偏低。而从总体来看,正科级一把手接近80%是高中、中专毕业,说明中县正科级一把手学历很低,提升空间很大。从专业来看,接近一半是高中、师范毕业,专业化严重不足。从乡镇党委书记群体来看,接近一半出身于自然科学背景,有点技术官僚的意味。而如果和县领导的教育状况对比,县直一把手各项教育指标要低,说明在各级领导干部年龄“层层递减”的同时,教育程度也是各级“层层递减”。
从毕业的学校来看,正科级一把手第一学历主要毕业于下列几所学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牧专、河夏林校、北泉农专、北山市师院、北山市农校、封市师范、汝县师范等等,主要是地方培养,其中林校、农校和师范毕业的占相当比重。
从在职学历教育来看,正科级一把手也是高歌猛进,大专和本科高达75%,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和垂直部门局长都以本科为主,县直一把手则以大专为主。而县直一把手接近1/4没有继续在职学历教育,则是因为县直一把手基本升迁无望,所以缺乏学历跃进的动力。同时从正科级一把手整体来看,第一学历是大专、本科的很多依然没有继续在职学历教育,学历跃进的主力仍然是高中、中专毕业的领导干部。同时和县领导相对比,正科级一把手研究生比例要低得多,再次证实教育程度的“层层递减”现象。从专业来看,正科级一把手接近80%是人文社科背景,再次证实县乡领导干部的人文社科官僚属性。
从毕业的学校来看,在职学历教育主要是下列几所学校:中央党校、河南省委党校、北山市地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等等,这说明各级党校是干部在职学历教育的主力军。而15名乡镇长和15名乡镇党委书记分别有9名和7名在职学历是中央党校的函授教育。从专业来看,正科级一把手主要是就读经济管理、法律、行政管理、中文等专业,而15名乡镇长和15名乡镇党委书记在职学历教育分别有8名和9名是经济管理专业,6名和2名是法律专业。
① 因为乡镇长是正科级一把手中最年轻的群体
② 而在最近的干部调整中,第一学历为初中的一位主任已经年龄到顶离开领导岗位,说明初中学历的领导干部就要完全消失。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现在中县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师范和中专毕业,如何评估他们这一代的中专文凭?
必须客观地说,这一代的中专文凭含金量很高,当时师范和中专的分数线比高中要高的多。由于国家包分配,考上师范和中专就成为国家干部,这对于农村的贫寒子弟来说,具有极其强大的吸引力,使得初中的优秀学习精英过早地被师范和中专收割,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近20年,即从1978年师范、中专恢复招生,到1999年教育并轨,国家不再包分配为止。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个地方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一代出类拔萃的政治精英留在地方息息相关。对此,现任大门镇党委书记的房龄道说:
“我当时姊们5个,家庭条件非常差,父母都种地,当时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吃上商品粮。从小学我的成绩一直就很好。初中毕业时,也没有想到能考恁好,毕竟农村的一个中学,结果考到全县第2名,当时我都准备上高中了,结果我们村一个鸡贩子,从乡里回来说,你考上中专了,上不上,当时也不知道啥是中专,只是知道毕业能吃商品粮,能安排工作。当时也有一个老师让我上高中考大学,但说来说去还是家庭条件差,就上了中专。”(房龄道访谈,2009)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中县也将步入公务员时代,而公务员的教育资格一般是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所以15—20年后,中专一代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从而成为共和国干部史上的一段特殊纪录。
1978年以来,文凭的重要性在中县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就是1983—1984年的机构改革。由于文革十年正规大学教育的中断,以及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周期,使得当时中县高中以上学历的干部非常缺乏,这导致当时很多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而这无疑起到了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曾经任过组织部长的县委副书记王渝路说:
“学历文凭在某些阶段时候,就是出入证,你没有这个学历,这个文凭,你就到不了这个级别。它是进门证,出门证,比如这次提拔副科都必须大专以上,你没有这个学历你就进不了门,你比如提副厅级,都要求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你达不到连门都进不去。”(王渝路访谈,2009)
