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教徒
宗教改革之必需,今天已无人表示怀疑。在法国和在其他各地一样,宗教予人的观感好坏杂陈。有诚挚的神父,有虔敬的僧侣,有圣洁的修女,有全心敬神不谈政治的主教,可是,也有愚蠢贪婪的神父,懒惰好色的僧侣,装穷卖苦的修士,不甘寂寞的修女,争权夺利的主教。教育的发展,导致信仰的低落。教士阶级的知识越高,对修来世便越不感兴趣。主教对教区之选择,多以肥瘦为标准。因为在肥硕的教区,可以过着奢侈的生活。洛林的珍(Jean)为什么紧紧抓着梅斯、图尔及凡尔登主教区,兰斯、里昂、那旁(Narbonne)、阿尔比(Albi)、美昆(Macon)、阿让(Agen)及南特大主教区,及戈尔泽(Gorze)、费康(Fécamp)、克吕尼(Cluny)、马尔穆提(Marmoutiers)、圣乌恩(Saint-Ouen)、圣德拉昂(Saint-de-Laon)、圣杰尔默(Saint-Germer)、圣梅达德(Saint-Médard)(属苏瓦松[Soissons])及萨·恩特·曼苏(Sa-nt-Mansuy)(属图尔)大修道院不放?因为这些所在,大有油水可沾。人真贪得无厌,他还天天哭穷。因为分赃不均,僧侣骂主教,神父骂僧侣。布朗托姆引了一句话“神父必贪,僧侣必淫”,这句话立刻不胫而走。《七日谈》一开头所讲的,就是塞(Sées)地之主教如何存心勾引有夫之妇。在这本书中,关于僧侣的风流故事,细数起来竟有十来个之多。一个故事中,有一个人这样说:“一看到僧侣我便给吓坏了。有错我也不向他们认,因为他们比谁都坏。”瓦西耶(Oisille)——此乃玛格丽特于《七日谈》中用做其母之代名——虽然说过,“僧侣之中也有好人”,但在她的一本日记中,我们却发现有下列这么一段:“1522年……谢天谢地,我和我儿算是认清了这批伪君子的真面目。这批伪君子,有时是白脸,有时是黑脸,有时是灰脸,有时是花脸……对于这些脸,要不是上天庇佑我母子,我们真是无法分辨。若耶稣基督所言不爽,那么这必是最危险一代了。”
然而,由于露易丝贪,弗朗西斯淫,法国宫廷乱,因此,教士阶级也找不到好榜样。法国国王乃法国教士之首脑,上梁不正下梁歪,实为理所当然。1516年,弗朗西斯自教皇利奥十世,取得任命法国地区主教及修道院院长之权。弗朗西斯既叫宗教为政治服务,则对宗教领袖之生活行动自不便干预。利奥十世与弗朗西斯所订条款,事实上,已使法国天主教脱离罗马教皇而归法国统治。基督教国家化,德英两国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才争取到,弗朗西斯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弗朗西斯获致此项成果,比路德发动改革还早一年。法国教会,尽管名义上不叫新教,然而实质上已与新教差不了很多。站在国王立场而言,法国新教徒对法国还能有何贡献?
