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

字数:2148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属“短箫铙歌”,将是愿、请之意,进酒是饮酒,将进酒意为劝君饮酒。

岑夫子:指岑勋,南阳人,李白之友,夫子是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丹丘生:指元丹丘,亦李白之友。

钟鼓馔玉:钟鼓是指富贵人家饮宴时必奏乐发兴,馔是食物,馔玉指如美玉一般精美的食物。

不复醒:别本作“不用醒”或“不愿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即曹魏的陈思王曹植,其《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平乐是观名,在洛阳西门外,张衡《西京赋》有“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句。

谑(xuè):玩笑。

言少钱:别本作“言钱少”。

径须:干脆,只管,尽管。

语译

你看不见吗?那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一路奔流到海,不肯回头。你看不见吗?高堂上的明镜悲哀地映照着白发,早晨还是青丝,晚上便成飞雪。人生得意之时,便要恣意欢娱啊,不要让那黄金酒杯空对明月。要相信天生我材,必定有用,千金散尽,还会重得。宰杀、烹煮牛羊,姑且作乐吧,正该一喝就喝三百杯酒。

岑先生和元丹丘啊,奉劝你们继续饮酒,不要停杯。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侧耳倾听我的歌声。佳肴如玉、钟鸣鼓响,又何足珍贵呢?只希望能够长久醉倒,不要醒来。自古以来的圣贤全都寂寞无人知啊,只有喜欢喝酒的人能够留下姓名。想当年曹植在平乐设宴,一斗酒要耗费万钱,他们恣意享乐、玩笑。主人为什么说钱少呢?尽管去买酒回来,我们对坐痛饮吧。那五花连钱的名马、价值千金的貂裘啊,呼唤僮儿全都取出来换成美酒,我和你们一起醉倒,以消除那万古的忧愁吧。

赏析

此诗或谓作于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在开封梁园与岑勋、元丹丘宴饮之时,或谓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与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之际,但总之是在李白被迫离开京城长安之后,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在这一阶段所创作的作品。诗如其题——《将进酒》,乃是一首劝酒歌,并借劝酒抒发内心的志向,倾吐内心的愤懑。

李白好酒如狂,杜甫《饮中八仙歌》即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醉而生陶然之意,这陶然之意直接催生了李白的诗情、诗性,李白的诗篇往往离不开与杯中之物的关系,此诗最为鲜明。

诗的开篇即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说时光如同逝水,一去无踪。孔子曾在川上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代末李煜作词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可见以流水比拟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在文艺作品中也并不罕见,但无论孔丘所言,还是李煜笔下,这时光流逝都是平缓的,充盈着淡淡忧伤的,只有李白以“奔流”二字,写出了扑面而来的紧迫之意,以及澎湃汹涌的气势。观此首句,并不给读者以忧伤之感,反而产生满腔豪气,或欲砥柱中流,或待搏浪而下。真正能够体味到时不我待的忧伤的,在后两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或谓此“高堂”二字乃指双亲,则双亲老去,后当接孝亲之意,与诗歌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味,以及其后的文辞皆不合,因此合该当作高屋殿堂之意。

淡淡的忧伤才显,李白笔锋突然又一转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时光如水逝去,青春疾速消逝,虽然可叹,却不必惆怅,正因如此,才要及时行乐。诗意到此,似乎有些消极意味,但是其后再一转折,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见李白并不欲虚度年华,他虽然在仕途上受到挫折,但雄心仍未磨灭,情绪仍显高昂,觉得只要有才,总会有用武之地的。在机会未来、抱负未伸之前,大丈夫又岂能徒然哀叹,如楚囚对泣呢?

还是痛痛快快地来饮宴吧!李白要求大排宴席,与岑、元二人豪饮一番,并且作歌言志。他说“钟鼓馔玉不足贵”,意思是富贵非其所愿,他要施展抱负,为国效力,其目的并非能够享受美食、宴有钟鼓,过那些富贵人家的生活。他只想痛快喝酒,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可见所求者也并非声名。这几句联系在一起,正是李白对自己志向的最好阐述,唯愿一展所长,报效国家,所求既非富贵,也非声名。在谈到“饮者留其名”的时候,李白举曹植为例。曹植是曹操第三子,任侠好酒,志向高远,但受其兄曹丕的压制,有才能却无法施展。李白是以曹植自况,一则言自己之志仿佛曹植,一言自己之才亦不逊于曹植,再言自己好酒如曹植,同时也隐含着自己宦途坎坷、壮志难伸亦如曹植之意。

其后再极言名马、貂裘换酒,正有“千金散尽”之意,与前文遥相呼应。李白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自己“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可见轻财仗义,本就是他的习惯,“千金散尽”绝非故作豪言。至此情绪已达高峰,酒兴亦已纵横,但诗人笔法恣肆无伦,牵引着读者的情感,随即以“与尔同销万古愁”为结,能放能收,真如椽大笔也。他所谓的“万古愁”究竟指什么呢?想来必定是“高堂明镜悲白发”,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和曹植壮志难酬之类了。

此诗豪纵中有深情,欢谑中生悲哀,且悲哀之隐,更以壮志为涂抹,层次多重,发人深省。就艺术特色而言,以七言为主,间以五言、三言,文辞朴实而不质拙,行文流畅却又收放自如,明快多变,豪气天成,可谓是李白七言歌行的扛鼎之作。

扩展阅读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杜甫此诗描写了贺知章、李琎、李适之、苏晋、李白等八位好酒的文人,情调幽默谐谑,色彩明丽,旋律轻快。其中描写李白的几句尤其脍炙人口,李白“酒中仙”之名就此不胫而走。


77行路难-李白79兵车行-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