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中县干部-北大博士论文 >
- 第六章 政绩 >
- 第三节 政绩真伪
一、县领导政绩真伪与晋升
中县在1980年代,各项工作一直在北山地区名列前茅,位置处于精英县集团之列,县委书记也先后被提拔。1990年代之后,随着交通的改善,一些有资源的山区县开始崛起,中县逐渐进入中等县集团之列,县委书记的晋升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下面考察1994—2004年四任县委书记的政绩与晋升。
1.县委书记陈遵义
陈遵义是从北山市计委下来的,对经济内行,是中县较早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业开发的领导,其在任的最大政绩是提出了中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一方面发展工业经济,组建6大企业集团,走规模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就是农业开发。从实践来看,组建6大企业集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真政绩,但农业开发却给中县的农业发展造成了损失,被后来很多中县干部议论为假政绩,但当时,这些都被上级认为是真政绩。
1991年10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搞好农业六大系列开发的意见》,意见中说:
“进一步搞好以黄牛、生猪、肉鸡、桑蚕、蔬菜、林果为主的六大系列开发,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为实现富县富乡富民的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桑蚕系列开发,种桑面积扩大到5000亩,蚕茧达到75万斤。2.黄牛系列开发,发展5000—7000养牛大户,饲养量2万多头。3.肉鸡系列开发,每个乡镇建5000只规模的养鸡场,鸡数量达到7万只。4.生猪系列开发,建立养猪场和种猪场,建成10万头的养猪基地。5.蔬菜系列开发,面积扩大到5万亩,产值1亿元。6.林果系列开发,大力发展苹果为主的林果业,苹果种植达到5000亩。”
很多干部说,六大系列开发,重点是养猪和养羊,当时要求全县每个行政村都要有村办养猪场和养羊场,简称猪圈和羊圈,陈遵义也被称为“两圈”书记。当时的机制是,乡镇和村集体投资兴办,资金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干部集资,三是乡村原来的积累。当时给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分配有指标任务,要求必须完成,下面是1993年各个乡镇的目标任务:
表7—6 1993年各乡镇6大系列开发目标任务分解表乡镇蔬菜温室植桑面积林果面积牛(头)猪(头)羊(只)禽(只)
乡镇 | 蔬菜温室(个) | 植桑面积(亩) | 林果面积(亩) | 牛(头) | 猪(头) | 羊(只) | 禽(只) |
---|---|---|---|---|---|---|---|
城关镇 | 500 | 100 | 10 | 212 | 120 | 35000 | |
团结乡 | 1500 | 3000 | 1000 | 2241 | 9671 | 5855 | 831000 |
六月镇 | 100 | 1000 | 1500 | 3320 | 6272 | 1718 | 60315 |
华生镇 | 50 | 3000 | 600 | 4900 | 7650 | 2600 | 100000 |
白阁乡 | 50 | 3000 | 600 | 3800 | 8700 | 2300 | 70000 |
大水乡 | 50 | 3000 | 1000 | 3500 | 4900 | 400 | 60000 |
西游镇 | 200 | 300 | 600 | 10805 | 26400 | 11220 | 310000 |
大门镇 | 100 | 300 | 1000 | 1860 | 8960 | 4000 | 76000 |
庞庄乡 | 1000 | 300 | 600 | 1350 | 3980 | 2480 | 110000 |
北方镇 | 50 | 300 | 1500 | 3300 | 10167 | 4716 | 92360 |
夏店乡 | 50 | 500 | 1000 | 3800 | 5000 | 7000 | 86400 |
李庄乡 | 50 | 1000 | 1000 | 4900 | 6400 | 2450 | 49500 |
西城乡 | 1100 | 300 | 1000 | 3000 | 8000 | 3500 | 63000 |
