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字数:4866

在前一章中,我们看到,围绕真理的命题都比人们一般所认为的要复杂得多。在下面这个简短的章节里,我们将探讨与事实相关的话题。

毫无疑问,事实与科学,彼此之间紧密相连。不管你想从科学理论中得到什么,人们对科学理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它应该描述相关的事实。然而,“事实”这个概念比人们一般所认为的要复杂得多。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它的某些复杂性进行探讨。对于某些观点,我们认为显然是事实,并有相应的理由,那么,就让我们从对这些理由的初步观察来开始本章的讨论。

|初步观察|

我将详细探讨一个涉及铅笔、书桌和抽屉的例子。尽管一开始这个例子看起来可能非常无关紧要,但请保持耐心。通过这个例子我要说明的内容非常微妙,但是对你理解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相关的命题非常重要。

考虑一个具体的情境,其中涉及的可能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明确的事实。比如,让我们假设你正坐在书桌前,把一支铅笔放在你面前的书桌上。“在你面前的书桌上有一支铅笔”就是关于事实你所能找到的一个明确范例。你可以看到并触摸这支铅笔,可以听到用铅笔敲桌子时发出的声音,甚至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尝一尝、闻一闻这支铅笔。对于“书桌上有一支铅笔”这个事实,你有直接、明确、由观察得来的证据。

这一类以观察为基础的事实,通常被称为经验事实。随后我们将会看到,哪些事实可以被算作是经验事实其实并不像乍看起来那样存在一个清晰的标准。同时,正如在前一章中我们探讨过的,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现实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样子。考虑到这个因素,你就不能完全确定你面前的书桌上有一支铅笔。不过,尽管如此,在这个例子里,因为你有最直接明确的、不容挑战的证据,所以如果有某个事实可以算作经验事实的话,那么“在你面前的书桌上有一支铅笔”一定就是那个事实。总的来说,这一类由直接明确的、经观察得来的证据支撑的事实就是经验事实最明显的例子。

现在,考虑另一种情况。假设你把另一支铅笔放在了你面前的书桌上。此时,你仍然可以看到、触摸到、听到,甚至闻到(如果你愿意)和尝到这两支铅笔。同样地,“在你面前的书桌上有两支铅笔”就是你能找到的一个明确的经验事实。

现在拿起两支铅笔中的一支,放到书桌的一个抽屉里,关上抽屉,这样你就看不到、摸不到,也感受不到这支铅笔了。你很有可能认为即使自己无法感受到,这支铅笔也仍然存在。也就是说,你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是一个事实。

然而,现在请思考一下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请注意,你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原因,与认为“书桌上有一支铅笔”的原因不可能是相同的。你关于书桌上铅笔的观点是基于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而“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观点不可能基于任何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毕竟,你无法看到、摸到或观察到抽屉里的那支铅笔,所以关于这个观点,你不可能有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那么,你为什么如此坚定地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呢?

我猜测你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源于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大部分人无法想象物体在我们观察不到的时候就不再存在了。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一个判断,那就是“组成这个世界的大部分物体是稳定的,即使在没有被观察到的时候,仍然保持存在”。对此,我们深信不疑,而这正是我们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根源。

所以,请注意,我们认为“书桌上有一支铅笔”和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原因有实质性区别。一个观点是以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为基础,而另一个则主要源于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秉持的看法。尽管对“书桌上有一支铅笔”和“抽屉里有一支铅笔”的观点,我们深信不疑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但我们秉持这两个观点的原因却有实质性差别。

这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一个科学理论必须尊重相关事实。但在看待科学史的各个理论和这些理论需要尊重的事实时,从事后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事实——尽管人们认为是比较明确的经验事实,但其实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们对自己所处世界的一些哲学性/概念性判断。

有个例子或许有助于解释这一点。从古希腊时代起,到17世纪早期,人们普遍相信行星(以及天空中的其他物体)都在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举个例子,像火星这样的一颗行星,所有与之相关联的运动都被认为是沿正圆轨道进行的。同时,这些运动也被认为是速度均匀的,也就是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从来没有加速也没有减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根据我们现有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有很有力的支撑),像火星这样的一颗行星是围绕太阳沿椭圆轨道(不是正圆形)运动的,且在轨道不同阶段速度不同。因此,上一段提到的两个观点,让我们暂且将它们称为“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它们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在我们这个时代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第一次了解到关于这些事实的观点时,典型的反应是想:“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观点?”然而,在我们历史长河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似乎是两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正如在第1章里提到过的,天空中的物体由元素以太组成,这个元素的基本性质就是沿正圆轨道进行匀速运动。因此,显而易见,太阳、恒星和行星的所有运动就肯定是沿正圆轨道进行的且速度均匀。对自身所处的宇宙,我们有一定认识,根据这一认识,“当铅笔被放进抽屉里,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时,它仍然保持存在”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就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同理,对我们的前人来说,“天体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观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这一类事实,也就是人们深信不疑的一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哲学性/概念性认识,我通常称之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然而,在这里,我们仍需要倍加小心。

重点是,一边是经验事实,另一边是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它们并不是绝对界限分明的两个类别。换句话说,大部分观点都不能简单归为一类或另一类。相反,大多数观点的基础都既包括经验性的、通过观察得来的证据,也包括对我们所处世界更概括性的认识。让我们再次以前面讨论过的“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为例子。尽管这两个观点与其他观点,比如关于元素以太性质的观点和“月上区域里都是完美事物”等,都有紧密关联,但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中都有基于观察和经验的成分。再举个例子,让我们回到至少是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之初,人们观察发现,恒星在天空中运动时,看起来似乎是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被我们称为恒星的发光点看起来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这个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经验性观察为基础的。所以,就算是“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现在看来也至少包含某些经验成分。

