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延安日记(1940-1945)- 萧军 >
- 一九四五年 >
- 一月
一月十三日 星期六
摘记
读《中国哲学史》。
老子底所谓道——即自然法则。
无——无成见,“虚以容物”。
无与有——这是老子朴素的(感觉性的)“相对论”。
信―特征也,物之德―物之属性也。
太极图―无者父也,有者母也,有无相生,万物育焉。
老子底哲理―火空则燃,水空则积。(“虚以容物”)
孔子―重名。名为一切原则;“名份”重道统,伦常,以为他复古底封建思想基础。以褒贬显出自己底尊王立场。
忠―主观意识;恕―客观存在―思想上利用演绎方法。
君子―封建社会理想的人格,标准的人格―三顺,十义。
《大学》―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明德。
《中庸》―处世、处事为本―致中和。
政治思想{
尸孔子复古,经济节流,克欲―近犬儒学派
、孟子维新,经济开源,快乐―近快乐学派
因两人社会背景不同,前者是绝对尊王;后者是相对尊王(类君主立宪)。前者春秋时代;后者战国时代;前者欲“.正名”,后者就既成形势而“务实”。
易经―在说明万物(宇宙、人生)起源、分类与致用的一种学问。(易者形也,不易者质也,形质相易变也―此质量互变律)由现象到意象;由简到繁;由无到有;由混沌到清明;由不变到变(易与不易);由知到用;由现象到抽象,到形象,到器,到致用……这是原始感觉性的辩证法(相对的观念论)。
卦(象),象(解说象),艾(事实运行),辞(从原则上判断吉凶,决定行动),太易(无),太初(有),太始(存在),太素(成形)。
我想起了将来自己的人生与文学创作方向:
人生—新英雄主义。
艺术——科学的古典主义(这是科学的现实主义更高一级的升华与发展)
1,思想健康。
2,感情和谐真切。
3,形式完整(包括语言等)——将来拟写一部《科学的人生与美学》。
哲学——说明事物“所然”。
科学——说明事物“所以然”。
美学——说明事物“该然”。
潘开茨回来,为抢救事,还是不能甘心,我劝了他:
“既然你不想反革命,既然你还相信共产党……就打掉牙齿和血咽到肚子里去罢!因为这是一个苦难的时代,每个人全要多少经过一番苦难的。”
一月十四日 星期日
忽然接到胡风信一件,读数次,有些惘然,本拟写一封文言式的复信,发发牢骚,觉得不必,结果还是约制了感情,写了一封平常的复信,请芬留了一份底稿。
风老兄:
本年一月十四日得手书,知平安,至慰。
《希望》尚未收到,想或许不久会收到,不然,于他处或可能见之,不必过虑。既编“希望”,就不必失望,后悔也不必,所谓“尽心焉”而已。
我从去年三月间由乡返延安,一直居于三部,日月甚快,不觉已逾十月。此十月中,并未写作什么,只是春天种种地,随人开开会,读点书,照顾照顾孩子及女人。我已有一男二女,长名萧歌(你已见过),次名萧鸣(男,已足三岁),三名萧耘(女)已足一岁,系生于乡间,由我自己收生,又为纪念赴乡之意,故名为“耘”。三孩均健壮,亦颇聪明可喜,惟均生性倔强,吾亦任之。因自知自己从不愿遵循父规,也不愿儿女有循于我,谓之明达可矣,谓之“溺”亦可也。王德芬甚好,身体甚壮,德性与知识亦日在进步中,是诚可喜!
对于屠嫂身体,应尽可能勿使甚过伤,否则“一伤难复”是诚足惕!晓谷不应使其过贪书―我早有信提过你―应使其多玩,多运动,“健康第一”,智力与情感过早发达的孩子,非不寿既将屏弱一生,幸注意及之。以吾虽已快年傍四十,于智固不敢谓“无惑”;但于体却自觉仍无输于少年时,如韩昌黎所谓“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在我尚无此象,愿你也善体此意。
《第三代》虽已写完一部分,(约四十万余字)因去乡居,致未能把一段落写完,如再添写四、五万字,关于第一集、二集可做一结束。我想以此书为我终身骨干的工作,共分四组:《乡村》、《都市》、《军中》、《祖国》。《乡村》与《都市》每组分四部(为一集),每部八万字左右,两集合起,应有六一七十万字。以大后方印刷及购者力情形,恐难印出。这待我今年抽出时间补足它,删改一番,那时看客观情势再作决定罢。
今年我是预备写些东西了。近来对编写中国旧剧忽感兴味,现正读些古书,想不久开手试写一篇《武王伐纷》。如写好,觉得差不多,那时也许抄一份寄你。
两年来无论于此地,于外面,我并未发表一篇文字,一来因自己这发表的“兴趣”不高;二来恐自己所欲写的未必尽合“时宜”,适增垢病,殊不如暂时闲闲之为得计也。惟苟不病、不死,天假以年,故人或可期之于异日,时也未为晚。
前随周先生像并记刘君带去一份(十二期)《文艺月报》,不知是否收到?见到君时可一问及之。
我对你所说的“飞毛腿”之类,实无羡慕;但对于“脸脱皮,脚起泡”底“苦行徒”,我也不感兴味。这人生“路”底艰难与多歧,从儿时读《西游记》我就有些领悟了。我是不羡慕那孙猴子保着唐僧西天取经,回来落个“正果”底光荣的,相反,却有一点为他那离开花果山底猴兄猴弟猴子猴孙……以及那“自由”的环境,有些惋惜的。这当然也是所见者不同罢了。
如今报纸上,刊物上登载的一些作品,我也大致看过一些,大部也确是如你所说:“都还不能从现象突进一步……”,这大概也是“过渡”现象罢?只要不“退”就有望。
书不尽言,祝
好
屠嫂小谷均此
王德芬附笔问候。
萧军
一九四五.一.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