南方镇 | 200 | 4000 | 1500 | 3550 | 9600 | 9840 | 79900 |
资料来源:县档案局
这种目标分配开了中县运动型经济和命令型经济的先河,也就是通过群众运动和行政命令的方式发展经济。很多干部说,当时声势很大,要求各个行政村都要兴办,并且通过检查和观摩,站队排名,奖先惩后。当时投资庞大的原因是:一需要建设猪圈和羊圈,二是需要大量购买猪和羊。
但是,集中大规模养殖的问题很快暴露,一是价格大跌,养的越多,亏损越大。二是疾病流行,不少乡镇的猪圈和养鸡场都是成圈成圈的死亡。当时李庄镇的一位副镇长说:
“农民的习惯还是散养,他们不接受集中养殖。同时,当时的疾病防控能力不行,猪瘟一发生,根本控制不住,几天就死光了。我所在的乡一共25个行政村,每个村至少损失10万元,等于原来积累的家底掏空了。”(访谈,2009)
当时养羊是从山东引进的波尔羊和小尾寒羊,种羊投资很大,但结果也是以亏损告终。西城乡一位副乡长说:
“这些羊得放养,圈养不行,咱们这儿哪有那么多的青草,饲料跟不上。更关键的是集体投入,亏了也是公家承担,干部们没有责任心,同时养殖技术也不行。结果羊养的不靠墙就站不起来,一个一个瘦得干干的,最后死的死,卖的卖。”(访谈,2009)
在当时行政压力下,很多乡镇选择了造假。一位副乡长说,他当时包的一个村在河滩里养了几头牛,在这个基础上,就在河滩里盖了一个养牛场,立了很多牛槽,号称百头养牛场,其实就5头牛。遇到检查的时候,就从其它村里雇牛,检查后,再还。他说这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知道,集体投资养,肯定养不成,但上面的检查也要应付。所以一遇到检查,等于是全县猪羊牛大迁移,满路跑的猪羊牛,很是壮观。这种造假风气,一直延续到今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造假反而起到了减少损失的作用。
对于农业系列开发,曾任中县县委书记的李朝中说:
“我的前两任,遵义在那搞了两圈,猪圈和羊圈,贷款多的很,机制不行,不是个人起来搞,他是村里搞的,集体搞的,结果一个村背了几十万的债务。”(李朝中访谈,2009)
陈遵义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副主任。
2.县委书记陈道白
1995年北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中县县委县政府也响应地提出了“工业立县”的发展战略,应该说,这个发展战略代表了农区的发展方向,但关键是如何干的问题。陈道白是北山黄县人,曾任黄县县长。黄县是山区,石头丰富,很多农户买个电磨机,把石头粉碎就可以卖钱,因此黄县的石头经济在陈道白任县长期间遍地开花,这对于其发展思想影响很大,存在经验主义的问题。同时,陈是军人出身,身材魁梧,作风较为强势,这些都为后来大面积的损失埋下了注脚。陈道白时期假政绩的主要内容就是县直单位大办经济实体,乡镇大办乡镇企业,村村冒烟,遍地开花。
1995年1月,中县县委出台了著名的8号文件《关于县直单位大力兴办经济实体的意见》,意见中说:
“动员和组织县直各行各业创办经济实体,这是县委、政府迅速发展我县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全县上下的大动作,必须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认真搞好。”
“凡是由县财政供给或补贴的所有县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今年都要兴办1—2个经济开发项目,国家规定不许兴办经济实体的单位,要组织超编人员兴办经济实体。”
“要大中小一起上、工业型、农业型、科技型、服务型一起上,集体、股份、合作、个人一起上,兴办、领办、租赁、承包一起上,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全县开展兴办实体竞赛活动,每月一检查、一评比、一通报,在县电视台公布”
实施半年后,95年8月份县委出台了补充规定,就奖惩措施作出具体规定,对单位办实体的人员优先提拔、优先入党、优先评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前10名,给予一把手和主管副职1000—6000元的奖励。对年底没有兴办的,单位一把手离岗兴办,对考评目标分低于70的,黄牌警告,通报批评。同时对落后单位采取大会检讨,公开曝光,处以5000元罚金等措施。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各种评先资格。
当时对县直所有单位都分配了任务,比如党群系统18个单位,总任务207万元,具体分配是:县委办25万,组织部9万,纪检委15万,统战部8万,武装部50万,政研室3万,信访办7万,党史委6万,······甚至县委幼儿园都分配了16万任务。
