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延安日记(1940-1945)- 萧军 >
- 一九四五年 >
- 一月
一月九日 星期二
上午参加学习小组漫谈会,我发言,对于过去学习的缺点批评:在学校方面是不从实际出发定计划,以至是跳跃性的,有头无尾,不了了之,疟疾性的;在学生方面,是吃得多,消化得少!听得多,思索得少,举出孔子“学而不思则阁;思而不学则殆”。
反省方面,我举出曾子的“三省吾身”为例。
对于“教条”我指出应该“相对”去看,“死学活用”如几何原理,化学公式等比方。
对于此次文件《一九四五年任务》应全般去理解,个别择一项根据自己条件,兴趣个别加深学习,这是联系实际底一面;另一面所谓“实际”,应从身边眼前出发,不要舍近求远,犯“泰山的石头是石头;眼前的石头不是石头的毛病”。接了我也说了学习的方法:辩论时要确定主题,利用逻辑,不能含糊,或三面两刃,模棱两可。可利用军事上的“想定”方法,假设情况,互相说出对付方案,批评。
对于领导人,不独要“领”,而且要“导”。
对于联合政府问题,我指出上策是争取公开——这于共产党,国民党,抗战,世界和平全有利——中策是独立建立联合政府。下策是,等待或过急陷于内战。如今世界各国,全在争取时间,战胜敌人。但独立建政府,条件还不够。
此次战争可能三次大战连结起来长期性等。
也讲了自己经过的拒捕特务及一九三八年在成都讲演时的故事。
这对他们启示很多。
我说一话有时还过急,不安定。
组中王一民,赵文藻,石林,黑丁,金紫光……据我知道,这些人对我全无成见和恶感的人。所以我说了较多。
我常常是不愿意发言,但常常又忍不住发言,而又说得过多。
下午刘岘来,他谈了他的苦闷,也说了塞克苦闷等。我为他解说这些原因和办法:
“这里的政治空气太浓,对于一个从事艺术的人不太适宜是事实,妨碍一个作家的发展也是事实,这是个每个人全要或多或少经历的苦难的时代,只有忍耐,同时要勇敢打进各式生活里去,获得知识,这于自己生活开展及艺术创作全有益,死在墙角退守是不成的。因为我们这类人不甘心走极端―完全放弃自己或完全为自己―所以有苦闷,同时也感到自己不能发展―按自己理想―自己的才能和创作,这也是苦闷之一……”
我是企图尽可能使这些人引进到革命生活里来,解除他们的苦闷,把才能大量供于革命……虽然我自己也同样且有着这苦闷,但我比较J懂得这原因,也能处理。我不愿用自己的心情感染他们,但也不能太表示自己“革命”或满意,这样会使他们远离你。必须要有同有异,有劝解,有引一导,但不能性急或太急切,必须要浸润,侧面影响,暗示……才能成功。
无论如何,为什么我总是从各方面替革命建家务,寻财富呢?而且这成了我生理上底一部,非如此不舒服呢?而且我还是压起了自己的痛苦!