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县干部-北大博士论文 >
- 第二章 构成
第六节 籍贯
干部的籍贯分布与某一地方的教育文化、社会风俗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同时也和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化紧密相关,比如交流回避制度,比如政治派系、政治家族的形成以及地域认同等。
对于影响到领导干部籍贯分布的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党内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规范过程。
从组织部门的规定来看,县处级一般要求在本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并且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而县党政正职交流回避规定最为严格,不得在出生地、成长地和原籍任职,且交流面为100%,还要求跨市交流。乡镇领导干部也要求交流回避,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职务,这就把回避的范围从乡镇党政正职扩大到领导干部。
上面所有这些要求全部体现一个传统:异地为官,不得在其成长地为官。从乡镇到县到市,均有明确要求。
中县建国后历任县级党政正职的籍贯分布如下:
表2—14 建国后中县历任县委书记一览表(截至2009年7月)
姓 名 | 籍 贯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
王阳恩 | 河北省广平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49.10-1950.10 |
李边流 | 山东省日照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50.10-1953.5 |
董 维 | 山西省武乡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53.5-1954.12 |
张水基 | 河北省大名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54.12-1956.6 |
杨宇北 | 山东省临青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56.6-1959.6 |
刘 法 | 山东省某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59.6 --- 1960.2 |
杨宇北 | 山东省临青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60.2-1960.10 |
吕 中 | 山东省广饶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60.10---1961.10 |
董 维 | 山西省武乡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61.10-1965.6 |
刘和初 | 山东省临沂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65.6---1967.1 |
陶安国 | 北山市上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70.12-1973.10 |
郭达仓 | 河南省锦阳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73.10 --- 1975.3 |
叶维柱 | 北山市黄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75.3-1977.12 |
房祥奋 | 北山市正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77.12---1980.9 |
王府希 | 北山市原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80.9-1984.4 |
张大功 | 北山市北山县①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84.4-1985.8 |
陈大军 | 北山市安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85.8 - 1991.6 |
武强立 | 北山市中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91.8 ---1993.12 |
陈遵义 | 河南省沙洛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93.12---1994.12 |
陈道白 | 北山市黄县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94.12---1997.3 |
李朝中 | 北山市武陵区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1997.3-2000.5 |
杨玉琴 | 北山市封市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2000.5-2004.3 |
林庆生 | 北山市武陵区 | 中共中县委书记 | 2004.3--- |
资料来源:中县组织部
① 现在分成武陵区和阳河区
表2—15 建国后中县历任县长一览表(截至2009年7月)
姓 名 | 籍 贯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
宋章福 | 河北省威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49.10-1951.8 |
董 维 | 山西省武乡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51.8-1953.5 |
王树贵 | 北山市上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53.5-1960.3 |
孙华中 | 北山市淮县 | 中县人民委员会县长 | 1960.3-1962.8 |
王树贵 | 北山市上县 | 中县人民委员会县长 | 1962.8-1965.7 |
卢志万 | 北山市封县 | 中县人民委员会县长 | 1965.7-1968.2 |
姚习杰 | 河南省辉县 | 中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68.2-1969.11 |
陶安国 | 北山市上县 | 中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69.11---1975.2 |