谈到法国新教教义,事实上远比路德教义还早。1512年雅各·勒菲孚生于皮卡第(Picardy)的埃唐普(Etaples),及长,任巴黎大学教授。他以拉丁文译成《保罗书信》并加注释。勒菲孚可说是路德的先驱,他说,灵魂之获救,靠的不是善行而是信心。信上帝的恩典,信耶稣基督为人类所作的牺牲。圣餐中,他说,基督之体现,并非神父以面包及酒之所化,乃其事迹精神之感召。他呼吁,回到《圣经》,此点和路德一模一样。他主张,以《新约》来刷新基督教,让基督教从中世纪的传说神话之中解放出来。此点又与伊拉斯谟相同。1523年,他将《新约》译成法文。一年后,圣诗也由于他而出了法文版。他对教士曾大肆批评:“世间最可耻之事,惟主教们才能做得出来。他们领导人们酗酒、赌博、打猎、嫖妓!”巴黎索邦尼神学院指他为异端,他逃往斯特拉斯堡(1525年)。玛格丽特替他游说,法国国王将他召回,令他管理布卢瓦图书馆,并做皇家子弟的家教。1531年,新教徒闹事,法国国王大怒,他怕,跑到玛格丽特那儿寻求庇护。此后即一直跟着玛格丽特。他死于1537年,死时87岁。
纪隆·布里松内(Guillaume Briconnet)系勒菲孚的关门弟子。于1516年出任摩莫(Meaux)的主教。他的一切行事,完全从其老师所教。经过4年的安排,他认为改革时机已趋成熟,于是任命一班著名之宗教改革者如勒菲孚、法雷尔、路易·德·贝尔奎恩(Louis de Berquin)、杰拉德·鲁塞尔(Gerard Roussel)及弗朗索瓦·凡塔布(Francois Vatable)等担任有俸圣职,同时,鼓励他们以回到《福音》为布道目标。对这桩事,玛格丽特曾为他喝彩,聘他为她的属灵指导。但当巴黎大学神学院,现在乃巴黎大学的实际统治者宣布路德为有罪时(1521年),布里松内却叫他的党羽站在教廷的一边。因为就他看来,教会之统一远比改革重要,他的看法,可说也就是伊拉斯谟及玛格丽特的看法。事实上,巴黎索邦尼神学院,无法禁止路德思想横越莱茵河。学生、商人,把来自德国的路德著作,当做每天的新闻。自巴塞尔运来的路德著作,在法国到处都可买到。不满现状的工人,拿着《新约》当革命经典。他们最听得入耳的,就是社会上人人平等的乌托邦福音。1523年,当布里松内主教在其教堂门口贴出一通教皇赎罪令时,一个摩莫地方的梳羊毛工人,珍·勒格雷(Jean Leclerc),前来一手把它撕掉,同时换上一张“教皇是基督叛徒”的标语。勒格雷当场被捕。巴黎法务院在他额头上烙了几个字,把他放了。他迁移至梅斯,在那儿,当颂圣队伍准备敬香时,他把所有圣像都捣毁了。他得到的惩罚是:砍掉右手,割去鼻子,两个奶头用钳子钳起来,头上戴个炽热的铁箍,最后,活活烧死(1526年)。在1526年至1527年之间,有不少人,以“亵渎神明”或拒向玛利亚及圣徒祷告等罪,在巴黎受火刑宣判。
对于这类处分,法国老百姓似乎并不反对。他们认为,异端专在剥夺穷人的希望,因此,受罚乃罪有应得。在法国中产阶级观念支配下,没有路德思想产生的背景。至于反对教皇专制勒索,经由弗朗西斯与利奥所订的条款,目标已经达到了。这时,加尔文在日内瓦尚未得势,故对法国还谈不到有何影响。反对正统的人,虽曾获部分贵族支持,但尚无所作为。因为这些贵族面薄心软,要他们动手变更宫廷和人民的信仰则办不到。弗朗西斯对路德思想的容忍,是有限度的。那就是,绝对不容许它对法国社会与政治有所威胁。其实,他也是个怀疑派。他怀疑教皇的威信,怀疑赎罪券的买卖,怀疑炼狱的存在。