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测

字数:1756

如果分数很难奏效,那么把与犯错相关的科学知识融入课堂的最佳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首先,必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给出回应,主动提出假设,不管他们对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不确定。其次,他们必须马上得到客观的、非惩罚性的反馈,使他们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一种策略可以满足上述所有条件,并且所有的老师都知道,它就是——测试!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很多已发表的科学研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20定期测试学生的知识,这种方法被称为“提取练习”,是最有效的教育策略之一。定期测试可以使长期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可以增强你的记忆。测试直接体现了主动参与和错误反馈原则。因为参加测试会迫使你直面现实,去巩固你所知道的知识,并且认识到哪些知识是你还不知道的。

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不认为测试是学习过程的基石,只是将其当成一种简单的评分手段——它们的作用仅仅是评估学生在课堂上或从别处获得了多少知识。然而,排名或成绩是测试最无聊的一部分。重要的不是你得到的最终成绩,而是你为获取信息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你得到的即时反馈。从这个方面来说,研究表明,测试的作用至少和课程本身一样重要。

这一结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罗迪格及其合作者在一系列著名的实验中得出的。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记住单词,但采用了几种不同的策略。第一组被要求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总共8个时段。第二组用6个时段去学习,中间穿插两次测试。第三组用4个时段去学习,中间穿插4次测试。这三组所用的总时间都是一样的,因此,测试实际上减少了用来学习的时间。然而,48小时后的记忆测试结果表明第三组的学习效果最好,这意味着测试的机会越多,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效果越好。定期交替的学习和测试迫使这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并接受明确的反馈(如“我现在掌握了这个词,但那个词我总是记不起来”)。这种自我意识或者说“元记忆”是很有用的,因为它能让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更加专注于之前存在困难的项目。21结论很明显:测试越多次,你就越能记住你要学的东西。

另一个例子是:假设你必须学习一些外语单词,比如qamutiik,它在因纽特语中是“雪橇”的意思。一种学习方式可能是把这两个词并排写在一张卡片上,以便在心理上把二者联系起来。或者,你可以先用因纽特语读,5秒钟后,再去看它的翻译。注意,第二种方式其实减少了可用的信息量:在前5秒中,你只看到qamutiik这个词,并不知道它的意思(见图9-2)。然而,正是第二种策略最有效。22为什么?因为它强迫你先思考,试着在你收到反馈之前记住单词的意思。这再次表明主动参与和错误反馈会使学习效果最大化。

图9-2 测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自我检测是最好的学习策略之一,因为它迫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学习外语单词时,在收到错误反馈之前最好试着去记住单词,而不是仅仅学习配对词(a图)。实验也表明,学习和测试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要比把所有时间都纯粹花在学习上要好(b图)。从长远来看,把复述的时间间隔拉开,尤其是如果能按逐渐递增的时间间隔去复述,记忆效果最好(c图)。

矛盾的是,学生和老师都没有意识到测试的效用。如果你问他们的意见,每个人都认为测试是一种干扰,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和老师对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完全相反:根据他们的看法,我们学得越多,就应该学得越好。因此,大多数学生自发地把大把时间花在课堂笔记和课本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来标出每一行的重点……然而,这些策略的效果其实都比不上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一种错觉,认为死记硬背是最好的学习策略呢?因为我们无法区分记忆的不同部分。在刚刚看完课本或课堂笔记后,信息立即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它以一种活跃的形式存在于我们有意识的工作记忆中。我们感觉好像知道它,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的短时记忆中……但是,这个短时记忆与我们在几天后提取相同信息所需的长时记忆无关。几秒钟或几分钟后,工作记忆就已经开始消退了,几天后,除非你重新测试你所学的知识,否则记忆就消失了。要想把信息变成长时记忆,很有必要先研读学习材料,然后进行自我测试,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纯粹花在学习上。

其实你自己就可以很容易地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你要做的就是准备一些卡片,在它们的一面写问题,另一面写答案。为了自我检测,你可以一张接一张抽出卡片,试试看你记住的每一张卡片的答案是什么(预测),然后翻到另一面进行检查(错误反馈)。如果你说出的答案是错误的,把卡片放回最上面——这将迫使你马上重新审视相同的信息。而如果你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那就把卡片放回底部,没有必要马上重新研究它,但它迟早可能会被我们遗忘,因此我们必须在那之前及时把它拿出来复习。现在有很多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程序都可以让你建立自己的卡片集,一些学习软件也有类似的算法。


分数是错误反馈的糟糕替代品黄金法则:间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