房祥奋 | 北山市正县 | 中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77.12-1980.9 |
王府希 | 北山市原县 | 中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80.9-1981.5 |
房石田 | 北山市安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81.5-1984.4 |
陈启航 | 北山市黄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84.6-1988.2 |
武强立 | 北山市中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88.4-1991.8 |
陈遵义 | 河南省沙洛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91.8---1993.12 |
李朝中 | 北山市武陵区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93.12-1997.5 |
杨玉琴 | 北山市封市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97.5-2000.11 |
林庆生 | 北山市武陵区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2000.11-2004.4 |
孙亚水 | 北山市上县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2004.4---2007.9 |
张国华 | 北山市阳河区 | 中县人民政府县长 | 2007.9- |
资料来源:中县组织部
从历任县委书记籍贯分布来看,1967年是个分界年,这之前,县委书记都是外省籍,主要是河北、山东和山西。这之后,县委书记都是河南籍。1967年之前的县委书记都是外省籍是因为他们都是南下干部,与当时的战争进程紧密相关。新中国的解放进程,是从东北开始,由北往南,波状推进。他们一般在家乡参加革命,然后跟随大军南下,解放一些地方,则留下一批,他们都是在解放北山市时留下的干部。而在北山市参加革命的干部则继续南下,所以现在南方很多干部是河南、湖北和湖南籍,大都和这有关。很多干部讲,1966年文革之前基本是“南下干部”领导时期,当时北山市本土干部还没有成长起来,各县领导大多是南下干部。而1966年文革的爆发,以一种酷烈的方式完成了政治精英大转换,很多南下干部被作为当权派打倒。中县随着县委书记刘和初的上吊自杀,宣告了“南下干部”领导时期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势力的崛起,至此之后,中县进入“北山市干部”时代,县委书记基本都是北山市人担任①,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从历任县委书记来看,除了武强立之外,都不是中县人,说明实行了严格的地域回避,而且从建国以来一以贯之。而武强立任县长和县委书记,本来也是要调到别县的,但由于提拔时年龄很大,已经51岁,加上其弟弟时任蛇口工业区领导,与当时河南省委以及北山地委的领导相熟,因此成为极端情况下的特殊例子。
① 只有2位不是北山市人,一是郭达仓,河南省锦阳县人,从省里某机关下来,在地委政工组工作一些年后到中县。一是陈遵义,河南省沙洛县人,大学毕业分配到北山市,从采购员一步步干起来。他们都是在北山市工作多年后出任中县县委书记的。
从历任县长来看,从1953年开始,基本由北山市干部出任,这是一种制度安排。即通过北山市干部出任县长,一方面可以弥补南下干部(县委书记)对北山市情况生疏的缺陷,一方面更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县长也实行了严格的地域回避制度,除了武强立外,没有一个中县人。
对于现任县领导的籍贯分布,由于只统计一任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因此就拉大时间跨度,统计了从1999年以来10年间中县县领导的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表2—16 1999—2009年县领导籍贯分布统计表(截至2009年7月)
籍贯 | 数量(位) | 籍贯 | 数量(位) |
---|---|---|---|
中县 | 28 | 北山市正县 | 3 |
北山市北山县 | 14 | 北山市上县 | 2 |
北山市安县 | 7 | 北山市延县 | 2 |
北山市汝县 | 6 | 北山市淮县 | 1 |
北山市封市 | 6 | 河南南山市嘉县 | 1 |
北山市黄县 | 5 | 河南鲁丰市阳县 | 1 |
北山市原县 | 4 | 湖北湖阳县 | 1 |
北山市卫县 | 3 |
资料来源:中县年鉴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84位中县县领导籍贯分布呈现混合形态。中县人28位,占33%,为第一大来源地。但中县人出任的最高职位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其次是副县长,更多地是人大、政协二线岗位。统计表明,人大、政协领导基本由本县人出任,这是中国县政的基本模式,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大政协是二线岗位;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对本地的发展起到监督和献计献策作用。从籍贯来看,中县县领导基本都是北山市人,符合县处级一般在本市范围内进行交流的规定。从权力格局来说,中县实际形成了权力核心由外县人掌握,中县人辅助的格局。从现任县领导来看,除了人大、政协领导都是中县人外,县委只有宣传部长,县政府只有一位副县长外加工会主席,一共3人是中县人,其它县领导全部是外县人。这种权力格局一方面保证了中央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另外一方面也能发挥本县人熟悉情况的优势,有其相当的合理性。
从县领导的籍贯分布来看,呈现非常明显的不均衡分布。除去中县本身外,北山县分布最多,其次是安县,这里面有很重要的原因所在。北山县出身的县领导在整个北山市都多,这是因为其是北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经济发达,教育先进,是北山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精英荟萃之地。而安县出身的县领导多在北山市也是人所共知,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安县重视教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安县历来是交通要道,人们视野开阔,加上又是革命老区,出来的老干部多。对此,安县出身的副县长阎达孟说:
“安县人口多,人口基数大。同时重视教育,家庭再贫困也要送子女去上学,出去参军上学的人多,这样自然而然当干部的就多。安县经济一般化,农业县,经济因素不太大。我看主要是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是教育的作用。”(阎达孟访谈,2009)