在这种目标分配和强势的行政指令下,县直单位兴办经济实体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并一直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但结果怎么样呢?下面来看县政府办兴办经济实体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当时县政府办兴办了3个经济实体,分别由信息科副科长赵雄奋、陈国达①和督查副科长杨中雨领办,资金来源一是单位集资,县领导一人5000元,一般干部一人1000元,二是从县农业银行贷款200万元。3个经济实体分别是古城宾馆、中县拍卖中心和汉德贸易公司。
赵雄奋领办的古城宾馆就在县政府旁边,投资了200多万,5层,包括餐饮和住宿。刚开始时,由于设施都是新的,加上大家都意气奋发,曾经红火了一阵。政府办领导看其搞的还行,就任命他为宾馆经理和房产开发总公司②经理,同时,其人事关系也转到了房产开发总公司。但是,经营1年后,一些深层问题开始出现,运行不到2年,就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关张。结果,不仅200多万全部赔光,宾馆也被农业银行拍卖。而赵雄奋个人更惨,政府办已经回不去了,职务也被免了,自己的房子也被法院查封了③,还要整天处理宾馆的遗留问题。其现在还是房管局的一名普通人员,等于整个仕途毁灭了。
再来看陈国达。当时政府办、体改办和农机公司等四家单位合办拍卖中心,业务就是把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罚没的物品进行拍卖,陈任经理助理。不久考虑到油田废旧物品多,又成立了油田分中心,陈任经理。结果,中心经营了1年多就倒闭了,赔了10多万,分中心不到2年也倒闭了,也赔了10多万。陈国达由于不懂相关规定,在经营困难,资金缺乏的时候,他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大搞民间高息借贷,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借光了,一共借了10多万。当分中心破产后,法院到县政府认定企业性质时,当时的政府办主任手一推,说企业和政府办无关,是陈国达私人搞的。陈说当时他都气懵了,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想办法还钱,结果整整被扣了3年的工资(只发生活费),才把债务还完,而且房子也一度被法院查封。同时他也陷入三角债务,别人起诉他,他起诉别人。他说,破产后一年多也不上班,整天就是要钱还钱和打官司。直到98年处理完,他才回到政府办。而这个时候入党错过了,提拔也错过了,在领导心中这一段经历还成了他的人生污点。一直到今年,才提拔为副科级,而这已是他进入政府办的第20年。
杨中雨领办的汉德贸易公司命运要好一些,其业务主要是利用价格差进行商品买卖,具体业务就是整天给各个单位打电话推销日常商品,由于业务一直没有开展起来,所以亏损不大,杨的仕途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很快就提拔为副乡长,现在已经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了。
为什么都办不成?陈国达说,一是任务紧迫,仓促上马,很多项目根本没有可行性,二是不懂经营,三是没有经验,四是不会管理,五是资金短缺,这些都决定了经济实体的倒闭命运。
其它单位所办经济实体和县政府办的实体是同样的命运,基本在1—3年内全部破产倒闭,而且哪个单位领导越积极,后果就越严重;投资越大,赔的越多。比如司法局办的窑厂,教育局办的纸厂,都赔了500多万。而科技局办的药厂,赔了150多万,到现在还有80多万没有还,使得现在科技局成为经济最为紧张的单位之一。而各个单位领导和干部的集资,则全部打了水漂④。
① 我挂职县政府期间服务我,也就是所谓的“秘书”。
② 县房管局的前身。
③ 因为经营困难时期,他搞了一些民间借贷。
④ 一位单位副职领导在向单位一把手数次索要集资款无果后,恨恨地说:只当老子嫖娼了。这作为这位领导政治上不成熟的笑话而流传。
下面我们来看乡镇的大办企业,村村冒烟。
乡镇和县直部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级政权,管理几万人口,更关键的是乡镇具有向农民收取经济资源的权力,比如农业税、三统五提等等,这就使得乡镇具有比县直部门更加雄厚的财政基础,所以,一旦决策失误,往往损失更大,后果也更为严重,也就是更加遵循“投资越大,赔的越多”的定律。