他之所以对新教徒容忍,也许还有一个理由,即以此为武器打击教皇对查理五世的示惠。他极器重伊拉斯谟,请他出任新设立的皇家学院院长,同意他所说的发展教育与宗教改革并重,但这两者均宜按部就班实施,以免造成人民分裂,及削弱教会在维护社会秩序及提高个人道德上之影响。“国王和母后(指露易丝),”玛格丽特1521年写信给布里松内说,“对宗教改革颇具好感。”当路易·德·贝尔奎恩,以翻译路德作品之罪名,于1523年遭巴黎大学神学院逮捕时,玛格丽特曾透过国王将其释放。不过,当德国农民暴动——此种暴动显系新教宣传之结果——发生时,弗朗西斯怔住了。在他出征意大利前——此次出征,在帕维亚遭受溃败,他即命令主教在法国杜绝路德一切活动。在法国国王被囚于马德里期间,柏坚再度被抓,但又以玛格丽特之助获得自由。从马德里回来的弗朗西斯,一度对自由非常重视。由于这次他的回来,系得力于他姐姐的营救,因此,凡是他姐姐所重视的人,他也不吝加以青睐。他下令废止对勒菲孚及卢塞尔的放逐令,同时把他们召了回来。这项举动,使玛格丽特相信,宗教改革运动将在法国得胜。
但不久,弗朗西斯变卦了。他的走回旧教,有着两大原因。第一,他需要一笔钱赎回他的两个孩子,他们因为换取他的自由,目前被查理扣为人质。教士阶级答应给他130万利维尔,但附有一个条件,要他坚决反对异端。1527年12月16日,他接受了这笔钱答应了这个条件。第二,1528年5月31日,一桩事情使他感到震惊。圣热尔曼教区一座教堂门口圣母圣子两尊雕像的头,一夜之间不见了,老百姓怒吼着要复仇。弗朗西斯一方面,悬赏1 000克朗捉拿罪犯;一方面,亲率教士、官员、贵族、百姓,鸠工以银为圣母圣子雕像修复所缺之头。巴黎索邦尼神学院趁机把柏坚又抓起来,同时,当弗朗西斯有事他往时,该院就在布卢瓦把这个顽固的路德派活活烧死(1529年4月17日)。该院这样做,纯系取悦暴众。
弗朗西斯对于新教徒的态度,常随外交关系而变。1532年,他因讨厌教皇克莱门特七世与查理五世的合作,于是一方面与德国路德派诸侯谈和,一方面,容许玛格丽特的门客卢塞尔在罗浮宫前传道。巴黎索邦尼神学院对此提出抗议,他反把该院负责人逐出巴黎。1532年10月,由于克莱门特对他很不错,于是他又答应以严厉手段镇压法国新教徒。11月1日,尼古拉·科普在大学里发表亲路德演说,巴黎索邦尼神学院对此提出抗议,这次他的做法可不是放逐该院负责人,而是下令把演说者处死。但接着,当他与查理发生严重争执时,他却派纪尧姆·杜·贝莱——赞成宗教改革者,到维腾堡和梅兰希顿接头,希望米氏搞出一套新旧两教都可接受的观念,为旧教的法国与新教的德国联盟铺路(1534年)。梅兰希顿同意照办。与此同时,法国改革者中一个极端派,在巴黎、奥尔良及其他城市大肆活动。他们甚至在国王寝宫的门上大贴废止弥撒、打倒偶像、打倒教皇及所有天主教教士阶级的标语。标语称教皇及教士为:“吸血虫……叛徒、狼……撒谎者、亵渎神明者及灵魂的谋杀犯。”(1534年10月18日)弗朗西斯火了,一个命令,把所有嫌疑分子抓起来。在这个命令之下,法国监狱处处人满为患。出版商遭了鱼池之殃,在一段时间内,老板给关起来,什么东西都不许印。玛格丽特、马罗及许多温和派新教徒,都联合起来谴责这次标语的张贴者。1535年1月21日,从国王起,王子、外国使节、贵族、教士,燃着烛,排着队,默默地,庄严地,齐赴巴黎圣母玛利亚教堂,举行赎罪弥撒。弗朗西斯宣称,如果他发现任何人,甚至他的孩子有窝藏异端事情,他管叫其人头落地。当晚,6位新教徒在巴黎被执行火刑。行刑方式很恐怖:“他们把这些新教徒先吊起来,然后在底下烧火;当火正旺时,才把他们一一放下来;但当烧着以后,又把他们拖上去,这样让他们不生不死地受罪。”1534年11月10日至1535年5月5日之间,巴黎所烧死的新教徒,为数多达24个。太残酷了,残酷得连教皇保罗三世都看不过去。他派人劝止弗朗西斯,不必要的酷刑应予停止。