一些市里干部说,安县人比较团结,抱团,互相帮助提携,这个地方因素也不小。安县市直干部也不少,北山官场一度有“安县帮”之说。鼎盛时期,北山地委有4—5位领导都是安县人,还先后出过北山市委书记和市委秘书长,而原来的安县县委书记后来出任北山市委组织部长,对于安县出干部也着力甚大。很多干部说,一个地方如果出过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长,这个地方肯定出干部要多一些,这是中国官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而北山县出身的一位北山市委书记,在提拔很多北山县老乡遭到非议后,曾解释说,这是知人善任嘛,我不了解的怎么用?所以这也是市级主要领导实行交流回避制度的一个原因所在。
政治精英在一个地域集中出现的现象可以称之为“精英集群”。这既是政治精英地域分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政治学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从中国的实际来看,毛时代的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份的精英集聚群,以及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中的江苏、山东和上海等省份的精英集聚群,都是“精英集群”现象的具体体现。而出身于陕西榆林市的分布全国的“白氏”官员群体,还有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高杰村镇袁家沟村,先后走出了4位省委书记、8名副省级干部、28名地师级干部和100多名县处级干部,都是“精英集群”现象的典型例证。对于一个地域来说,“精英集群”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县正科级一把手籍贯分布也呈现“精英集群”现象,下面是其籍贯分布情况:
表2—17 正科级一把手籍贯分布统计表(截至2009年7月)
籍贯 | 数量(位) | 籍贯 | 数量(位) |
---|---|---|---|
中县城关镇① | 12 | 中县大水乡 | 4 |
中县李庄镇 | 11 | 中县华生镇 | 2 |
中县大门镇 | 11 | 北山市封市 | 8 |
中县南方镇 | 10 | 北山市阳河区 | 6 |
中县六月镇 | 9 | 北山市武陵区 | 2 |
中县团结乡 | 9 | 北山市安县 | 1 |
中县西游镇 | 7 | 北山市黄县 | 1 |
中县夏店乡 | 7 | 北山市汝县 | 1 |
中县庞庄乡 | 6 | 北山市卫县 | 1 |
中县北方镇 | 5 | 北山市原县 | 1 |
中县西城乡 | 5 | 北山市延县 | 1 |
中县白阁镇 | 4 | 湖北湖阳县 | 1 |
资料来源:简历和访谈
① 现在分成解放街道办事处和新华街道办事处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125名中县正科级一把手中,中县人102人,占到80%以上,而如果考虑到垂直部门12人由于交流回避,不少是外县人出任,中县人则基本要占到90%以上。而且外县人一把手大多和中县人组成家庭,所以正科级一把手基本是中县人的世界。中县正科级一把手籍贯分布也呈现“精英集群”现象,城关镇分布最多,这是因为城关镇是中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经济和教育发达,出干部自然要多一些。而如果按成长地来算的话,城关镇其实分布更多,因为很多干部子弟都在城关镇。但他们的父辈很多都是其它地域的人,有部分甚至是河北、山东南下干部子弟。其次是李庄镇、大门镇和南方镇,这些地方之所以多出干部,首先,这几个乡镇包括城关镇都是蓝河流经地,是河流文明的聚集地。很多干部讲,蓝河在文革之前,通船行航,远达汉江。这几个乡镇在解放前都是水路交通要道,商业繁盛,帆船如织,文化积淀厚重,南方镇甚至有“小汉口”之称。而李庄镇夹在蓝河和绿河之间的河套地带,出干部最多,被称为“套里出干部”。其次,这几个乡镇素有重教传统,是中县的传统文化区,教育相对发达。大门镇泰山庙解放前曾经是中县县中所在地,解放后则是中县二高所在地,后来划给新分出的庞庄乡,为李庄镇和大门镇等周边乡镇培养了大量人才。南方镇解放前就有景贤中学,解放后则有中县五中,李庄镇解放后也有中县四中。很多干部说,教育发达,重视教育是一个地方出干部多的最重要因素。而这几个乡镇围绕中县二高,形成了环状分布,相互波及,从而形成了环状干部集聚地。最后,干部地域集群往往会产生路径依赖,导致更多干部的出现。一方面会有激励和榜样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则有相互帮助提携的作用,特别是在复杂的地缘网络的作用下。一些干部说,李庄镇出干部多和前北山市委组织部一位常务副部长有一些关系,因为他就是李庄镇人。从统计来看,这几个乡镇也是县领导产生较多的地方。除非发生大的社会变动,这种路径依赖所产生的优势累积效应往往会延续。
对于这几个乡镇的“精英集群”现象,出身于南方镇的政府办主任邢浩中说:
“这几个地方你发现没有?都是蓝河流经的地方,文化底蕴厚,都是老文化区。解放前肖景贤就在南方镇创办景贤中学,一个学生收一斗麦,后来他去看学生,发现学生少了,就问咋回事,先生说学生交不起一斗麦。(肖景贤)人家那个时候就开始免学费了,义务教育,只要去上学统统免学费,这个学校解放后就成为中县五中,南方高中。”(邢浩中访谈,2009)
出身于大门镇的信访局局长刘石田说:
“这些都是老文化区,都是沿河。城关镇好理解,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李庄镇是沿蓝河,河套那几个地方教育都很好,在以前还有北方镇,也比较多,现在李庄镇多,历史上大门镇也多。沿河往往土地肥沃,日子好过,读书人也多,是教育发达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把教育看的重,出来的学生多,年轻化、知识化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成批量的出(干部)。”(刘石田访谈,2009)
从权力格局来看,中县的县领导是经常流动的,而正科级一把手则流动缓慢,一些正科级一把手很年轻时就是一把手,临近退休还是正科级一把手,只不过变换一下单位。这颇似中国历史上的“官有迁调而吏无变更”(瞿同祖,2003:65),一方面避免了官久居一地所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工作的开展和执行,因为很多县直一把手往往是相关领域的专业官员,很有西方国家的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业分殊的味道。同时从地域格局来看,县直一把手往往工作在县城,较为稳定。而各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则较好的执行了地域回避,一般不在自己出生和成长的乡镇担任领导,加上实行地域回避的县领导,从而形成了县乡独具特色的“异地为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