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山春:别本作“山村”。
古津:古渡头。
不见:别本作“忽值”,意为忽然遇见,似与诗意不合。
隈隩(wēi ào):隈,山水弯曲之处,隩,古通奥,指深幽。
武陵源:相传桃花源在今天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故称武陵源。
物外:世外。
房栊:栊即窗户,房栊即房屋意。
及至:别本作“更问”。
游衍:流连不去。
云林:云中山林。
桃花水:即谓桃花盛开时的江河之水,指春水。
语译
打渔的小船顺水而下,渔人贪爱那山中春色,只见两岸桃花盛开,包夹着古老的渡口。因为观赏缀满红花的桃树,不知不觉深入山中,驶遍整条清澈的溪水都没有见到一个人。从山口潜行而入,途径开始曲折、深幽,突然间山峦洞开,放眼一望,只见到大片的平原。远远望去,云和树林聚集在一处,走近才发现繁花、修竹之中竟然散布着数千户人家。
渔人才把汉以后的历史传播到此境,此境居民还未改换秦朝装束。他们都居住在这武陵郡的桃花源内,在世外建起了田地、家园。明月映照着松下的房屋,是如此恬静,日出后仿佛能在云中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他们惊讶地听闻有俗世之人前来,因此竞相会聚到一起,纷纷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去,向他询问故乡的消息。天亮后街道上落花满地,居民起身扫花,黄昏后渔夫和樵夫顺水归来。最初是因为躲避战乱才离开俗世,等到成仙以后,他们再也不肯回还。山谷中谁还知道外界的事情呢?从俗世遥望,只当云山之间空旷无物。
那渔人并不怀疑如此仙境是难寻难见的,但只因俗世之心还未扫尽,实在怀念故乡。于是他离洞而去,但即便远隔重重山水也无法遗忘此境,最终辞别家人,想要长久来此盘桓。他自以为经过一次就不会再迷路,谁料想山峰谷壑竟然改变了面貌。当时只记得深入山中,沿着清澈的溪流几番曲折,就能到达到云雾缭绕、树木葱茏的仙境,可是春天到来以后,条条溪水中都飘落着桃花,实在难以找到仙境的源头,不知道该去哪里寻访啊!
赏析
此诗下原注:“时年十九。”当是王维十九岁时候的作品。诗的主题、灵感,均从陶潜《桃花源记并诗》而来,陶潜此诗文流传千古,深受文人的喜爱,以其为题的著名诗篇,除王维这一首《桃源行》外,还包括刘禹锡、王安石的同名作品,以及韩愈的《桃源图》等。
陶潜诗文大意,为东晋太元年间,有位渔人缘溪而上,深入穷境,在桃花林中发现一个山洞,进入山洞不久后便豁然开朗,得见一方乐土,其居民皆秦时避难而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摆脱了动乱和课税,熹然乐居。后渔人返回禀告太守,太守再遣人去追寻,却已杳然不知踪迹,再也找不到了。诗文反映了陶潜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厌憎,但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好寄希望于这种世外桃源的传说了。
王维的诗大抵重叙此事,只是有两处加以修改,一在“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说桃花源中之人并非简单地隐居避世,而是已经达成了仙道,二是结末不提武陵太守事,只说那渔人后日重来寻访,却再不能得其门而入。后一处修改无关紧要,对于前一处修改,前人多持否定观点,认为画蛇添足了。韩愈《桃源图》开篇即说:“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苏轼《和桃花源诗序》中也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只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但我们要考虑到唐人诗篇中多处有以桃花源中人为神仙者,孟浩然《武陵泛舟》即有“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句,刘禹锡《桃源行》中也有“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句,虽然王维诗篇在先,但这一修改也未必是其原创,很可能是受时论的影响。
只是这么一受影响,或者原创,诗的意境就难免要降低一个层次了。考王维十九岁时,正当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唐的鼎盛臻于极致,与陶潜所处的东晋朝局面、环境均截然不同,所以陶潜诗文言避世,表现了对社会动乱和苛捐无已的憎厌,王维处于盛世,难为此语,反言神仙事,则全诗的主题就变成了避世求仙,不仅缺乏对现实的针砭,而且更显得虚无缥缈、消极颓废——未及冠的少年,又非遭逢乱世、末世,却为此语,这和王维自小佞佛是分不开的。故而就格调而言,此诗诚非上品。
但若单纯就艺术价值而言,此诗却可谓是佳作。历来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开篇即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一联,以青、红二色相映衬,仿佛描绘出一幅色彩鲜艳的春日桃溪图来。此后写景,亦多佳联,如“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如开画卷,引人遐思。陶潜原诗原文,固不重于写景,而若论引桃花源事而描摹其景者,王维此诗可谓千古第一。
扩展阅读
桃源图
唐·韩愈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与自小佞佛的王维不同,韩愈向来反对迷信(当然,他也并非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其人也深受佛、道影响),所以此诗开篇就说“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再加之身处中晚唐社会矛盾突出之时,故此诗言桃花源事,仅论其格调,比王维诗高了不知凡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