乡镇大办企业,大上项目同样以县委出台的文件拉开序幕,1995年1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7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意见中说: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工业立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县富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巩固基层政权的政治任务。”
“今年,每个乡镇至少要建成1个投资额超过100万元的工业项目;试点乡镇至少要建成2个投资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各行政村至少要建成1个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
“每个乡镇要建成1—2个工业小区,每个工业小区注册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要建成1—2个工贸小区,工贸小区注册工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门店达到100家以上。”
“要加强对乡镇企业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半年一初评,年终搞总评。”
1995年7月,县委县政府出台40号文件《关于实施富民奔小康工程的意见》,意见中说:
“为深入贯彻省委沙洛富民工程①座谈会和市委‘三有富民工程’(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经济实体、乡有支柱产业)会议精神,动员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迅速掀起乡乡强化支柱产业、村村大办经济实体、户户快上致富项目的热潮。”
①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中对此有很详细的说明。
“要刷写标语口号,要组织典型报告会,要组成报告团,巡回讲演,电视广播要开辟富民奔小康专题节目,要制作大幅宣传板面,竖在主要交通路口和最醒目的地方,要建立项目致富卡,逐户张贴上墙。”
“要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富民工程竞赛。要定期抽查,排名后通报。每月公布一次结果,排名站队,好的典型宣传推广,落后的电视台公开曝光。”
在这种强大的行政指令下,各个乡镇也是争先恐后,强力推进,过程和结果如何呢?下面来看六月镇和华生镇的造纸厂工程。
1995年,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参观豫北的工业发展,新乡市的一些造纸厂给中县的干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因为当时环保风已经刮起,河南省要求一定产值之下的造纸厂全部关掉,同时不得上马小造纸厂,这样就释放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使得开办造纸厂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
参观之后,考虑到中县丰富的麦秸等造纸原料,县委主要领导决定六月镇和华生镇分别投资600万元,各自上马造纸厂,并作为县里的重点工程。为了兴办造纸厂,县委把不团结的华生镇领导班子解散,组建了以刘石田为党委书记的新的领导班子,并且在谈话的时候,县委陈书记对刘石田说,你去的主要任务就是办造纸厂。
在两个乡镇的干部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两个造纸厂全部建成投产,并且生产了6个多月,果然形势一片大好,一些干部说,如果不是被强行关闭,如果多生产1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但是,环保之剑已经指向了2个造纸厂,当初兴办的时候,环保之风还不是太猛烈,同时存在侥幸心理。生产之后,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的碱水排放导致农民养殖的牲畜和鱼大量死亡,从而导致了农民雪花般的告状。同时恰逢国家“环保世纪行”行动,省市环保之风越刮越猛,这两个造纸厂也成为市里的负面典型,事情结果演化成不可通融。在市里强大的压力下,两个造纸厂在运行了6个月后,被迫全部关闭。关闭之后,处理结果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两个造纸厂的设备全部上交给县造纸厂,每个镇还要交给县造纸厂5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
