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其二-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赵瑟(sè):瑟为类似琴、筝的弦乐器,多为二十五弦,传说战国时代赵国人善于鼓瑟,故言赵瑟。
凤凰柱:指琴柱雕为凤凰形状,或者绘有凤凰花纹。
蜀琴:据说蜀地的桐木最宜作琴,故言蜀琴。
鸳鸯弦:将长短不齐的琴弦比喻为双双对对的鸳鸯鸟。
燕(yān)然:古代山名,即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后用以指代边塞,唐李峤《饯薛大夫护边》有“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句。
横波:比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波横流。东汉傅毅《舞赋》有“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句,李善注:“横波,言目邪(斜)视,如水之横流也。”
语译
红日已落,余晖将尽,花朵笼罩在轻烟之中,明月已升,月光如同白练,使我惆怅难眠。弹完赵地的瑟啊,我的手指不禁停留在凤凰型的瑟柱上,而演奏蜀地的琴时,又忍不住想去拨响那似鸳鸯成对的琴弦。这一段曲调蕴含着无穷的情意,却无人可以倾诉,我希望它可以随着春风被寄送到燕然山去。怀念爱人啊,爱人却相隔着青天,迢迢路远。昔日如水横流的我的眼目啊,如今却变成了流泪不止的泉源。倘若不相信我的肝肠已断,就请归来吧,在明镜之前看看我憔悴的容颜。
赏析
李白两首《长相思》非写于同一时期,只是因题名相同,故《河岳英灵集》将其并列而已。前一首写男子思慕女子,后一首则写女子思恋男子,属怨妇诗,正因为并非写于同一时代,故前一首或有香草美人的隐喻,后一首则并无隐藏含义,正不必加以关联。
此诗写闺中少妇思念远行的丈夫,同样吸收了民歌特色,意象虽不新颖却极贴切,文辞虽不华彩却极通畅。其中“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一联尤其匠心独运,古人将琴瑟并称,有喻夫妇和美之意,《诗经·周南·关雎》即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句,则此诗为夫妇相思之意明矣。凤凰是总一大类,或云凤为雄鸟、凰为雌鸟,故言“凤凰柱”,有比翼双飞之意,其后“鸳鸯弦”用意也都相同。琴瑟、凤凰、鸳鸯,两句给出三个意象,总言夫妇别离,故见琴见瑟,抚凤凰柱、奏鸳鸯弦,惆怅自生,哀怨难平,所奏自为相思之曲。可惜这相思之曲无人倾听,乃作狂想,唯愿此曲随春风以寄燕然,使丈夫知其绵绵思念之情。
丈夫远离,相思难寄,于是诗的主人公,也即闺中独居的少妇不禁泪如涌泉,“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文辞虽然典雅,民歌意味却也浓厚,于是乃以“不信妾肠断”为结。少妇希望丈夫“归来看取明镜前”,所看者何,虽未明言,而可想见,乃是泪如泉涌之态、相思憔悴之貌。此为痴语,非女子不能为此言,可见诗人对所描摹的主人公的心态把握是非常准确的。
扩展阅读
寄远
唐·李白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余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李白这首《寄远》诗,亦别名《长相思》,有人将其作为《长相思》的第三首,也有人将其作为“日色欲尽花含烟”的下篇。但此诗很明显是男子思念女子,故应独立成篇,不应归于第二首《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