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物资供应

字数:2172

我军的实物供应,是根据国家高度的计划而来的,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除日用品是国家专营的商品经济之外,其他的都是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统一调拨,军队所需用品全部要列人国家计划,就是普通用品,如睡觉的凉席和草垫也要列入国家计划才能解决问题。边防和一些特殊地区的所需物资,包括香烟,甚至火柴、食油等,都是国家统一调拨的。

军队所需物资都是由总后各部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交涉,各部门对军队也是很照顾的,大体上都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不是国家的计划指标,有时也就不能解决问题。为了确保对军队的物资供应,一九六〇年一月成了总后物资计划部,同年九月物资部一分为二,增设第二物资计划部,专管国防科委的物资供应。从此,军队的物资就统一管起来了,军队所需物资都列人了国家计划,年度或季度都能得到计划指标通知书。有了指标通知书,所需物资就如同凭票供应买日用品一样的,除特殊情况都能取到实物。

组织实物供应是比较繁杂的。为此,在物资部之下又在各大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成立了物资局和若干供应站。军队的物资管理机构,对外一律称「〇五」单位。从此,军队物资供应的组织工作就完成了。

军队物资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之后,解决了如下问题:

第一,同国家计委挂上了钩,军队成为国家计划部门的固定户头。军队的物资部门可以参加国家经济部门有关的业务活动,可以了解全国的经济情况,对工作和学习都是有利的。

第二,军队所需物资列入了国家计划,一般的是有保证的,这样对军队的物资供应就可按计划进行,对军队的供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军队的物资部门,经常要同各省市政府经济部门打交道,这不仅增进了军民关系,也能得到地方上的支持,我军的战备物资贮备,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各省市支持的。从实践中可以证明,在国家高度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军队必须适应这种形势,才能保证供应。

军队物资供应的第二个问题是组织生产问题。

军队的军需品和汽车零配件都是自己组织生产的。大型装备,如飞机、船只、坦克所需零配件,除部分小零件军队可以生产之外,其余的都由国防工厂担任生产。军队自己有几百个军需工厂和修理工厂,工人几十万,军队的生产工厂比当时国务院一个中型工业部所管的工厂还要多一点。

为了统一管理工厂,一九六五年总后原有的军需生产部改为工厂管理部,统一管理军需工厂和修理工厂,这对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军队的工厂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厂管理部直接管理工作,面过大,不利于对工厂的管理,为此,总后设在各地的工厂管理局,除对工厂实施领导之外,还要向省市办理地方供应生产物资。

部队的团、师和军直属队,根据部队的不同装备,分别设有军械、汽车修理和军需修理所,这三种修理所,是直接为部队装备和生活服务的。这些修理所的生产所需的物资供应,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渠道,多数是由各业务部门用临时的办法供应的。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在六十年代中期,部队的汽车实行小修、中修不「出门」,即由部队汽车修理所自行修理,这对保证汽车完好事起到重要作用。一九六五年东南沿海战备和后来援越部队的汽车都是部队自行修理的,在实践中证明了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对部队的装备修理一定要实行平战结合的办法。过去,所有装备修理都一律送工厂,平时不经济,战时不可能,部队如果没有一定的修理能力,就等于部队没有「医生」是一样的。在战时,部队装备一律送工厂,实际上等于减少了装备。

我军的营房、仓库、机场、军港,是最大的不动产。对这些不动产,每年的维修费用是很大的。营房、机场、军港,过去都是归所驻部队管理,管理机构属部队的编制,即部队驻在那里,那里的不动产就归部队使用和管理,部队调动时,管理机构随部队调走。这种管理制度很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营房、机场、军港的建设,而且部队调动时容易发生破坏,无人修理,造成很大的浪费,这种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从一九六〇年以后,营房、仓库实行基地化管理,即管理机构固定化,不随部队调动,部队住营房就如同住旅馆,对营房只有使用权,没有别的权利。这种管理制度很好,是既省又好的办法。营房实行基地化管理,又实行企业化,企业化的基本要求是管好营房、建好营区,以林业、农业、修理业为主开展生产运动。在一年至三年之内,做到营房维修部分或全部自给,这个要求有不少营区一年之内就实现了。对营房维修和营区生产所需物资,由物资部系统按计划供应。营房管理改革后,对营房的管理加强了,比较好地解决了不动产的管理问题。

军队物资供应的第三个问题是发挥仓库的作用问题。

军队的数以百计的仓库,库容量数百万吨。但我们的仓库过去仅仅是起到了贮备物资的作用,没有起到供应的作用。仓库的干部和警卫分队人数不少,但也是像老和尚看寺庙一样的,只是把仓库的物资和库房看住了而已,这种情况必须改革。军队的仓库应当改为兵站仓库,是物资的「兵站」,主要任务是三条:收集物资,保管物资,供应物资,这三项任务是统一的。

第一,起到了兵站的作用。平时对部队的物资供应仓库能够直接送到师、团,甚至分队。一九六二年后,对中印边境反作战,东南沿海战备,援越部队的供应都起到了这种作用,部队的反映也很好。

第二,对物资保管进行了科学技术研究。仓库防潮、防锈、防腐烂是保管物资的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仓库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海岛储备为例,大米、饼干等物资都能储备相当长的时间,解决了好大的问题。

第三、各类仓库都建立了修理所。储备物资需要修理的,能够及时修理,收回来的旧品,能够翻修,或拼凑修理都能再用。例如全军一年单衣棉衣两种工作服,大约需要二百万套,极大部分都是从收回来的旧军服修理再用的。

此外,仓库的植树造林,农副业生产也搞得很好,不少仓库都成了花园,从生产收益中也改善了干部战士的生活。总之,把仓库改革为兵站勤务分队,除原有的任务之外增加了供应勤务,这对战备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军平时有几百座仓库,战时就成了分布全国各地几百个兵站,这是最为实际的战备建设。


改革军服质量和颜色改革医疗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