其它乡镇兴办的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当时要求一乡一品,比如,大水乡的面粉厂一条街,华生镇的花生一条街,西游镇的化工一条街,大门镇的吹塑一条街等等。大门镇是中县的北大门,当时到汝水市平县参观塑料制品产业后,很快在大门镇路两边兴办了13个吹塑厂。但是,由于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很快全部倒闭,设备作为破烂出售,并留下了著名的“十三吹”的恶名。而西游镇由于离油田很近,就兴办了很多炼油小作坊,原油不少是从油田输油管道截流偷窃而得,生产出的劣质油品根本销售不出去,还干扰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当时陈书记曾经工作的黄县有一个吹塑机生产厂,中县的很多乡镇都要求上吹塑厂,准备打造百里吹塑厂长廊,设备则从黄县购买。但因为设备落后,产品卖不出去,各个乡镇的吹塑厂一个一个全军覆没。所以很多干部说,救了一个厂,坑了一个县。
当时各个乡镇圈起了很多大院,美其名曰:工业小区、工贸小区。除了一些用于观摩的有设备外,其它都是空场空院,当时一位县委领导总结说:远看雾糟糟,近看空牢牢,都是空院子,产值要多高有多高。甚至一些乡镇在县里检查的时候故意在大院内焚烧,作为兴办工业的证据,完全是一片乌烟瘴气。更多的乡镇是在观摩的时候开动一下机器,观摩结束则生产也随之结束。
我所在的西城乡天北村,当时村里集资80万准备兴办一个皮革厂,几个村干部到山东购买设备,结果设备发过来之后,全部是已经淘汰的旧设备,根本无法生产。而几个村干部由于每人都拿了不少的回扣,也不敢去法院起诉,结果80多万元打了水漂,村领导班子也被愤怒的群众撵下了台。没有技术和经验,时不时还上当受骗,这就是当时的经济生态。
当时企业基本都是乡镇政府和村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农业税和农业提留,三是干部和群众集资,四是国家下拨的项目资金。这种乡镇政府和村直接投资兴办企业,然后亏损的模式造成了很多后果:一是乡村的巨额债务,到现在都是乡镇发展的沉重包袱。二是加剧了干群紧张关系,增加了农民负担,这些亏损很多都转嫁到了农民头上,这是那几年农民负担沉重的重要原因。
对于当时全县大办经济实体,当时的华生镇党委书记刘石田说:
“当时县委中心任务是发展乡镇企业,村村冒烟。圈个院子,搞个设备,就是30万、50万的工业小区。我原来在城关镇,可以这样搞,但是华生就不一样了,工业没有一点基础,搞个电机发电就是工业,这不是开玩笑吗?咱们过去弹被套,2间房就可以干了,为什么要圈几亩地来搞?就这个东西1年就是几十万产值,这不是开国际玩笑?我当时和陈书记在会上就顶起来了,他如果再干一年,非撤我不可。因为我跟他观点不一致。就这2年多的村村冒烟,全县加上乡镇,背的债务不下4个亿。你这样做,政绩有了,提拔了,走了,其实也没有提拔啥。干部和老百姓怎么办?”
一位政法委领导给我说,他有一年曾经做过统计,当时上访案件有接近一半是工业立县时期造成的,等于是给后任留下了很大的工作隐患。
一些中县干部提出要辩证看待陈道白假政绩的问题,一是市委市政府定的中心任务,需要执行。二是,当时工业立县的提出,确实代表了中县的发展方向,只是太急躁冒进,但却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使得中县干部经受了工业理念的洗礼,对于后来的干部思想解放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陈道白后来晋升为北山市人大副主任。
3.县委书记李朝中
李是工农型干部,高中毕业后进入地委办公厅,从最底层的通讯员干起,一步步干到地委办公厅副主任,因此作风朴实,为人厚道,比较实事求是。出任中县县长后,经历了陈遵义和陈道白两任县委书记,因此对于当时的假政绩也有一定责任,但对于造成的损失也是一清二楚,所以接任县委书记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他说:
“当时全县形势很严峻,担的债务太多,窟窿太大,如果我再提出一个新东西,继续折腾,后果不堪设想。”(李朝中访谈,2009)
李朝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慢慢停止前任处处冒烟的做法,一方面根据中县的实际,提出发展棉纺和蔬菜产业。特别是民营棉纺业,在其任上,不断兴起,从而导致今天中县民营棉纺业处处开花的局面,可以说,李朝中对于中县民营棉纺业的发展,是起了很大基础作用的,同时,蔬菜产业在其任上也得到很大发展。