基于上面这些讨论,用连续统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进行解释。在连续统的一端是最明确的经验事实,比如“书桌上有一支铅笔”,而在连续统的另一端是最清晰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比如“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的观点。

对于我们所秉持的大多数观点,我们把其中大部分都当作事实,这些事实在连续统里的位置都在最明确的经验事实和最明确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也就是说,我们秉持这大多数观点的原因,一方面是有经验性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这些观点能与我们的整体观点拼图拼合在一起。

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某些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包括“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事实上都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而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的是,西方世界大多数人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某些观点是显而易见的经验事实,但是由于有了新近的一些发现,这些观点都被证明其实是错误的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关于术语的一点说明|

在上面的讨论中,你可能已经发现,在讨论那些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不正确的观点时,我使用了“事实”这个词。举个例子,我把与“天体都以完全不变的均匀速度沿正圆轨道运动”相关的观点都归结为事实(尽管是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实际上,我们一般不这么使用“事实”这个词,换句话说,当发现先前所秉持的一个观点是错误的时,我们就不再把它称为事实。考虑到这个情况,有必要简要讨论一下我对“事实”这个术语的使用。

我们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术语来描述那些一开始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至少在某个特定的时代里)而且被认为有合理支撑,但后来被证明错误的观点,比如关于天体沿正圆轨道进行匀速运动的观点。要归纳描述它们,一开始在我脑中出现的两个备选术语分别是“假说”和“观点”,但这两个词都不是非常合适。

这些需要归纳描述的观点并不仅仅是假说。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所涉及,而且在第9章中还会更全面探讨的,我们的前人所秉持的“物体沿正圆轨道进行匀速运动”的观点,如果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颇为合理的。它们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把它们仅仅归纳为假说,又会产生误导。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再考虑一下你所秉持的“把铅笔放进抽屉里以后,它仍然存在”的观点。这个观点只是一个假说吗?这样归纳这个观点似乎并不对。然而,正如前面我们讨论过的,我们关于铅笔持续存在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的这个世界的整体认知。但是,对我们的前人来说,他们关于“天体都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观点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自己所居住的宇宙的整体认知。所以,如果把我们关于铅笔持续存在的观点归纳为假说并不合适的话,那么把我们前人的观点归纳为假说也同样不那么合适了。

对“观点”这个术语,情况是相似的。把事实与观点区分开来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相当清晰的区别,也就意味着事实是事实,而观点仅仅是观点。然而,两者之间实际上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区别,至少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或者一个人自身的世界观中不会有这样的区别(在这里,可以再考虑一下“书桌上的铅笔和抽屉里的铅笔”的例子)。从一个人自己的世界观来看,那些他感到深信不疑而又有强有力证据支撑的观点似乎就是事实。

总之,这些可用的术语都不是非常合适。我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我在前面的讨论中所做的,也就是,在归纳那些人们深信不疑而又有强有力证据支撑的观点时,把其中一些更依赖于相当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的观点归为经验事实,而把那些与一个人整体世界观紧密相连的观点归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即使这样划分后,仍然有一些人们深信不疑的观点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对我们的前人和我们自己来说,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我仍然会把这些观点称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以此来提醒我们,从相关的世界观来看,这些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假设、观点或意见。

|结语|

在结束本章之前,我们有必要花些时间对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做一下最后的思考。

我想再次强调一下之前提到的一点,不要把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看作两个泾渭分明的类别。大部分观点的基础都是既包括经验性证据,又包括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更一般性的认识。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用连续统来解释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区别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连续统的一端是最明确的以经验为基础的观点(比如关于书桌上的铅笔的观点),而在另一端,则是更依赖于通常的哲学性/概念性观点的最清晰的范例(比如有关天体沿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观点)。

同时,小心不要把哲学性/概念性事实错误地认为是只有在陈旧而幼稚的思维方式中才会找到的那些事实。我们的前人关于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的观点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这些观点并不幼稚。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可以与当时的整体观点体系拼合在一起,也就是可以与人们整体的观点拼图拼合在一起,这是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典型的特点。这些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它们并不幼稚。

由此可推理得出,把一个观点称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想表达的并不是人们没有很好的理由来秉持这个观点。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正圆事实和匀速运动事实后来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人们有合理的理由来相信这些事实。

同样地,不要错误地认为生活在现在这个有现代科学的时代,我们就已经逃脱了相信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的陷阱。这样的事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存在,而且就像上面提到的,本书第三部分的主要焦点就将是探讨20世纪科学的发展,并找出那么一类事实——先前我们一直认为它们是明确的经验事实,但由于有了新近的一些科学发现,它们都被证明其实是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同时,把一个事实称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个事实是不正确的。过去的很多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后来确实被证明是错误的,毫无疑问,我们的某些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将来也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希望,它们大多数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被证明至少或多或少有些正确的部分。换句话说,经验事实与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区别并不取决于这些事实是否被证明是正确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根据什么类型的原因来相信这些事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会特别区分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当我们回过头再思考,特别是对过去的文化进行思考时,要判断哪些观点更偏向于经验事实、哪些观点更偏向于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就变得相对容易了。然而,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事实只是对我们来说看起来像事实,它们看起来都差不多。只有经过仔细思考,有时在思考过程中还要克服极大的困难,然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所秉持的某些观点更偏向于以经验为基础,而另一些观点则更偏向于以哲学性/概念性观点为基础。


第2章 真理第4章 证实与不证实证据和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