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军服质量和颜色

字数:2774

军队的军服质量很低、颜色难看成了我军上下共同关心,共同议论,共同骂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又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一九五三年,我还在中南军区政治部工作时,经常下部队,我爱看爱问战士的吃、穿、住等生活问题。有一次看到一个团的部队集合一起看文艺节日,大家穿的衣服很难看很破旧,此事成了我的心病,久久不能忘怀。时隔六年之后,我当了总后部长,有一次我去北京卫戍区,看到部队穿着的情况仍然很差,我心里想:「对部队的穿着不好,过去是心里难过,现在应当是责任难逃了」。从此,我就认真考虑部队的穿着问题了。

军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料不耐穿,染料不保色。军装的质量反映了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两方面都有问题。前者是主要的,后者也有主观努力的问题,但尽力而为,还是有解决好问题的希望。我决心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后勤部长不为部队办好事,就是「饭桶」部长了。

军装的布料,长时期都是用的十六磅棉布。这种布料很不耐穿。战士每人每年发两套单衣,一套衬衣,一套棉衣不够穿。战士的单衣,有的穿上两三个月之后,就打补丁了。

棉衣的质量同单衣一样。北方部队一年有半年穿棉衣的时间,穿上好衣服的时间不足三个月,其余的时间都是破烂不堪的。闹衣服不够穿的问题,成为当时的主要问题。部队对军装的意见,有善意的,有叫苦的,谩骂的,无所不有。

六二年三月有驻山东部队直接给周总理邮寄去一条棉裤。这条棉裤是用麻绳子串起来的,破烂的程度无法形容,棉花剩了不到四两,补丁不计其数,各种颜色皆有。周总理把这条裤子挂在他的会议室墙上,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拿着战士破烂不堪衣服,曾去国务院拍过周总理的办公桌。周总理对着这条裤子,不知说了多少次「对不起解放军!」

军队军装的供应制度是发新收旧。收回的单衣百分之七十以上破烂不堪,裤子根本收不上来。棉衣收回来的情况,比单衣略为好些。但在修补棉衣时,也要三件以上才能拼凑修理成一件旧棉衣。

军服的染料是土黄色,据说这种染料还是从苏联来的。用这种料染出的衣服,洗一次变一次颜色。而且在一件衣服之上,背上、胸前、腋下的颜色又不一样,同在一件衣服之内颜色都是「五花八门」的。

有的部队为了保持好的军容,单衣总有一套「管制衣服」,这就是有一套单衣要统一穿着和下水的时间,这样才能保持颜色大体一样。这套衣服一般是要有一定意义的时候才能穿的,例如开军民联欢会、欢迎首长来到,或举行什么庆典,战士们把这套衣服称为「礼服」。

对服装问题经过再三研究之后,下决心提高质量,稳定颜色。

第一次改革失败了。我们的改革方案,国家纺织部不仅大力支持,而且当作自己的任务接受下来了。纺织部向我们提供了样品:人字呢式布料和草绿染料。

「人字呢」布料不同于平布的纺织方法。布比较厚,在布的表面上有「人」字样式的纹路。故称「人字呢」。染料比原来绿色多一些,颜色比原来的好看一些。我们感到高兴。但部队试穿半年之后,暴露出来好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布料不结实,颜料不保色。同原来的相比好不了多少。

在我们工作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又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去向总理报告了。周总理听了我的简要报告之后,不仅没有责怪我,反面高兴地说:「你把解决服装的问题提出来了就是好事。现在没有搞成,明天就可能成功。我们三个人(李先念在座)共同努力,一定在最短时间之内,解决军服问题。现在已经走出的这一步,不要后退,继续搞下去。」遵照周总理的指示,我们把这次搞的改革坚持下来了。

第二次改革不尽人意。为了服装改革我请总参谋部二部利用他们的业务关系找国外数据。他们积极行动找到了国外各种资料。我在翻阅香港一本杂志看到了日本有关石油化工的报导。这一发现,向我们提出了一线希望,日本生产的高级衣料「的确良」就是石油化工纤维加其它材料纺织而成。

为了研究化学纤维,成立了专门小组对日本的石油化工进行研究。专门小组拿着数据去大连石油化工研究所,这算是找到门路了。我当即拨款一万元(当时的一万元啊!)作为研究费用,三个月之后,石化所研究成功了可以抽出□纶2石化纤维。对此,我们同石化所的同志们是一样的高兴!

