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百年枷锁”:对日抗战中废约的实现

字数:845

中东路事件的恶劣后果,不仅是中国收回路权的失败,更严重的是,暴露了东北军的虚弱,摧毁了“少帅”的抵抗意志,“启发”了日本放手蛮干,仅仅两年后,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中国进入了抗日救亡时期,外交上的改约谈判,被压倒一切的军事斗争所中断,长达10年之久。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民国政府在对日宣战时,依国际惯例,单方面宣布废除与日本的全部旧约,并没收敌产,同时一面对日抗战,一面向盟国列强再次提出废约问题。

这与一战时,中国只对敌国(德奥)废约,大有不同。这当然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与牺牲都比一战时大得多有关。

1942年初,美英苏中领衔联合26个盟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被称为“世界四强”之一。国际地位的上升,与不平等条约的存在,已形成不可接受的巨大反差。宋美龄就此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借严厉批评英国抗战不力还对中国摆谱,提出了彻底废约问题。宋文引起的震动,迫使罗斯福总统出面与英国协商后,英美同时宣布废除旧约,交还权益。而日本获知情报后,也抢先与轴心诸国作了类似声明。

至此,由于中国不屈不挠的抗战,使世人刮目相看,全球两大阵营都要争取中国人心,“九一八”事变前谈判没能解决的问题,遂告迎刃而解。各国都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交还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结束晚清以来的不平等旧约,与中国另订平等新约。

日本此举当然只是作秀,因为自中日两国宣战之日起,旧的条约关系就已经被中国废除,只有在军事上打败日本的问题了。

而同盟国列强的“弃权改约”,则意义重大。1942年双十节,美英两国同时宣布弃权改约。1943年1月,中美、中英签订了平等新条约,其他盟国也随之跟进。这些条约,有的虽留有若干尾巴(如港九问题仍未解决),但与晚清的旧约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举凡海关、租界、驻军、司法、邮政等等外国特权,一概取消,其平等条约的性质,世所公认。

当时仍在战争状态下的重庆与延安,都隆重庆祝了这一“中国站起来”的日子。重庆民众高唱:“中美中英新条约,同时签订在两国;百年来奴隶枷锁,今日才真正解脱。这光荣灿烂的新约,是五十年奋斗的结果。”而延安军民也在音乐名家安波和吕骥创作的陕北秧歌《庆祝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曲调下,进行狂欢:“我们欢腾,我们鼓舞,我们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这是民族的光荣,人民的光荣,革命先烈的光荣,国共两党的光荣!我们解脱了百年的枷锁,取消了莫大的耻辱。”


中东路事件:“革命外交”的最大挫折“半殖民地”色彩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