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词形象

字数:604

其实,跳开维特根斯坦,讲语词有个形象,这个讲法十分常见,在语言学里可以说是个常规概念,语词形象(verbal image),也有叫作内部语言的。维果茨基啊、福多(Jerry Fodor)啊、平克(Steven Pinker)啊这些语言学家、语言心理学家都这么讲,就是在语言和索绪尔所讲的那个混沌一片之间,还有一个层面。至于这个层面到底是个什么,各有各的看法。这个层面,语言学里谈得多,语言哲学里谈得少——语言哲学在好大程度上被逻辑学兴趣垄断了。

提到贝多芬,你就浮现出贝多芬的形象,这个很自然。贝多芬是个人名嘛,一个人总有个形象。提到堂吉诃德,你心里也会浮现出一个形象,其实,不像巴尔扎克,写到一个人就用半页一页描写他的模样,塞万提斯那一大本书里根本没描述过堂吉诃德长什么样子。但这里说的不是一个人有个形象,而是一个普遍的陈述(statement):语词都带着形象。比如像“咬”,它不仅有个定义,还有个形象,有嘴有牙,有一种表情,甚至还带着疼痛感,这些都汇集在了“咬”这个词里。据神经科学家说,“咬”这个词连到了好多感知器官上。[12]你在用“咬”这个词做推论的时候,你在用“咬”这个词描述一个场景的时候,这个形象是起作用的。“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推和敲的语义你早知道,你现在动用形象来推敲一番。你推论出来的东西,可能在逻辑上成立,在感觉上却不能接受,或者不那么妥帖。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你在形象上接受的东西最后会被推论证否。维特根斯坦讲的一段话跟这个意思差不多,我记得好像是说茶壶吧,他说,你要说一个茶壶在笑,我就不知道它怎么笑,因为它没有嘴——哦,茶壶有个壶嘴,但那个嘴它不适合用来笑。要笑,至少得有嘴,最好也有眼睛。动画片里要画茶壶在笑,得硬生生在茶壶面上画两只眼睛一张嘴。


贝多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