而我在西城乡任职的时候,很多干部都提及2005年年底的机构改革,当时省里要求乡机关干部精简分流,除了20多名领导干部、行政编制人员之外,乡机关160多人只允许保留53名。当时根据考试成绩、领导打分、同志们相互打分的分值并依据一定的权重相加,分数排名一出来,就张榜公布。一个干部说,他清楚记得当时寒冬的半夜时分,还有干部在乡机关看自己的排名。当时竞争非常激烈残酷,不要说2分,就是0.1分都会拉开好几名,当时的规定则是,拥有本科文凭的加3分,拥有大专文凭的加2分。所以为了获得加分,很多干部到北山市,到湖北的范市,到郑州、北京,购买假文凭。面对这种情况,中县出台政策规定,一旦发现文凭造假,自动除名。在机构改革的几个月里,在面临到后半生的命运和出路时,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资源和能量全部投入进去,找关系,寻门路。同时人类的劣根性也得到彻底的大暴露,检举揭发告状上访,无所不用其极。很多干部说,中国机构膨胀的根子之一就是进口不严,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被精简,被端饭碗,往往引发不稳定事件,甚至引发血案。中县这次机构改革也引发市委组织部长被围,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办公室被砸等恶性事件。特别是54名,55名,56名,由于告下来一个自己就可以进圈,所以就想尽一切办法证明别人的文凭加分和获奖加分有假,结果一个文化站长就被揭发获奖加分有假,而永远离开了乡机关。当时排名56,初中毕业的李勇说,由于提拔无望,所以也没有想到进修大专文凭的事,结果就没有加分而被精简。而让他永远后悔的是,当时一个同事拉着他一块到党校报名,他没去,结果那个同事获得大专文凭后加了2分留下,而他现在则只能开一家药店谋生。
在中县,与看重学历相悖的一个现象就是学历干部的“逆淘汰”,就是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干部往往在工作以及提拔任用方面比不上师范、中专毕业的,这从上面的统计中也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对此,郑州大学毕业的航运局局长江道琼说:
“县乡比较看重实践能力,而不是理论能力。中专生发展好,一个他们分配有固定的单位,本科生往往分配不对应。一个呢,县乡很多事情,本科生往往进行价值判断,这样很多事情,中专生能干,本科生就干不来,这样领导就认为你工作能力不行……我们当年高考的一个同学蔡礼宇,我考的郑大,他考的中专,郑州水利学校,这你就能看出来,当时他都是镇长了,我还是副镇长。张国际、陈谷允,都是水校回来的,都发展的不错,还有林校、农校都发展的不错,等于本科生干不过中专生。你身上知识色彩太浓,很多人把你看作另类,你必须把知识色彩磨掉,和他们一样。再一个,你看这些中专生,其实能力素质不差,他们一些人阅读量很大。”(江道琼访谈,2009)
很多本科生到县乡工作后,其适应能力明显比中专生差一些。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他们往往要经历更多的疼痛,更多的脱胎换骨的转变。而如果转变不过来,就被埋没了。
中县干部文凭的一大问题就是在职学历教育问题。相对于前几年的假文凭问题,现在比较严重的是“真的假文凭”,就是党校文凭的含金量问题。对于获得党校函授文凭的情况,西城乡一位第一学历为初中的干部说:
“我初中毕业都能拿下党校学历,你说好拿不好拿?其实就是花钱买文凭。我还去上课,一个月上几天吧,就在县党校,很多领导课都不上。考试时答案都有小抄,可以买,考试时监考也不严,可以抄。就是英语对我有点难,答案我事先都在书上找好了,考试时抄上就行了,这样英语也过了。今年春上领的毕业证,函授本科。”(访谈,2009)
改革开放之初,各级党校在优化干部知识结构等方面,厥功甚伟,这时的党校其实承担了相当的国民教育职能。但是在国民教育体系完备,干部学历大规模提升的今天,党校学历教育何去何从,已经是摆在各级党校面前的重大问题。党校文凭在党政系统内是承认的,这对于正规国民教育序列毕业的干部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公平。很多中县干部戏称党校为“文凭批发基地”。所以,要么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党校放弃学历教育,就象前些年的军队弃商一样。要么党校革自己的命,严格学历教育,重新建立党校文凭的国民公信力。
对于干部的学历问题,组织部门怎么看?根据对中县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访谈,他们的观点是:学历问题很复杂,其在干部成长中的作用也很复杂,组织部门主要还是看德才,看工作能力,讲学历但不惟学历。组织部门看重第一学历,但也承认在职教育学历。组织部门在调配干部时要考虑学历搭配,专业互补,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比如卫生局等等,要考虑干部的专业和经验问题。对此,组织部副部长房续东说:
“学历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我认为不起多大作用,只要符合选拔任用条例就行,本科等学历并不占优势,公选时可能强调一下,因为基层专业性不是太强。但一些专业部门,农业啊统计啊,要考虑对口问题,要优先选择专业,其它专业考虑不是太多,影响不是太大。基层主要是干事,学历这个东西,当然高了要优先,但你说下面真正大学本科毕业的,还不是太多。”(房续东访谈,2009)
对于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问题,曾经任过组织部长的县委副书记王渝路说:
“现在淡了,前些年都是使用的第一学历,第二学历原则上不认可,但近些年基本都认可了,一般没有过多强调第一学历是啥啥。”(王渝路访谈,2009)
干部的学历和年龄一样,在调整干部的时候,往往成为领导手中的筹码,成为领导艺术地处理难题的工具。特别是在一些情况复杂,领导无法取舍的时候,学历和年龄就会成为杠杠,其重要性也就立刻彰显无疑。对此,政府办主任邢浩中说:
“有一次市里一个中专选拔一名副处级副校长,名额给了中县。按照惯例,就从乡镇党委书记中产生,县委研究后划定的条件是:第一学历大学本科毕业,从事过教育工作,40岁左右。条件一公布,大家立即想到肯定要提拔大门镇党委书记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符合条件。”(邢浩中访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