对于李朝中休养生息的政策,中县干部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认为符合当时中县的实际,避免了更大损失的发生。也有一部分干部认为,李朝中过于保守,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干出什么名堂,同时,其在干部问题上,调整太频繁,结果三讲期间被批评。
李朝中后来转任北山市发改委主任,等于是平调。
4.县委书记杨玉琴
1999年,新的北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上任后,改变了前任的“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农业立市”的“持续高效农业行动计划”的中心任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县县委县政府也响应地提出了“农业行动计划”的中心任务。杨玉琴对于前任县委书记的“休养生息”政策非常着急,认为耽误了中县的发展。同时,杨作为当时河南省少有的几个女县委书记之一,尽快做出政绩,获得仕途的更大发展也是基本的考量之一。
北山市的“农业行动计划”由中国农科院进行规划,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进行评估,应该说视野大,眼界高。但就是这样国家级的龙种,在中县收获的却是跳蚤。是规划的问题?还是实施的问题?还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1999年9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走“优粮、调棉、强菜、兴牧”的发展之路,具体就是发展蔬菜、畜牧和棉花这三大支柱产业。蔬菜力争3—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畜牧主要是牛、猪和鸡。牛32万头,猪88万头。棉花稳定在35万亩。
2000年初,县委书记更替后,县委连续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行动计划,加速农业产业的实施放案》,《关于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农业行动计划全面落实的意见》,《关于开展持续高效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学习讨论活动的方案》等文件,开始大张旗鼓的实施农业行动计划,总体发展思路也调整为“扩菜、兴牧、优棉、压粮”,蔬菜作为农业行动计划1号支柱产业在全县14个乡镇强力推进,2000年的具体目标任务分配是:
城关镇:千吨恒温库,蔬菜冻干项目。
团结乡:沿路2万亩精细菜,连片日光温室150座,水泥骨架棚1000座。
六月镇:1万亩蔬菜大方,日光温室100座,水泥骨架棚200座。
华生镇:连片2万亩地膜覆盖土豆大方。
白阁镇:公路两侧7千亩蔬菜带,3千亩纯菜。日光温室30座,水泥骨架棚20座。
大水乡:2万亩地膜覆盖土豆大方。
西游镇:公路沿线2万亩反季节胡萝卜大方。
大门镇:公路两侧1万亩瓜菜带,日光温室20座,水泥骨架棚30座。
庞庄乡:沿路1万亩精细菜,连片日光温室100座。
北方镇:连片2万亩莲菜。
夏店乡:连片1万5千亩薯棉套,50亩瓜菜示范园,水泥骨架棚50座。
李庄镇:沿路1万亩西瓜,日光温室50座。
西城乡:公路沿线日光温室150座,1万亩精细菜大方。
南方镇:公路两侧1万亩瓜菜,日光温室50座。
沿路、连片、公路两侧、公路沿线,这些都是政绩工程的标志,当时甚至规定大路两边500米之内,小路两侧300米之内不能种麦,一些乡镇甚至把长势良好的小麦都犁掉了。这就是当时的政绩工程逻辑。政绩工程的过程和结果如何呢?下面以西游镇和南方镇为例来进行考察。
西游镇种的是反季节胡萝卜,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一年四季均可以生长,当时西游镇的做法是:镇里提供种子,让农民种植,然后镇里包收,一斤5毛,等于是订单蔬菜。当时决定夏季上市,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中县夏季多雨的气候,结果胡萝卜成熟后,不少都烂在地里,收获的也都有一种霉烂味。镇政府收购量非常大,有500多万吨,就摊派给镇领导班子成员销售,一人20多吨,定的出售底价是2角。结果等拉到武汉、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市场非常出乎人的意料,一位镇班子成员说:
“当时一个村支书说兰州好卖,我们就去了,到了之后,市民对反季节胡萝卜不接受,认为有问题,加上有霉烂怪味,根本卖不出去。几天后,就开始烂,再不出售就全部烂掉了,最后没办法,全部低价卖给一个老板了,一共卖了200元,运费都不够。”(访谈,2009)
