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本 >
- 战争与和平 - 刘辽逸译 >
- 第三册 >
- 第一部
二十二
两天后,十五日早晨,斯洛博达宫门前停着无数的马车。
每座大厅都挤满了人。第一座里面,是穿制服的贵族,第二座里面,是佩带奖章、留着大胡子、穿着蓝灰色长衣的商人。在贵族会议大厅里,发出嗡嗡的谈话声和走动声。在皇帝的挂像下面一张大桌子旁,一些最显贵的大官坐在高高的靠背椅里;但大多数贵族都在大厅里走来走去。
所有这些贵族,都是皮埃尔每天不是在俱乐部里就是在他们家里见过的,现在他们一律身着制服,有的穿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的,有的穿保罗皇帝时代的,有的穿亚历山大皇帝新朝的制服,还有的穿一般贵族制服,这种制服的共同特征,就是给这些老老少少、各式各样、平时面熟的人物增添一种稀奇古怪的意味。特别令人注目的是那些老头子,他们两眼昏花、牙齿脱落,脑壳光秃,面孔浮肿,皮肤姜黄,或者满脸皱纹,瘦骨嶙峋。他们多半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响,如果他们走动一下,找人说说话,那也是专找某个年轻人。所有这些人的面孔,也像彼佳在广场见到的那些人群的面孔,有一种显着矛盾的表情:对某种重大庄严事情的期待和对日常的、昨天的事情的关怀,如对波士顿牌局、彼得鲁什卡厨师、季娜伊达·德米特里耶夫娜的健康及其他诸如此类事情的关怀。
一大早,皮埃尔身着一件使他行动笨拙的窄瘦的贵族制服,来到大厅。他心情很激动:这次不平常的集会,不仅有贵族,而且也有商人参加——包括三级会议各阶层,引起他一连串久已搁置的、但深深印在心中的关于民约论和法国大革命的联想。他在《告民众书》中看到一句话,说皇上返回首都是为了同民众共商国事的,这更肯定了他的想法。因此他认为,他久已期待的重要事件就要到来了,于是他走来走去,观察,倾听,但是到处都没有发现他所关心的那种思想。
宣读皇帝的宣言时,引起一阵狂喜,然后大家谈论着散开了。皮埃尔除了听到一些日常的话题,还听到人们谈论:皇上进来时,首席贵族应当站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招待皇帝的舞会,各县分开还是全省在一起……等等;但一涉及战争和如何召来贵族,就谈得不那么明确,含乎其词了。大家都更愿意听而不愿意说了。
一个中年男子,英气勃勃,仪表堂堂,穿一身退役的海军服,正在一个大厅里说话,四周围着许多人。皮埃尔走近围着讲话人的圈子,倾听起来。伊利亚·安德烈伊奇伯爵穿一身叶卡捷琳娜时代的将军服,含着愉快的微笑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所有的人他都认识,他也走近这一群人,就像他一向听人讲话那样,带着和善的笑容,听人说话,不住赞许地点头,表示同意。那个退役海军的谈吐毫无顾忌;这从听众脸上的表情,从皮埃尔认为最老实安分的人们不以为然地走开或者表示反对,可以看出。皮埃尔挤到中间,注意听了听,相信讲话的人的确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是和他心目中完全不同意义的自由主义者。海军军人的声音特别响亮,悦耳,是贵族所特有的男中音,怪好听地用喉音发“P”这个音,辅音很短,就像在喊人:“拿茶来,拿烟袋来!”之类时的声调。他说话的声音有一种惯于纵酒和发号施令的味道。
“斯摩棱斯克人向皇上建议组织民团。难道斯摩棱斯克人的话对于我们就是命令?如果莫斯科省的高尚贵族认为必要,他们可以用别的办法效忠皇上。难道我们忘了一八○七年的民团!结果得到好处的只是那些吃教会饭的,再就是小偷强盗……”
伊利亚·安德烈伊奇伯爵含着甜丝丝的微笑,赞许地点着头。
“试问,难道我们的民团对国家有利吗?毫无利益可言!只能糟蹋我们的财产。最好是再征兵……不然,复员回来的,兵不像兵,庄稼人不像庄稼人,只落个浪荡胚子。贵族不珍惜自己的性命,我们人人都去参军,人人都去招兵,只要圣上(他这样称呼皇帝)一声号召,我们全都为他去牺牲,”这位演说家激昂慷慨地又补充说。
伊利亚·安德烈伊奇欢喜得直咽口水,不住地捅捅皮埃尔,但皮埃尔也急于要说话。他挤向前去,他觉得自己非常兴奋,但是他还不知道他兴奋什么,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他刚要开口,一个离那个讲话的人站得很近的枢密官——此人牙齿掉得精光,有一张聪明的面孔,但满脸怒容,打断了皮埃尔的话。他显然惯于主持讨论和处理问题,他的声音很低,但还听得见。
“我认为,阁下,”枢密官用没有牙齿的嘴巴含糊不清地说,“我们被召来不是讨论目前对国家更有利的是什么——是征兵还是成立民团。我们是来响应皇帝陛下对我们的号召的。至于说征兵有利还是成立民团有利,我们恭候最高当局的裁决……”
皮埃尔忽然给他那满腔义愤找到发泄的机会。那位枢密官对目前贵族当务之急提出迂腐而狭隘的观点,皮埃尔对此予以无情的驳斥。皮埃尔走向前去制止住他。连他自己也不知要说什么,但是开始热烈地说起来,时而夹杂一些法语,时而用书面俄语表达。