1535年还未告终,弗朗西斯态度又变了。他再度向德国新教徒示好。7月23日,他写信给梅兰希顿,说他欢迎梅兰希顿来法国,“和我国博学之士共聚一堂,以商重建教会的百年大计”。梅兰希顿没有来,也许他怀疑弗朗西斯利用他来做与查理斗法的工具,也许他受到路德及萨克森选侯的劝止。他们说:“法国人所走的,不是福音教派的路,而是伊拉斯谟的路。”这种话,对玛格丽特、布里松内、勒菲孚、卢塞尔等人而言是对的;但对法国南部的激烈分子,及加尔文派之法国新教徒而言则不然。1538年,当弗朗西斯与查理讲和后,他再不姑息任何新教徒了。
在弗朗西斯统治时期,法国发生了一桩最不名誉的事件。这桩事件的酿成,大部分应由弗朗西斯负责。12世纪,彼得·沃尔多(Peter Waldo)创立了一个类似清教徒的教派,这个教派,或称沃多伊斯(Vaudois),或称瓦尔多教派(Waldenses)。目前这个教派,在皇家庇护下,尚在普罗旺斯沿迪朗斯河(R.Durance)的三十几个村内存在。1530年,这个教派的教徒开始与德国瑞士宗教改革者往来。两年后,他们根据布塞尔及奥科兰帕迪乌斯的理论,起草了一个修道誓约。教廷派代表组织宗教法庭调查他们,他们请国王主持公道。弗朗西斯令宗教法庭不要判他们死罪(1533年)。但土尔农红衣主教认为,这些人有阴谋推翻政府之嫌,于是建议弗朗西斯下令,在所有瓦尔多派教徒中,如确定犯异端之罪者即当处死。弗朗西斯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经这一说,他便听了。1545年1月1日,敕令颁了下去。普罗旺斯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法院法官,对此令的解释是,凡属瓦尔多派教徒均须一律处死。法院下令士兵行动,士兵最初拒绝执行。后经法官尽力劝诱,于是,他们同意杀一部分。但一开刀便止不住了,最后终于演变成了大屠杀。从4月12日至18日,不过一个礼拜工夫,好些村落便杀得鸡犬不留。在一个村落里,男女老幼800人,完全杀得干干净净。两个月内,杀了3 000人,夷平了22个村落。700个壮汉,罚去做苦工。25名妇女,吓得躲在一个山洞里。被发现后,士兵在洞口堆上干柴,一放火便通通闷死在洞里。关于这桩事,新教的瑞士及德国均大提抗议。但弗朗西斯却自西班牙收到贺电。一年后又有一小群路德教徒,在摩莫聚会被发现。领导者为曾受烙印的珍的兄弟皮尔·勒格雷(Pierre Leclerc)。对这小群人,又是8个受拔舌处分,14个受尽折磨后活活烧死(1546年10月7日)。
用这种残酷手段压制,显然是失败的。新教教义被烈士鲜血染红后,信仰的人反而愈来愈多。尽管恐怖花样日日翻新,新教徒仍处处秘密集会。1530年,里昂、波尔多、奥尔良、兰斯、亚眠、普瓦提埃、布尔日、尼姆、罗谢尔、索恩、第戎、图卢兹,遍地都是新教徒。弗朗西斯死时,他可能已感觉到,他所留给他的孩子的,不但是英、德、瑞士的冲突,而且是一片滋长在法国老百姓心中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