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1927年以前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895—1927年

字数:412

最初基于感情上的原因而认可一种政治学说,这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错误。“巴黎数十百万参加革命的人民,都已学会了卢梭的学说吗?……圣彼得堡、莫斯科那数万参加革命的劳动者和兵卒,都已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了吗?……所以卢梭、马克思的思想,人人头脑中都有的,不过首先被他们两人道破罢了。”[1]革命是群体现象,然而,只有通过领头的杰出人物的深思熟虑和计划,群体行动才能得以实现。当对革命的记载加以学术性考察时,往往过分强调领导运筹帷幄过程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事态的迅速变化发展,而容易忽视群众的情感与吁求的作用。尽管这些情绪与吁求表达得含混不清,但所以能为当时的领袖们所理解,是由于这些领袖们也受到其情绪和理智以及一时冲动的意识所支配,列宁和托洛茨基在这方面也都不例外。情绪和理智的相互作用,使之改信政治学说更为复杂,而不是更加简单。就1917年与1921年间中国的情况而言,改信马克思主义既涉及信仰者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涉及其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同时又与其对学说的理解相关。[2]

改信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一次统一战线中的紧张状态


“五四”时期,1917—1927年改信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