我们立即进行试织,是两股化纤线,一股棉线合在一起织布。用这种方法织出来的布,十分令人满意。这种布比进口的布的确稍微厚一点,但非常软柔,着色之后很漂亮。经过不多长的时间,几十套衣服缝制出来了。这次试穿在全训部队进行。

试穿的衣服,经过洗水十次水之后,毛病就出来了:三股线,由于成分不同,对颜料的汲取程度也不同,衣服有了相当明显的花纹,很像麻布,但布的质量性能很好。这次改革虽然不算完全失败,但也不算成功。不过我们也大胆地向部队宣布:两年以后部队就会穿上这种军装。

第三次改革全军满意。第二次改革出了「麻布」之后,我没有放弃的念头,指示继续研究,这也是我们搞改革研究多数人的精神状态。有两名老工人和一名搞技术的同志,共三个人,他们常说:「多做试验不犯罪。」于是他们三个人共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两种不同成份(□纶3、棉花)的纤维混纺成纱,就像原来织平布一样的纺织方法,进行试验纺织。他们说干就干,不久「混纺」布就出来了。这种布同原来的三股线织成的布,似乎更软柔了。

他们接着很快上颜色制成衣服,并发给工厂的搬运工人穿着,每天洗一次。经过一个月劳动的烈日暴晒,下水洗过三十次,颜色的变化不大。三人小组带着试穿过的十套衣服和布匹,专程来北京汇报。我们听了他们的汇报,再看实物,我们大家心里高兴的程度,真是无法形容。我除了赞扬和感谢三人小组的工作外,当即决定召集专门会议讨论定案。

为了鉴定「混纺布」的质量,我们召集了各种专家三十余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言的人除了赞扬军队的工作精神之外,从各种技术角度证明了「混纺布」是一个创举,开辟了我们国家纺织史上的新篇章。大家一致同意,把混纺布定下来。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并拍板定案,还将这种布取名为「三元布」。

「三元布」的问题解决了,我带着试穿过的衣服和原布料专程去向周总理汇报。总理听了我的简单汇报和看了实物,他除了高兴和频频点头之外,立即拿来了茅台酒向我祝贺。总理说:「三元布很好,我向你祝贺!」总理又说:「我们原来定的是,我们三人共同努力,解决军服的问题。现在你替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向你们搞研究的全体人员祝贺。当年彭德怀拿着志愿军穿的破烂不堪的军衣,就在这里向我发了脾气,拍了桌子。我当时只有忍受,别无什么可说的。今天,我们也是在这里在这个桌子上,看到了新军服布料问题解决了,我感谢军队对国务院工作的大力支持!」三元布成功了,不要多久部队就可以穿着改革后的新军装了。我的心情,当然是很高兴的,总后党委个别领导人总是攻击我「好大喜功」,这回我真要好好喜功一下了。想到部队今后能吃得好、穿得好,我也不怕戴修正主义的帽子了。

三元布在部队起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起到了改变总后形象的作用。从一九六七年冬开始,在不长的时间内,部队师级以上干部极大部分都穿上了三元布料的衣服。大家确实是很喜爱的。

中央机关的警卫部队穿起了三元布的军装,毛主席、周总理都看到了。毛主席称赞说:「这是总后勤部鼓足干劲鼓出来的。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没有几分劲头能办得好吗?」周总理对军装改革很清楚,当然是很称赞的。李先念说:「军队的服装改得好,邱会作为部队办了这样一件好事,值得学习、发扬。」周总理说:「邱会作很年青的时候,我就看到他是一个很能办事的人。他确有股子牛劲。他不轻易说话,办不到的事,从来不说;办得到的事,是非办到不可。」

总起来说,三元布的搞成,从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对军队来说是一件大事。军队上至统帅,下至战士,都是称赞和高兴的。从供应工作来说,也是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数量,又不增加经费开支。


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改革物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