其它班子成员也基本是同样的命运,轰轰烈烈的反季节胡萝卜就这样收场了。
南方镇的万亩瓜菜以精细菜为主,比如辣椒、黄瓜、西葫芦等等。其机制是,村集体把土地回收,然后镇、村两级集体投入,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化肥、种子等等全包,然后承包给农民。当时一个日光温室需要3—5万投入,一个塑料大棚需要3—5千元投入,整个一年镇里需要300—500万的投资。当时新甸镇道路两边万亩大棚白茫茫一片,很是壮观,南方镇由此成为县市的典型,引来各级领导参观。而结果怎么样呢?且看其五彩椒产业。
为了发展蔬菜产业,当时的南方镇党政领导班子全体出动,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到了上海,发现五彩椒竟然卖到了4元/斤,大家一致认为可行,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回来后,就在南方镇农业示范区种植了几千亩五彩椒,镇里实行4.6角/斤保护价收购。当年五彩椒长势很好,大获丰收,镇里很多干部都认为当年一定会大赚一笔。当时一位副镇长带队,一下子就往上海发了6大卡车的五彩椒,结果到了以后,干部们想到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整个上海市场充满了海南的五彩椒,又大又漂亮,而价格竟只有4角。市场不相信眼泪,这位副镇长傻了眼,给镇党委书记打了多次电话,请示问怎么办。是卖还是拉回?在煎熬的几天中,在满上海寻找价格高一点的市场中,五彩椒开始腐烂。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好的低价出售,剩下的在半夜的时候,全部倒入了黄浦江。
一些干部说,当时大家都意识到了机制的重要性,也积极号召农民种植,乡里提供服务,但是农民都不干,所以最后又走上了集体投资的老路,虽然这样做肯定不行,但也没有办法。
当时很多乡镇出现的问题是,一是成本大,产值小,二是种植经验缺乏,三是销售不畅,市场变化大。很多干部说,那几年菜价真是便宜,白菜2分钱一斤,一车白菜才卖几块钱。很多乡镇,菜都烂在地里,当时中县的沟沟渠渠,全是倾倒的蔬菜。结果愤怒的群众把菜倒在县委县政府的门口,以示抗议。
但是,在大多数失败的同时,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庞庄的刚葱,西城的洋葱,李庄的反季节西瓜等。成功的原因是,一是这些蔬菜适合在中县种植,收成很好;二是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三是销售通畅,当时刚葱销售到北方,洋葱销售到日本,市场很好。四是连续几年种植,经验和技术有累积。很多干部说,如果一个乡镇选择一个品种,好好坚持几年,可能也能成功。但是,很多乡镇一看损失严重,就立刻更换新的品种,不断试错,不断失败,失去了技术和经验的累积过程。而令人反思的是,虽然政府不再行政干预,农民现在却还在自发种植刚葱洋葱这些品种,一方面说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农民认市场,不认政府;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的职责在于服务,在于引民致富,而不是逼民致富。
对于持续近4年的农业行动计划,一位乡领导说:
“主要是中县的气候不适合搞,雨雾天太多,同时,投入也太大,一个日光温室需要3—5万投入。你像海南,气候适宜,不需要温室大棚就能生长,成本和人家怎么比?当时我所在的乡镇,有一年乡里工资都发不出来,却花367万元去搞蔬菜种植。我给你说,那几年,每个乡镇至少损失1千万。”(访谈,2009)
当我就1千万这个数字征求一些干部的看法时,很多干部说,到底损失多少,不好说,也没有人统计。同时,各个乡镇也不一样,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总之,越积极,损失越大就是了。
一位县领导说:
“实践证明,农业行动计划绝对是倒退,使得北山市经济社会至少耽误15年。行动计划前,北山市排在郑州、河夏的后面,现在已经排在全省第8位。当时中县也去学寿光,实际上,寿光经验给全国各地带来了很大损失,大部分地方都失败了,因为气候、土壤这些东西是无法学的。”(访谈,2009)
当时投入庞大的资金修建的温室,现在基本全部废弃,如果沿路而行,时不时会发现地里有一截一截的水泥墙,这都是当年农业开发的遗迹。仅仅5年,当年轰轰烈烈的农业行动计划就销声匿迹了。
杨玉琴后来晋升为汝水市副市长①。
① 杨玉琴晋升后,中县官场流传一个段子,其前两句是:“晴天霹雳一声响,玉琴当上了副市长。咬定青山不放松,书记一定是林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