“请原谅,阁下,”他开始说(皮埃尔同这位枢密官是老相识,但是他认为这时对他有打官腔的必要),“虽然我不同意这位先生……(皮埃尔结巴了一下,他本来想说我可敬的对手)也不同意这位先生……我还没有荣幸认识他;但是我认为,贵族被请来,除了表一表他们的同情和喜悦,还应当商讨拯救我们祖国的大计。我认为,”他激昂地说,“如果皇上看见我们只不过是一些把自己的农奴献给他的农奴主,只不过是我们把自己充当炮灰,而从我们这儿没有得到救……救……救亡的策略,那么,皇上是不会满意的。”
许多人看到枢密官露出轻蔑的微笑和皮埃尔信口开河,就从人群中走开了;只有伊利亚·安德烈伊奇对皮埃尔的话很满意,正像他对海军军人的话,枢密官的话,总之,对他刚听到的任何人的话,全都满意一样。
“我认为,在讨论这种问题之前,”皮埃尔接着说,“我们应当问问皇上,恭恭敬敬地请陛下告诉我们,我们有多少军队,我们的军队和正在作战的部队情况如何,然后……”
但是,皮埃尔还没有把话说完,就忽然受到三方面的攻击。攻击他最厉害的是一个他的老相识斯捷潘·斯捷潘诺维奇·阿普拉克辛,此人是玩波士顿牌的能手,对皮埃尔一向怀有好感。斯捷潘·斯捷潘诺维奇身穿制服,不知是由于这身制服还是由于别的原因,皮埃尔在他面前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斯捷潘·斯捷潘诺维奇脸上突然露出老年人的凶相,向皮埃尔呵斥道:
“首先,启禀阁下,我们无权向皇上询问这事;其次,俄国贵族就算有这种权利,皇上也不可能答复我们。军队是要看敌人的行动而行动的——军队的增和减……”
另外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阿普拉克辛的话,这个人中等身材,四十来岁,前些时候皮埃尔在茨冈舞女那儿常常看见他,知道他是一个蹩脚的牌手,他今天也因穿了制服而变了样子,他向皮埃尔迈进一步。
“而且现在不是发议论的时候,”这是那个贵族的声音,“而是要行动:战火已经蔓延到俄国。我们的敌人打来了,它要灭亡俄国,践踏我们祖先的坟墓,掠走我们的妻子和儿女。”这个贵族捶着胸脯。“我们动员起来,人人都勇往直前,人人都为沙皇圣主战斗!”他瞪着充血的眼睛,喊道。从人群中发出几处赞许的声音。“为了保卫我们的信仰、王位和祖国,我们俄罗斯人不惜流血牺牲。如果我们是祖国的男儿,就不要净说空话吧。我们要让欧洲知道,俄国人站起来保卫俄国了,”那个贵族喊道。
皮埃尔想反对,但是一句话也说不出。他觉得,问题不在他的话包含什么思想,而是他的声音,总不如那个生气勃勃的贵族说得响亮。
伊利亚·安德烈伊奇在那圈人群后面频频点头称赞;在那人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有几个人猛地转身对着演说的人说:
“对啦,对啦,就是这样!”
皮埃尔想说他并不反对献出金钱、农奴,甚至他自己,但是,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弄清楚情况,可是他张口结舌,一个字也说不出。许多声音一齐叫喊,发表意见,弄得伊利亚·安德烈伊奇应接不暇,连连点头;人群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吵吵嚷嚷,一齐向大厅里一张大桌子拥去。皮埃尔的话不但没能说完,而且粗暴地被人打断,人们推开他,避开他,像对待共同的敌人一样。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对他的话的含义有所不满,——在他之后又有许多人发表演说,他的意见早被人忘记了,——而是因为,为了鼓舞人群,必须有可以感觉到的爱的对象和可以感觉到的恨的对象。皮埃尔就成为恨的对象。在那个贵族慷慨陈词之后,又有很多人发了言,所有说话的都是一个调子。许多人都说得极好,而且有独到的见解。
《俄罗斯导报》出版家格林卡[38]被人认出来了(“作家,作家!”人群中传出喊声),这位出版家说,地狱应当用地狱来反击,他曾见过一个孩子在雷电交加的时候还在微笑,但是我们不要做那个孩子。
“对,对,雷电交加!”几个站在后边的人赞许地重复说。
人群向一张大桌子走去,桌旁坐着几位身着制服,佩带绶带,白发秃顶的七十来岁的高官显贵,差不多全是皮埃尔常见的,看见他们在他们家里逗小丑们取乐,或者在俱乐部里打波士顿牌。人群嗡嗡地响着向桌子走去。讲话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有时两个一齐讲,他们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到高椅背后面。站在后面的人发现讲话的人有什么没讲到的地方,就赶紧加以补充。在这热气腾腾和拥挤的气氛中,有些人在搜索枯肠,想找点什么,好赶快说出来。皮埃尔认识的那几个年高的大官坐在那儿,时而看看这个,时而看看那个,他们脸上的表情,大都说明他们觉得很热。然而皮埃尔情绪也高昂起来,那种普遍表示牺牲一切在所不惜的气概(多半表现在声音上,而不是表现在讲话的内容上),也感染了他。他不放弃自己的意见,但是他觉得他犯了什么错误,想辩解一下。
“我只是说,当我们知道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牺牲就会更有价值,”他竭力压倒别人的声音,赶忙说。
一个离得最近的小老头转脸看了他一眼,随即被桌子另一边的声音吸引过去。
“是的,莫斯科就要放弃了!它将要成为赎罪的牺牲品!”有人喊道。
“他是人类的敌人!”另一个人喊道。“让我来说……先生们,挤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